高职创业教育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融合的思考

时间:2022-07-22 09:06:31

高职创业教育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融合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建设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有待发展与完善的时代课题。本文结合教育部《规划纲要》精神,对其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思考解读,进而剖析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建设中常见的误区,提出其凝炼创新教育模式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规划纲要 思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把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把全面深化创业教育内涵,加强创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规划纲要》关系的解读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在全国高职院校展开新一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国家启动示范性院校创建的全面展开的情况下,进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探寻其内涵与外延,研究其形成机制和特色建设等,对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必要性。与此相关,《规划纲要》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七大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师型”为特点的教师队伍基本策略;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基本标准;可操作性强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社会责任;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从这七大改革与发展任务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无不包含着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

二、高职院校探寻创业教育模式常见误区的剖析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之内涵阐释

创业教育,是在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高职创业教育就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不管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还是体现“以服务为宗旨”,抑或是“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创业教育都是一条重要途径。

2.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常见误区

(1)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混同

高职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等量化。专业教育的特色是由其本质性所决定的。同时,专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又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所具有的,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共性”关系。然而,除了这些“共性”关系之外,创业教育还体现出一些“特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既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类型与层次特色,又体现出有别于其他高职教育机构的个性特色。就高职院校整体而言,高职教育的专业教育是共性,每一所高职院校办出的创业教育才是个性。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将自身专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创业教育,导致办学者用同样的高职教育理念来规范和指导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从而偏重对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而忽视对高职院校这种机构办学规律的研究以及对自身学校具体校情的考察和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最终可能导致高职院校办出了所谓的“高职教育的特色”,却没有办出创业教育特色。

(2)创业与创新混同

以“创新”化建设标准标榜创业模式。“创业”和“创新”都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比较都需要参照物。但两者的差异性较大。从竞争战略角度看,“创新”是一种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创业”是一种多元化的、长期的品牌战略。然而,有些高职院校以“创新”化建设标准标榜创业教育模式,直观地认为办创业教育就是办创新教育的院校,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其中,建设“创新”的高职院校,最终也难以达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从而阻碍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高职院校凝炼特色办学模式可行路径之探寻

1.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把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做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在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其一是深化教学内容,目标要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实务知识的普及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二是课程体系改革,目标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

3.建设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可以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另一方面,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首先,要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再次,要坚持项目带动,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

综观创业教育内涵和《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我们只有把其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并采取及时有效,可操作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国家中长期高职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创新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名梁,陈明舒.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幻想还是现实[J].职教通讯,2007,(6).

[2]姬兴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与“质量”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3]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9,(8).

[4]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上一篇:在《桥梁工程》课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的编... 下一篇:《临床生殖医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