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3 11:30:42

理工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 研究生是我国高科技领域中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助其成才而同时容易被社会所忽视的重要问题。理工科专业的局限性、就业的紧张度,很容易使其形成精神抑郁、人际交流障碍、学习倦怠、性别心理障碍等心理亚健康问题。本文从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就业原因、个人性格及情感方面进行考察,以加强研究生的心理教育,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群体文化建设,以及重视发挥导师素质教育的作用为方法,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理工科类研究生 心理健康 障碍因素

对应策略

作为肩负国家发展重任的未来生力军,研究生是我国高科技领域中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则无从谈培养二字。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生们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生因其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就业的紧张度等因素,经常遭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心理亚健康状况,理应引起我们的积极关注。

一、理工科类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工作实践和调查了解,认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抑郁

精神抑郁是目前理工科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的首要问题。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计算机专业是高科技学科,能考上计算机专业各个方向的研究生,在人们眼中都是知识前卫、前景看好、就业有保障的群体。然而,有少数学生进校后,很快就没有了兴奋感,感到前途渺茫,整天情绪消极、精神抑郁。客观原因主要是研究生连年扩招,招收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院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多年前还是抢手、热门专业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天之骄子的研究生从“香饽饽”变成了“难嫁女”,他们开始对自身前途感到无望。在主观上则是受个人能力和兴趣的影响。有些研究生因选题不当而导致科研任务不能顺利及时地完成;有的高分低素质的因专业基础差而从一进校就患上了“论文恐惧症”;有的因为专业好而因福起祸,身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等等,这一切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精神抑郁、意志消沉,不愿把精力用在学业上,甚至引发神经衰弱、焦虑失眠等。

2.人际交流障碍

人际交流障碍是理工科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文科研究生相比,理工科研究生相对封闭。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看重个人的科研运作能力,而往往忽略人际交往,没有认识到交往能力是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在一个综合院校中,具有这种性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受挫折,就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陷入自我否定的苦闷、焦虑、烦恼、恐惧之中。我们根据在工作中的调查所知,一部分研究生感到今后走向社会最难适应的事情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某些理工科研究生因缺乏应有的人文素质,不敢正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慢慢就远离人群。这种人际交流的缺陷会导致研究生性格孤僻,产生心理障碍。

3.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问题最显相的表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也是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绪低落,即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2)行为不当,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放弃研究等行为特征;(3)成就感低,指完成学习任务时因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

4.性别心理障碍

性别造成的心理障碍明显地表现在女性研究生身上,尤其是对理工科的女研究生来说。女研究生的性别心理问题主要是:(1)许多女硕士研究生不是真正出于对该学科爱好的选择,而是迫于现实就业的考虑才选择读研;(2)理工科专业在社会上被视为男人的专业,工作的选择方很容易向男生倾斜,女性从事该专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她们承受着来自社会、来自业界的性别偏见压力;(3)理工科女硕士研究生的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对她们的婚恋不一定能起到正面的作用,所以她们会表现出较高的“成功恐惧感”,害怕成功所带来的许多消极后果。

二、形成理工科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分析

形成理工科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社会的原因,经济的原因,就业的原因,个人性格的原因,等等。但往往是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研究生的心理亚健康现状。

1.社会文化因素

不论在任何状况下,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社会问题的影响。因为在一个人身上往往能集中呈现社会的敏感问题,在个人身上总是有历史遗留的痕迹。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送出了本土的人才,引进了西方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成为了影响当今我国文化形态的主要文化类型。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却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但是,因为我国多年来的封闭式建设,物质享受远没有与西方同步,所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和谐发展导致了当代人的追求失衡。这种异质文化突出地体现在研究生身上就是选择精神享受与物质享受的心理冲突。校园中曾被社会捧为“佼佼者”的研究生的价值观受到了物质的冲击,精神文明难敌社会上的物质文明,难以满足的物质需求,使研究生们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境和生存低谷。

2.压力交错因素

除社会文化因素外,理工科研究生承受的压力是各种各样的,并且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我们暂且将其称为压力交错。

(1)年龄的压力因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入学年龄差异增大。尤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有的在各种企业机关工作后有了重新选择职业的要求,其中一部分人已实现二次择业,因此他们选择了考研。进校后,他们很快就发现研究生已经趋低龄化,大多数都是从本科直接推荐或直接考上来的。学业的连续性让从本科直接读研的学生具有了知识习得连续的优势,这让许多年龄大的研究生感到青春气息的压力。如果学习不顺心,他们就会很快患上学习倦怠症,后悔重新选择,又担心今后的重新就业。而无直接社会经历者同样也会经历另一种压力,缺乏年纪大的同学的社会经历,羡慕他们的成熟。这些问题在新环境中很容易使两种年龄层的人都有心理压力。

(2)经济压力因素。硕士研究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直接读研究生的学生没有经济基础,所有的学费跟生活费还很大程度上依靠家庭的支付。工作后再读的学生大多数是辞职后读全日制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再加上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压力大,很少能外出赚钱的机会。所以,经济上的困难给很多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3)学习与科研的压力。理工科研究生除了要系统地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的学科知识以外,更要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本专业的经验积累。在3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有研究成果,并在公开的学术期刊上。这是理工科研究生最大的压力。

(4)就业压力。目前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统一分配的“铁饭碗”已成为了历史。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研究生专业“一票难求”的格局也打破了,就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同时研究生的自我期望值高,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高,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就业层次上的困难。就业竞争的压力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恐慌。

3.个性缺陷因素

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同样的压力挫折,会有不同样的结果。环境因素只是一个外在的诱因,而危机产生的根本是内在因素,是研究生的自身因素,即个性缺陷因素。研究生个性缺陷因素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格过于内向,这种性格不愿与人交往,容易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负性情绪控制下的人,是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二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这种人多为从本科直接升入研究生院就读者,他们大多数是本科中的佼佼者,也不曾经历社会的历练,受的挫折少,这就使得他们缺乏对危机和冲突的应对能力。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个性缺陷因素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内在根源。

三、应对策略初探

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看如何释放理工科研究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我们觉得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力度是抗阻心理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只有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心理逐渐成熟、性格形成的过程。因此,心理教育应注重抓好如下两点。

(1)教育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挫折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优越的生活环境,顺利的成才之路让研究生很难直面困难,很难接受挫折的严重性。此时,心理教育应该给予研究生鼓励,教会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将专业心理素质教育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结合,再设计困难挫折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锻炼,从正面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2)鼓励研究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研究生所处的人际群体来看,研究生的人际交流关系主要是与导师的关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的关系。研究生应该多与导师沟通和交流,让导师熟悉自己,了解自己,有了导师的帮助,许多压力都会消弥于无形之中。同时研究生要学会交朋友,学会倾诉、表达。当自己心理和情绪发生波动的时候,要学会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以及一定的情感宣泄方式,使自己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2.完善研究生心理咨询工作

从各种调查来看,研究生一旦出现心理危机就很难干预并解决。所以,从研究生一入校就应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如果有可能,学校要有专门的研究生心理咨询中心,鼓励研究生自己选择做心理咨询,请专家对他们进行个别咨询与治疗,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3.加强研究生群体的文化建设

理工科研究生都来自不同的层次结构,专业分散,管理也相应松散,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多。而文科的研究生却不一样,尽管专业不同,却时常有共同兴趣的讲座、文化节日,这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加强研究生整体的文化建设,举办文理科研究生都能加入的文化活动。例如研究生社团的文化剧社、读书会、各学科互访、摄影习作欣赏、书法比赛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能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研究生聚集在一起,理科生可以增加文科的素质,文科生可以了解最近的科技前沿。研究生群体的文化互补作用早已被证实,因此,建立一个和谐、阳光、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是有利于研究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4.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导师制。因此,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导师的学术思想、业务素质、治学精神、职业道德和言行举止等在与研究生的频繁接触和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成为研究生的行为楷模和精神支柱。理工科导师本身都是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工作,而研究生往往都是导师课题组的成员,与导师的接触是最多的,所以导师应在指导工作中充分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动向,用自己的治学方式、献身科学的精神影响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理工科研究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已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这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除了日常事务工作之外,还要对研究生的心理给予高度重视,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加强研究生管理,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丽娜.浅析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J].台声・新视角,2006.1.

[2]董银银等.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高教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2008.4.

[3]王群等.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J].石油教育,2009.4.

[4]秦建丽.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6.

[5]李珂.当代研究生的回避心理及校正[J].中国校外教育,2007.3.

[6]党喜灵.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4.

[7]董丽敏.研究生业务学习阶段的特点及心理动向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2.

上一篇: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