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的艺术探索

时间:2022-07-22 11:25:50

电影《刘三姐》的艺术探索

ぃ壅 要] 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本文试从电影《刘三姐》创作背景、音乐特性方面探索电影《刘三姐》艺术特色,解析电影中浓郁西南音乐风格的民歌,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表现主题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传扬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做出努力 。电影题材的《刘三姐》是电影音乐的经典,是电影音乐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

ぃ酃丶词] 电影;音乐;民歌

电影《刘三姐》融合音乐片、风光片等多种艺术表现样式,被称为我国第一部音乐风光片,也是迄今为止新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的音乐风光片。该片后来在港、澳及东南亚放映时,被誉为“山歌片王”。 它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依靠戏剧性的剧情来表现,片中浓郁的西南民歌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也为该电影增添了无限的光彩。随着电影艺术的迅猛发展,音乐日益成为电影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1]

一、电影《刘三姐》的创作背景

电影《刘三姐》中民歌的运用也起到美化背景烘托主题的作用。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由、邓小平亲自抓一批重点影片的创作。特别提出:献礼片缺少载歌载舞、使人看了高兴的少数民族影片。这直接催生了电影《刘三姐》等一批少数民族音乐片。故事片中通过完美塑造刘三姐的形象,加之配上欢快节奏的音乐,使得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更加深入人心,这位被人们尊称为歌仙、歌神的刘三姐,用山歌来抗议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可以说电影《刘三姐》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建国初期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电影《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轰动。不管是因为电影中人美、歌美还是景美,电影《刘三姐》的反封建压迫的主题表现得很到位。刘三姐为唐代一壮族农家女,由于她的聪明伶俐加上婉转动听的歌喉被世人称之为“神女”“歌仙”。关于刘三姐的传闻故事印证最多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在唐代罗城交界处有一户人家,她家有一位美丽动人的绝妙姑娘,名为刘三姐,她经常喜欢站在山坡上唱歌,尤其是擅长唱山歌,久而久之,相邻村里的人们都来向刘三姐学歌,对歌。被壮族人们认为是心目中民族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随着刘三姐不断地被广为人传,她的故事也不断地被人们写成戏剧、歌剧和电影。[2]

电影《刘三姐》主要是讲述了刘三姐用她那美丽动人的歌声来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影片主要用山歌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音乐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创作。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创作电影《刘三姐》的音乐时,他坚持深入生活,并且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雷振邦并没有运用西方音乐技巧来对这些山歌进行修改,更多是在大量壮族民歌的基础上,经过编选和加工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些民歌的特点。雷振邦为该片谱写了14首歌曲,其中有轻快活泼的《采茶姐妹上茶山》,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坦然大气的《只有山歌敬亲人》以及赛歌会上那些幽默诙谐的经典段落。这些歌曲把以刘三姐为代表的穷苦大众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部影片的剧本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创作。乔老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这部电影在乔老的笔下显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也更加客观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传说中的刘三姐的形象。《刘三姐》这部音乐电影,因为保留了这种地方文化的鲜明棱角,所以在同时期同类型的电影中脱颖而出,而里面的歌曲则被大众广为传唱。影片中美丽的山歌、美丽的山水和美丽的刘三姐,迄今还让观众记忆犹新。

影片中抛绣球的场景――阳朔大榕树早已成为桂林的一个著名景点,而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在影片中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随着刘三姐的悠远的歌声响遍世界华人所在地,“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也同时走向世界,寻访刘三姐故乡的情绪长久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某种意义而言,刘三姐是桂林山水的最佳代言人。只要提到少数民族音乐题材的影片,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刘三姐》,并与之相比较。《刘三姐》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一部影片本身,它甚至已成为一种情结,带着永远的岁月印记。许多年过去了,里面的歌曲,像斗智的对歌、缠绵的情歌,人们仍能哼唱。

二、电影《刘三姐》的音乐特性

电影《刘三姐》准确巧妙地运用我国两广地区的民歌,影片中刘三姐以歌代言,她用歌声歌颂劳动,讽刺地主老财,痛骂恶霸地主莫怀仁,大大推动了影片的发展。首先电影《刘三姐》中大量运用了彩调来推动影片发展故事情节。彩调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用桂柳话说唱,表演时采用桂柳方言,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等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亮相、扇花、手花极富特色,其中尤以步法最为突出。彩调原来叫“调子”“咿嗬嗨”,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定名为彩调。它素有“快乐的剧种”之美誉,音乐轻松活泼,旋律优美,通俗动听,表演以载歌载舞见长。彩调的程式化没有桂剧成熟,但它贴近生活、说唱自由。其次,电影《刘三姐》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刘三姐为反抗恶霸地主莫怀仁的禁歌令而巧妙设计的对歌比赛。对歌是我国民歌的演唱形式之一,对歌又名斗歌、对口白(为北白象始创的一项民间文艺娱乐)、唱口白、文播台,斗歌,是乐清民间文化的一束奇葩。其腔调唯配以乐清方言(西乡)才珠联璧合;题材广泛,体裁纷繁无定式;歌词通俗、押韵,字字明白,声声入耳,唱起来好懂好听;演唱内容丰富多样,诸如笑话、谜语、天文、地理、乡风民俗之类无所不包,不仅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更有娱乐性,充分展示斗歌的独特风格和优势。在这里可以说《刘三姐》中的对歌将影片推向高潮。[3]

三、音乐完美地表现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刘三姐》中的音乐语言将每个影片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作曲家雷振邦的深情刻画,用其独特的音乐方式完美地刻画出了一个壮族女孩的鲜明形象,并且结合了少数民族的山水风景,将画面上的刘三姐形象表现得更加独特,更加具有神秘色彩。民歌与电影结合得如此之妙。影片用比较明朗和欢快的旋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刘三姐那聪明伶俐的活泼表情。在影片中,刘三姐的高亢山歌就让全场感受到了旋律和歌声的结合之美,又通过故事情节将刘三姐的爱情观和热烈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影片中莫财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刘三姐则是穷苦百姓的代表,影片中充分反映出了刘三姐代表百姓的身份多次与莫财主进行对抗,甚至用犀利的语言把莫财主气得跌下河,也显现出了故事情节中以莫财主为代表的反面人物的丑恶现象。

四、音乐表现出了电影的多种主题

(一)爱情主题

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让观众难以忘怀。词作家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婉转地表达了一个少女怀春的细腻心思,作曲家运用抒情的旋律和四二拍的慢板的节奏来表现刘三姐此时的心情。 刘三姐是个执著、热情的壮家妹子,对爱情的追求同样主动、热烈并且充满柔情、略带羞涩。从莫府逃出后,刘三姐以藤和树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绣球。”这首歌曲还是用了与《花针引线线穿针》的旋律,刘三姐用明亮透彻的声音,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阿牛接到三姐抛出的绣球后,歌曲的节奏立即变得欢快明朗起来,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对爱情始终不渝的情感。

(二)劳动主题

壮歌通过委婉曲折的歌词和旋律表露出了恬静而明秀的意境。壮族人唱山歌都是随编随唱,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连在劳动的时候大家也会唱起歌来。在电影中,刘三姐和采茶姐妹们在山上采茶时,她们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采茶山歌》 。歌词押韵、顺口,优美流畅的歌词配上轻快的旋律,把春天美丽的景色和欢快的歌声融合到一起,通过高亢的旋律将画面中的动作用歌声来表达出来。

(三)讽刺主题

刘三姐用歌声讽刺地主,唱尽心中不平事。乔老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电影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其中讽刺地主的歌曲听完后有种大快人心的感受。 如歌曲《不种芝麻他吃油》中所唱:“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这些犹如锋利的尖刀一般的词语配合铿锵有力的旋律,把刘三姐对财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嘴脸表现得入木三分。这生动活泼的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而这些歌曲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乔老用流畅押韵的歌词为这部电影添加了浓重的色彩,而雷振邦用恰如其分的旋律为这部电影的歌曲插上了翅膀,这部描写壮家姑娘的电影真正体现了壮族山歌的特色和壮族的风俗特点。《刘三姐》这部电影充分反映出了我国话剧电影史上的成功,它通过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们的呕心沥血的创作,通过“刘三姐”这一鲜明的主题,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不论是在话剧中、电影中还是戏剧中,激昂顿挫的音乐和背景传达表现出了一个个中国音乐话剧艺术的成就,正是有了像《刘三姐》的音乐创作者雷振邦先生等老一辈音乐家的努力,我国的电影事业和音乐事业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这样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影《刘三姐》在我国电影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刘三姐》中的民歌也成为我国壮族地区的一大亮点。

随着《刘三姐》电影的成功推广,更多的刘三姐文化、刘三姐戏剧、刘三姐广播影视、刘三姐歌曲音乐等出现,而刘三姐的系列文化特征则反映出了我国的艺术正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前进,《刘三姐》之所以受认可、受欢迎和经久不衰, 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一个美丽传说和美丽人物刻画,也是因为电影话剧中创作家们巧妙的倾向能自然地融合在作品高度的真实性之内,而真正的艺术讲究的则为两个字“真实”[4]。我们说《刘三姐》这部电影是一个成功之作,它凝聚了千百年来的广西人民的智慧,广西人民的艺术结晶。广西人民通过刘三姐的形象将广西人民的艺术热情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峰,带给人民一个全新的艺术力量。而这一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曾田力,巫睿,李菁,王艳.百年中国电影音乐流变[J].电影艺术,2004(03).

[2] 电影《刘三姐》拍摄的台前幕后[J].文史春秋,2008(02).

[3] 曹婉婷.电影《刘三姐》歌曲的音乐特点分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0(17).

[4] 杨宣华.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J].电影艺术,2004(03).

[作者简介] 倪俊杰(1967― ),男,江苏南京人,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宿迁市艺术学校校长,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

上一篇:爱随心动:《诺丁山》唯美艺术感悟 下一篇:论电影音乐对北欧电影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