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自身瓶颈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7 11:13:45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自身瓶颈及应对策略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理工科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其就业难更是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她们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就业保障不健全。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从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来看,主要在于其自身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心理不健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理工科女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调整就业心态。同时,社会和高校也有责任利用现有条件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以实现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超越,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自身瓶颈;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6-0096-05

中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女性在毕业生中的比例也逐步扩大。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为1260.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0.96%,比2010年提高0.3个百分点;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50.89%和36.13%,比2010年分别提高0.52和0.65个百分点。①但是,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却远远低于男大学生,并没有占据“半边天”的地位。在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女性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本科为15.9%,高职高专为19.4%)高于男性毕业生(本科为9.6%,高职高专为9.4%)。②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遭遇尴尬,她们的就业率同样不及同时期毕业的师范类、财经类和文科类的女大学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理工科女大学生是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合理地解决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签约进程滞后,就业率低

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在实际应聘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女大学生都遭遇过性别歧视。在招聘会的现场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用人单位标出“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应聘条件,这就把许多女大学生拒之门外。据腾讯-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研究发现,女性毕业生签约进程滞后于男性毕业生,女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低于男性毕业生。

虽然女性的整体签约率低于男性,但也有部分专业女性就业率好于男性。例如,高职高专中财政金融类专业,本科院校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公共管理类专业等。②这些财经、医学、文科类专业女生的就业率高于理工科女生的就业率,由此可见,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不乐观,就业压力大。

(二)就业层次低,就业质量差

据腾讯-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研究发现,从2012届大学生签约的工作单位类型来看,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女大学生更多地签约于民营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大多集中于服务行业。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就业层次上,女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女大学生更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和低端行业,男大学生更多集中于国企等大型单位和高端行业。

与此同时,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也低于男性大学毕业生。例如,2011届本科女大学生平均月收入为2243元,比男大学生低330元,而且这种收入的差距随着学历的升高表现得也更加明显。②在毕业后升职的过程中,女性升职速度也慢,工资涨幅不高。可见,女大学生在就业质量上低于男大学生,女性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与男性同样的回报。

(三)就业门槛高,就业保障不健全

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存在供大于求的现状,加之女性有生儿育女等特殊的生理负担,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相对提高,这就使女大学生无法在同一条件下与男大学生公平竞争。为了更好地就业,女大学生只好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筹码,被迫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她们在不断地推迟自己的就业年龄。然而,对于理工科而言,这样做就更加大了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女大学生就业时,还面临着就业保障面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中国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相对落后。国外一些国家在立法上已经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在实践上取得了成效,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出台,这就使得女大学生在出现就业不公平的问题时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中国在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方面的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违规行为没有进行制约和处罚,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用人单位使用不合理的就业标准,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保障的困难。[1]

二、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自身瓶颈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定位不准

部分理工科女大学生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并且好高骛远,就业期望值高,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在就业问题上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第一,部分理工科女大学生毕业后希望找一个工作稳定、竞争风险低的属于“铁饭碗”的工作单位。她们抱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想法,盲目地等待理想中的工作,对于那些具有前沿性、开拓性的工作没有信心,害怕失败,即使在家待业也不敢尝试,因此,错过了许多其实并不差的工作机会。[2]

第二,部分理工科女大学生毕业后的从业意向倾向于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大型外资企业。她们认为这些企事业单位不仅能够很有面子而且工作稳定、待遇好、发展潜力大,但事实上这些单位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需求并不大,从业门槛也高,相比较而言,一些中小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求条件比较低、需求量也更大一些。

第三,一些理工科女大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可是用人单位需要通过基层的工作来锻炼员工,从而真正选拔出企业需要的人才。除此之外,她们有的还缺乏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希望工作在条件好、压力小、工作轻松的环境中。

第四,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部分理工科女大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这就使得她们限制了自己的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3]136

(二)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者专业突出,同时要求其综合能力强,而理工科女大学生却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

第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对部分男大学生来说,学习踏实,成绩优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她们对专业的学习往往是依靠时间的消耗和精力的投入,部分理工科女生不太喜欢动脑筋,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理工科男大学生则往往是依靠兴趣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擅于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因此,理工科女生虽然成绩好,但是在创造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整体上要低于男生。

第二,理工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除了要学好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做实验和实物模型,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然而,一些理工科女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其原因一是因为她们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把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二是她们在校期间较少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理工科男生则喜欢走出校园,参加各种兼职和社会活动。这样在长期的锻炼中,理工科男生有更强的交际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4]62

第三,部分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其在应聘中对职场规则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在提及与同事的相处时表现得我行我素,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这种表现就很难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得到用人单位的录用。

(三)就业不积极,就业心理不健康

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时经常受到一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理工科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和成家的任务,而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她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做一名“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其次才是成功的知识型女性。因为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一个以家庭为重的女性才是人们所提倡的,而只顾事业的女强人会遭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指责。相反,男性只有有了事业才能更好地成家,事业有成才被人们视为成功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保守内敛的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工作的动力和迫切性上不如男大学生。[4]61

第二,一些理工科女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男多女少的环境下,一直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爱护和家长的宠爱,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在求职的过程中,她们寄希望于老师的推荐、家长的帮助,放松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认为能力不如关系重要,期待由他人来承担自己的就业责任。这种等、靠的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就业主动性,以至于错失了就业的机会。

第三,有些理工科女大学生毕业后面对从高校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突然转变,没有及时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以至于在工作的选择上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同时,她们有的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过高地估价自己,导致求职的失败。[5]

第四,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多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同学学习的榜样,因此,她们往往自尊心很强,在求职中遭遇失败的时候,较他人表现出更强的自卑感并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其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但是以下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一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作为新引擎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无法提供满足就业需要的知识型服务业岗位。二是存在区域结构性矛盾。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发展快,使得人才集中于东部地区,形成了就业压力。三是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影响大学生公平就业。这些客观问题不是很快就能得到解决的,因此,需要理工科女大学生主动调整心态,主动、有针对性地适应社会。

三、解决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与帮助。但是,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理工科女大学生更应该练好内功,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调整就业心态。同时,社会和高校也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帮助和指导理工科女大学生及时就业,提高就业成功率。

(一)转变观念,理性就业

理工科女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转变保守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第一,理工科女大学生要根据自身专业的发展状况、个人的能力和兴趣进行求职,摈弃“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偏见,理性择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事实上,第一份工作往往能够很好地锻炼和提升自我,通过锻炼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和与人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对以后进一步的发展甚至转行都有帮助。

第二,理工科女大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要把就业期望值定得过高,不能因为功利心和虚荣心而一味地追求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要跳出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比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或者自我创业都不失为很好的就业选择。

第三,理工科女大学生要树立务实的工作目标,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要做好下基层和到生产一线的思想准备,踏实工作、积极进取。在工作岗位上,理工科女大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要有敢于吃苦的工作精神,无论从事何种岗位都要认真把工作做好。

第四,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理工科女大学生不要盲目攀比,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相对于一线大城市而言,二、三线中小城市就业成本低,竞争压力小,或许能够更好地使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并发挥她们的才能。除此之外,理工科女大学生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响应国家号召去中西部就业。中西部优惠的就业政策不仅能够使理工科女大学生容易就业,而且能够使她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中西部的建设中。

(二)增强实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理工科女大学生只有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应该发挥女性特长,克服女性弱点。理工科女大学生虽然在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不及男大学生,但是在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耐心和细心等方面优于男大学生。因此,理工科女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6]

第二,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应该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理工科女大学生要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假期,理工科女大学生可以到用人单位实习打工,这样既可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自己真正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第三,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在书写自己的简历时,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措辞准确,使内容一目了然,引起读者的注意。在面试时,应该稳重大方、诚实谦虚,对用人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回答问题要分清主次,给面试官以热情大方、乐观向上的良好印象。[7]

(三)调整就业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理工科女大学生应该树立信心,加强自身修养,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第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应转变“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观念。女性和男性地位平等,同样具有追求自己事业的权利,因此,理工科女大学生要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在就业过程中,要认真准备、主动出击,大胆地向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机会。[8]

第二,理工科女大学生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自己的命运自己来掌握。在求职上,理工科女大学生虽然可以听从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建议,但是不能存在等帮助、靠关系的依赖心理。理工科女大学生应该主动了解求职信息,观察求职动态,凭自己的能力寻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

第三,理工科女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目标、有计划地寻找合适的工作。除此之外,理工科女大学生还要全面认识自我,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既不能过分高估自己,也不能轻视自己,在全面了解自我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成功。[3]136

第四,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失败不应该气馁、自卑,而应该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不骄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应有的心态。在遭遇就业失败的时候,应该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历练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四)社会和高校应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就业

除了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之外,社会和学校也有责任利用政策法规、学校课程在就业和学业等方面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应进一步落实政策,鼓励理工科女大学生参加特岗教师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等面向基层的就业招聘。这些地区对就业岗位要求低、限制少,而且国家对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人员给予政策优惠,今后无论是考研或是报考公务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9]

第二,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招聘信息,快速定位,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高校可以推荐一些常用的大学生就业网站,比如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人事考试网等等,教会学生检索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投递简历,避免错失良机。

第三,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上,应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就业,并分析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10]例如,天津理工大学设有专门的天津理工大学就业咨询网,同时,在大四开设发展与就业课程,讲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就业原理、就业实践等内容,帮助大学生在求职时准确定位,顺利就业。以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有的毕业生没有执着于选择国有企业,而是选择了富士康、三星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的毕业生没有留恋东部地区的繁华,而是选择回到家乡西部地区担任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还有的毕业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选择了自主创业,成功地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店。由此可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进行专业的辅导,有助于她们成功就业。

综上所述,理工科女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现状,首先应从自身的改变开始,毕竟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女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努力锻炼自己,调整好心态,不断完善自我;同时,社会和高校也有责任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积极就业,使她们走出就业困境,找到理想的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①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② 参见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文献]

[1] 孔德慧.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232.

[2] 谷岩,谷延霞,刘宝国.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10):49.

[3] 王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09(24).

[4] 张晓艳,杨文选.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5] 王静.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体性原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3):77.

[6] 李瑾,彭建章. 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07.

[7] 李清玉,刘建祥.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179-180.

[8] 郑琼梅.“职业刻板印象”与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

[9] 王保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的深层次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111-112.

[10] 肖琰,蒋利平,滕丽丽.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8.

上一篇:解密“动物科学” 下一篇:要不要转作美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