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路径研究

时间:2022-07-21 01:22:08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水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转型,各类旅游企业包括传统旅游企业和旅游新业态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这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有更多优秀双师型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该文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必要性、培养要点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型”师资培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 双师型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33-02

高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水平。由于高职院校薪资水平、用人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完全靠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是不现实的,高职院校还要坚持自主培养和高水平引进两条腿走路。

1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对“双师型”师资进行培养的必要性

1.1 旅游行业进入变革期的需求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进入了变革期。旅游和酒店的新业态、新服务、新职位、新需求大量出现,很多新的变化甚至是对传统企业的颠覆。比如新兴的酒店旅游一体化度假区里,要求员工既能当导游也要能烹饪;比如传统旅行社的没落、业务量的萎缩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新型旅游企业市场份额的急剧扩大;比如旅游与体育、探险、教育、艺术的结合使新型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受到市场欢迎。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必须紧密联系行业发展,保持从行业里吸收营养。

1.2 现有“双师”能力亟待提高

应该说目前旅游专业教师基本都满足“双师”条件,所谓的条件一种就是拥有餐饮服务员技师证书、调酒师证书、营养师证书、导游证等技能证书。有的教师甚至有多个技师证书,但由于行业工作经验少,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这些教师是统计材料中的“双师”,而非能力上的“双师”。

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使教师能经常性地进入企业,保持和行业的密切联系,通过大量行业实践提高其教学能力。学校要关注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及其与行业的融合度和社会服务能力。

2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要点

建立社会化师资培养体系:所谓社会化培养就是整合学校、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师资培养。比如英国的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就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机制。其主要特点就是学校、企业、个人共同进行教师入职前、入职、在职3个阶段的培养。入职前,准教师一方面要获得相应教学经验,就是被安排到培训机构和学校工作,但身份不是教师而是职员。另一方面准教师会被安排到相关单位的有关岗位进行实践。这样就形成了有效的职前培训系统。入职教育实行入职辅导制度,由骨干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其辅导和评估,如果被考核者达不到标准,就要继续接受再教育,直到达标为止,入职辅导过程可以间断,但必须在入职辅导开始后的5年内完成。

建立合理的针对教师企业挂职与短期锻炼的全程管理评价制度,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所有教师的企业实践做到有的放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着研究项目,带着工作思路走入企业。比如全方位制定教学能力提升目标、科研能力提升目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目标等。这些目标不一定每个人每次实践都全面覆盖,可以有取有舍,有所侧重。但一定要至少确定一个方面的目标。当实践结束后要以这一目标为参照验收实践效果,并进行实践能力提升评价。只有这样“双师型”教师的企业实践才不会流于形式。

以酒店管理专业承担《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老师为例,进入企业前就先设定自身能力能够完成并与个人校内常规工作紧密相关的目标任务。

(1)课程教学方面:建成一门高水平平台课程。在《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化设计基础上,重新设计《餐厅服务与管理》任务模块,以餐厅所使用的先进管理软件中的管理模块来重构课程。以一家或两家典型餐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来设计学习项目。改革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依托管理餐饮管理软件完全实行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将在餐饮服务和餐厅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以生动幽默的形式设计脚本,和行业企业合作,制作校企共建公用的《酒店服务技巧》系列微课,把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真实案例搬入课堂,用于学生课堂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

(2)教研室工作方面:重新进行企业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大量增加新业态和高科技旅游企业比例,原有的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传统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做法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在新的调研结果基础上重新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编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创业教育方面:旅游和餐饮业态的变革使其有非常好的创业机会,创业门槛低,竞争相对较弱,因此适合建立旅游管理学院创业团队,和旅游企业合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造创业机会,包括企业兼职锻炼机会、专属创业导师,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创业设计进行评估和建议,并为其提供可能的帮助。

3 针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3.1 建立以“双师”能力为中心的薪酬体系与奖惩制度

众所周知,目前高职院校薪酬制度以职称和职位为核心。基于教师能力差异以及工作效果差异的薪酬覆盖面比较有限,这其中能起到激励教师提升“双师”能力的制度更少。基于这种不足,高职院校对薪酬制度进行完善,体现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核心课程和岗位倾斜、向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倾斜、向企业喜爱和认可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教师之间的激励性薪酬差距,体现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效果的差异性,从而为“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当教师通过与行业密切联系,高水平地完成了行业挂职锻炼,全面甚至超额完成了阶段性挂职锻炼目标,学校应该通过提高其薪酬或者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的方式给予肯定。

3.2 利用社会激励因素激励教师融入行业

双师型教师要能上课能入行、能文能武,对于那些行业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好的双师型教师,当他们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后可以给他们类似企业分红的奖励,让他们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从学校的长远发展中获得长期的利益。

3.3 建设浓郁的校企共建文化氛围,运用文化激励手段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必须强调文化激励。旅游专业应该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在学校中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文化以及形成行业核心精神,形成良好的校企共建文化氛围。使每个教师把提升自己的行业工作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自己获得在工作中的尊严的必要条件,通过服务企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获得工作成就感、幸福感以及认同感。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院校旅游专业人文积淀的体现。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更多行业锻炼的机会,建立更加合理的培养和评价体系,从而给优秀的教师创造更多成为优秀“双师”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徐飞雄,刘娟.论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非同质化”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37-39.

[2] 王艳.高职院校“双师”建设的内在机制约束及路径选择制[J].统计与管理,2014(3):148-149.

[3] 王伟,张春旭.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6,8(4):41-42.

上一篇:总有一件需要修补的首饰 下一篇: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