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思考

时间:2022-07-21 07:14:16

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思考

[摘 要] 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理工科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科技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难于显现。为此,采取措施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一个摆在理工科院校面前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本文在分析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科技成果 产业化 模式

一、引言

当前,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上。高等学校作为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具有人才、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其科技成果的成功产业化对推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于90年代初就开始制订有关政策,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加速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保持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现状与运转情况看,理工科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学校所承担、完成的科研任务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从多数高校来看,许多科研选题与国家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前期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脱节严重,这既造成了知识存量的闲置,又将影响创新型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可见,如何促进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为当前需要解决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促进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分析

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当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普遍存在科技成果多、产业化转化少和转化后经济效益不好的现象,据2005年统计数据,目前高校科技产业的产值大约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左右;现有的科技成果中,科学理论成果仍占绝大多数,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约有60%~70%左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15%,转化率相对较低。影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率低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现有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由于学校教职工对科技成果转化与学校发展的关系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科技管理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之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科技与经济工作,导致一些部门为了局部利益,采取了一定的保护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内容未能列入高校评估体系,因为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导致高校教师、科研人员重论文、重评奖、重成果鉴定,而忽视成果的市场价值。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动力。要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就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由于高校的科技成果大都处于应用研究阶段或经初步孵化阶段,许多企业不愿投资,致使高校的许多高新技术成果失去了转化和产业化的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学技术的开发力度。

2.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的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在科技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校中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脱节现象尚未根本转变,从而导致科技成果与经济建设的需求接不上轨,制约了成果的转化。另外,当前理工科院校科研人才创业意识普遍不够强,缺乏对企业和市场的认识,在观念上还要进一步更新。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机制,不少企业因此蒙受重大损失,从而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风险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导致大多数企业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开发,对于一些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极少问津,使理工科院校的大多科技成果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外,目前有的高校为了平衡学科或部门间的发展,对有限的科技资源分割性地分配给各研究领域,从而削弱了项目初期的潜在技术成果转化的作用。同时,由于部门的自身利益驱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

针对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发展模式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1.改革高校的科技管理体制

目前,高校产业改制正在试点中。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明确学校的身份和定位及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在学校事业和企业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形成高校的投资退出机制,更好地实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为此,要确保高校与所办企业的产权明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分明,学校承担有限责任,并将注意力放到如何更好实现学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改制之后的高校采取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确保科技成果的成功产业化。此外,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也还要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创业激励机制,如建立面向高校高科技产业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成立高校上市公司,面向社会筹集资源,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针对理工科院校缺乏科技产业知识人才的问题,要打破资历、职级、职称等的限制,不拘一格地任用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能人、强人,才能更好地确保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创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

针对我国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薄弱的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创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办法加以改进。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成为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技术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中介机构,它依托高等学校,但又不是高校的附属物,必须确保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人身份和地位。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建有利于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利于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综合优势,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形式有: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理工科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科技中介机构形式,把科技中介机构作为连接高校和市场的纽带,以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强度及需求层次,促进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结语

理工科院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转化后的经济效益不好。为此,迫切需要改革理工科院校的科技管理机制,组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以促进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顺利产业化,充分发挥理工科院校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刘洪民:创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管理.2004,1:121~123

[2]李卓梅: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7:144~146

[3]桂玫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06,10:5~6

[4]王 英: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策略转变及实践[J].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27(3):413~415

[5]吕伟斌: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101~104

[6]袁木棋:从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探讨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93~99

[7]陈海平:大学科技园催化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J].科技创业月刊.2006,4:40~41

[8]张 伟: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的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5,5:132~133

上一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探索与发展 下一篇:我国网络商品服务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