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07-21 10:09:10

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学生的生长需要,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审美的需要,是学生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当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会发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有效学习。

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满足学生认知活动的个性需要。

2.要关注课堂的每一个人。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我发现。在质疑的过程中达到个体的学习目的、满足学生理解的需要。

3.要充分肯定、激励学生。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这样的提示法:“很好,再试一试好吗?有没有另外的方法呢?”学习动机在宽松、和谐又富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自然生成,使学生真正得到从动机到实现的成功体验。

二、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在职校学生中,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为数不多,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呢?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职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薄弱,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用浅显的知识点激起学生的“共鸣”,慢慢渗透教学内容。

其次,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等对学生的视觉、听觉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情境和游戏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主动探求问题,体会学习价值的有效途径。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需要联系生活;(2)情境创设要巧设疑问。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让学生循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再次,设计英语教学设置语境进行评议功能操练,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说英语,乐于用英语交流。

最后,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感。职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受到老师的关注较少。我深入到学生中,为他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技能。

2.表现英语语言的美,增强英语学习本身的吸引力。

英语的美与汉语的美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用标准的英向学生问候,坚持放磁带让学生听读、跟读。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让学生逐渐体会到英语的韵律美。我平时从网上有针对性地下载一些有声的资料,如配乐的诗朗诵“The rainy day”,一些名人的演讲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杨澜的申奥演说词等,以英语的节奏美、内涵美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以言传情,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1)以言动情,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语言本有传情达意的功能,是传递感情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我们要设法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产生共鸣,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欲望。

(2)以趣激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学习的乐园。为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3)以境引情,扩大学生参与层面。

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相仿的感情。别的感情,表现得无论如何精彩,对他都不产生作用,眼中望着,心中一无所感。”因此英语教学应唤起学生与课文规定情景有联系的生活体验。

(4)以读悟情,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以读带讲。因为课文的精妙,作者的神思只有通过读才能体味得到。在朗读中配以合适、贴切的音乐,往往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的效果,使学生读得入情。

3.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缺乏背景知识和必备的技巧而学习困难。要改变这一状况,老师就要简化教学内容,把复杂的内容划为多个单元,以降低难度。例如在英语课文的背诵中,可把文章内容分为几段,延长背诵时间。当学生背出第一段时,老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促使其按时完成余下的内容。当他们取得些许进步时,不要过多地把他们和别人比较,应更多地关注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老师应对学生采用肯定、赞赏、支持的做法

教师应使学生得到鼓励,诱发其上进冲动。具体来说:1.是要用肯定、鼓励代替批评、惩罚;2.是及时对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表示认可;3.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优势和特长。

在2004年9月入学英语测试中,我班有几个男生的成绩均在三十分左右,语音语调失准不敢当众开口朗读。我并没有放弃他们,鼓励他们背诵每一课的对话。课文太长,就听读、跟读,在朗读中纠正以往的错误。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及时的鼓励。他们能够读对的单词越来越多,他们的信心也在逐步地增加。我还多次为他们提供在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并当众赞赏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要求上进的信心越来越大。本学期,其中的两个学生还参加了英语朗诵比赛并获了奖。通过这个事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

同一层面的青少年学生之间具有相互感染影响的作用。中学生一般具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学风、教风、班风,群体的榜样示范,都是影响学生的积极因素。班级内的感染作用很明显,尤其是进入了良性循环后,效果更显著。

总之,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准确认识、把握这些基本特征,对于诱发引导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不仅满足于以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而且要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教于情,学于境 下一篇:学法指导给力高中起始阶段的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