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音乐对北欧电影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2-09-16 06:30:25

论电影音乐对北欧电影的重要影响

[摘 要]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在艺术表达和塑造人物鲜明个性上的重要手段,优秀的电影音乐能够升华电影的艺术性,突出电影的主题,实现观众的共鸣。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结合北欧电影音乐《致春天》的独特艺术表达方式,阐释出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表达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影音乐;艺术特色;北欧电影;《致春天》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越来越受到电影界的重视。2009年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艺术影院”项目再推新活动,此次电影节在题材方面延续往年社会政治和绿色环保类主题之余,还增加了艺术和音乐类的作品。就规模而言,放映的纪录片总数比往年增加了7部,还通过设置瑞典日、挪威日和芬兰日放映专场,集中向观众呈现三国影人的风采和独特视角,尤其是展现了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成就上的功劳。挪威选送的《大笑》《冲向狂风暴雨的人们》等也让人们眼前一亮。特别是其优美的风景、精湛的画面,配合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让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首先,为了凸显电影音乐在当代电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主委会邀请了挪威管弦乐团为所有的影迷朋友们上演了一场电影音乐盛宴,挪威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音乐国度,他们有很多优秀的乐曲可以作为电影的配乐,这也导致了电影音乐在北欧盛行。从人口的比例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挪威那么多的管乐团体。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管乐团队。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管乐器,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与演奏培训。在这样一个有传统、有一片肥沃艺术土壤的国度里,管乐演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盛事,艺术人才更是层出不穷。整场音乐会共有29首作品上演。其中有大家十分熟悉的To the spring(Grieg)(《致春天》)、Beneath the roses(Grieg)(《玫瑰花下》)、由著名的小提琴家尼尔斯•奥克兰作曲的Amstel(《阿姆斯特》)、以歌唱者模仿长笛形式表演的二重唱Flute sound(《笛声》)、充满挪威民族风情的挪威西部舞曲Halling from Tysnes(《来自蒂斯内斯的哈林舞┣》)、来自纽梅黛尔的3/4舞曲Springer from Valdres(《来自瓦尔勒斯的欢舞之人》)等充满异域风采的动听乐曲。尤其值得推崇的是格里格的《致春天》,作为本届电影节的主题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北欧电影在风格上更加追求电影艺术性的完美表达,追求电影作为独特艺术形式存在的必要性,这就注定了北欧电影在音乐的选择和处理上更加尊重音乐的表达方式,更加注重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张力。电影音乐是北欧电影追求艺术完美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北欧电影中,电影音乐往往成为诠释电影艺术最重要的方式。作为北欧电影的代表作《黑暗中的舞者》是极具艺术张力的代表作,这部影片的片尾高潮处的歌曲《107步》,可谓罕见的经典电影配合,拥有直捣人心的威力。北欧艺术片和纪录片《大家》,通过电影音乐的渲染、烘托、升华,营造出震人心魄的自然之美。北欧电影人正是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才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展现出如此瑰丽和震撼心灵的电影音乐作品。

最后,电影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北欧人追求自然,讲求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他们把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融入了生活和艺术的方方面面。电影在展现北欧人这种理念的时候,往往不再单纯地追求票房,而是更加注重这种理念的表达。在挪威电影音乐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欧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在这些作品里,通过民间音调和精雕细刻的艺术提炼,借景物抒情,把北欧的大自然和民间生活乃至神话世界都描绘成一幅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音乐水彩画。

《致春天》是北欧电影音乐的典型代表,也是北欧电影节的主题曲。这首格里格的著名钢琴小品《致春天》创作于1884年,也常被译为《春》或《春颂》。选自于他所创作的《钢琴抒情曲集》中《抒情小品》第三集的最后一曲,也是最著名的描写春天的钢琴小品之一。《致春天》描写的是冬去春初,冰雪消融,大地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首经常出现在北欧电影中的乐曲是北欧电影音乐中影响力最大、采用最多的音乐,通过对这部乐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明确北欧电影音乐在北欧电影中的重要性,乐曲分为三段,每段艺术张力和电影风格融合表现出来的艺术性都是北欧电影的典型代表。

呈示段细腻如歌、淳朴温暖的旋律展现出北欧地理风光中的祥和、柔美,展现出北欧人生活的惬意和舒适。电影《大家》中,春天来临,人们走出家门,享受自然的祥和、柔美,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生机盎然,为了展现这种风光,音乐出现了新鲜的元素,具体表现在离调变和弦的运用与演奏音区向低音的扩展。运用三级和弦的属功能特点向六级离调,并且把这个离调和弦做升高五音的处理,使原来和弦的性质发生变化,运用增三和弦的动力性使音乐向前推进。这种增和弦的出现,在以往的欧洲古典音乐中,使用甚少,这也正是格里格和声语言的一大特点。整段采用了变格的进行,强调了和声的色彩性,正是这种和声的色彩性增添了电影《大家》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烘托出北欧风土人情的安逸和幸福。同样以属四六作为中介和弦,很传统地将音乐转到了属方向,最终落在#C大调上,形成了转调乐段,这也是格里格继承古典音乐写作特点的体现。该部分音乐中出现了两次渐慢,这在古典音乐中是极少见到的,这也是格里格抒情小品的“抒情”之写照。

中段旋律在高音区与低音区相隔八度同时出现,音乐渐强,这段音乐通过与电影画面结合,展现出了北欧地理的瑰丽和雄伟,展现北欧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伴奏和弦叠置在内声部,力度渐渐增强,使乐曲的情绪逐步激动起来,旋律的低音化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调的方面转为主调的同名小调#f小调,从理论上看调的关系较远,但事实上呈示段结尾时,建立在#C大调的主和弦承上启下过渡到后段的#f小调上,可视作两调的共同和弦的同时,在新段加入了该和弦的七音。并且中段以#f小调的属和弦为核心,进行和声发展,通过属和弦的动力性,体现大地蕴含的无限生机。经常观看北欧电影的观众可能有所发现,北欧电影中展现北欧风光的多是北欧壮丽的山川,尤其是春天来临之后,山川披上了绿色的新衣,充满了生机。《致春天》的中段正是这种生命力的写照,北欧的音乐和中国的音乐在描写春天上存在截然不同的旋律特征,北欧的春天不是小河流水、稻田花香,而是气势磅礴的山川,山坡上是零星点缀的奶牛。这种气势需要的音乐应该是生命力由里及外的迸发,来展现生命力的旺盛。北欧电影展现人物坚强、勇敢的一面时,也多是采用山川来加以隐喻,雄伟的山川配以旋律鲜明、节奏大气的音乐,才能凸显出北欧人在困难面前的勇气。

再现段变化再现了呈示段的音乐内容,分解和弦在低音部的出现,奏出了竖琴般的效果,加强了音乐的歌唱性和抒情性,这是暴风骤雨之后的安详,是隐藏在雄伟壮丽山川背后普通北欧人生活的写照,山川给予了北欧人豪迈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同时,也给予了北欧人生活的安逸和祥和,生活在这片天地之间的北欧人,享受着上天恩赐给他们的礼物,珍惜着这份自然之美和安详的生活。《致春天》的再现段正是这种安详生活和珍惜自然的写照,北欧电影中的艺术片和纪录片之所以都选择这首乐曲作为配乐,正是因为《致春天》独具的乐曲原理和符合北欧风土人情的结构,成就了这首乐曲在北欧电影音乐中的地位。北欧电影虽然有悲剧情结,很多电影的主人公都是命运的弃儿,但是他们面对生活和争取幸福的勇气在北欧电影中都得到了印证,乐曲在表现这种顽强生命力时都展现了北欧音乐在乐曲处理上的独特性。另外,和声在保持呈示段和声进行的同时,运用了主持续音的手法,使和声在下方主音的衬托下色彩丰富、含蓄。并通过重属变和弦引入终止,完成再现材料,之后的尾奏部分可以说是对乐曲音乐形象与音乐材料的总结。和声建立在以下属功能组为主的和弦序列上,丰富运用了该功能的变和弦,并分别出现两次七小节的扩充与两小节补充的变格终止,这与欧洲古典音乐中尾奏部分强调属功能到主功能的倾向性形成反差,仿佛使人身临其境于这幅音画当中,引发人们对这个充满了生机、活力的美丽时节的无限遐想,这也是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崇高礼赞。

北欧电影音乐的艺术成就通过《致春天》在电影中的运用,得到了电影界的普遍认可,究其原因就是乐理符合北欧电影风格以及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能够塑造出北欧风土人情的独特性,展现出北欧电影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电影音乐虽然是电影的重要艺术形式,但是随着电影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的彰显,电影音乐已经在内涵和外延上形成了具有独自风格的艺术形式,该艺术形式既是烘托电影气氛、突出电影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可以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电影音乐的完善和发展为电影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很多电影音乐剧受到观众的欢迎,从《夜半歌声》到《如果爱》,中国掀起了电影音乐剧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中国电影界要吸取北欧的经验,重视电影音乐在电影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界、艺术界、音乐界应该开展更多的研究,把电影音乐纳入到音乐体系中来研究,创作出更多乐理和结构上符合当下电影发展的音乐,满足人们对电影音乐的诉求。

[参考文献]

[1] 沈璇.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 曾珍,张慧琴.经典电影音乐钢琴曲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4] 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田艺苗.流影留声:全球电影音乐经典鉴赏[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

[7] 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 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9] [美]保罗•亨利•朗.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 吴明泽(1977―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作曲理论。

上一篇:爱随心动:《诺丁山》唯美艺术感悟 下一篇:西方电影文学翻译中の幕意象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