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时间:2022-07-20 12:23:07

“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所谓“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对“任务”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创建有较高要求。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在“任务”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如何确保任务与知识的系统性关系。一是加强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去,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二是从总体上来设计任务,甚至将整个学期(全书)统筹考虑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任务链;三是注意任务的综合性。

2.如何避免教学目标片面化。不仅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当做一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还要利用它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素养。的确,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这并不是说,它只能培养技能层面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任务的完成不仅是技术上的操练,还伴随有对技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信息文化的感受和内化。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使教学目标全面而丰富。

3.如何设计任务避免庸俗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出来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任务”感兴趣的程度。

4.任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实际意义,不是臆造的,而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针对学生的上网经验展开相关调查,就是一个恰当的任务,而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对于中学生而言就不是一个恰当的任务。

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人人总选固定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形成派系。告诉全班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之间全面互相了解。向新人伸手,主动邀请,必要时教师要做出一定的干涉,做到“教师引导和自由分组相结合”。

2.某个学生或小组没有完成任务怎么办。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注意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完成“任务”有困难时,要多加指导让学生能完成任务。即使偶尔出现学生未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是允许的,一方面,如果给予充足的时间也许他们能完成任务或会完成得更好;另一方面,学生只要经过了研究探索,做出了努力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重要的经验。)这就是一种很大的成功,教师要给予充分安慰和鼓励,适当发掘闪光点:“如此任务,你(们)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了”。克服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绪,勉励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或许学生下一次会给你一个惊喜。

3.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尝试的余地,“任务驱动”成为架在学生头上的枷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对讲解过的内容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把学生与“任务”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内在的驱动来完成“任务”。

4.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一些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和思维的方式,这也是信息素养的一个方面。例如,计算机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一般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如果能很好地应用这些功能,对于以后的自主学习,将是终生受益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帮助功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形成使用软件版主功能的良好意识并掌握使用方法。此外,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猜想,克服思维定式,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去思考和解决同一个问题。

三、在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自我评价能力不够强。学生对其他同学或老师给他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以至于影响他的自我评价,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做正面的自我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2.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要求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条理化。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聆听学生的交流,参与他们的谈话,鼓励学生多交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加以鼓励、肯定,并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

3.作品评价形式单一。作品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而没有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建议让学生开展互评、自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上一篇:教学情境设计初探 下一篇:我课堂上的“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