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做到“鱼渔”同授

时间:2022-07-19 06:03:42

数学教学如何做到“鱼渔”同授

摘要: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切不可好高骛远,而忽视了知识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知识;方法;有用

有人说:数学是做出来的。或许这有些夸张,但数学学习绝对离不开解题。解题,除加强必要的训练以外,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是重中之重。在解题时,有的同学,因缺乏必要的知识而无从下手;好多同学有丰富的知识,但在解题面前却缺乏分析的能力而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下面就我个人一些初浅的看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先鱼后渔,引起学习动机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沙漠中有两个筋疲力尽、“弹尽粮绝”的年轻人,他们碰到了一位挎着鱼篓、提着钓竿的老人,鱼篓里装满了鱼。老人很同情两位年轻人的处境,便提出将满篓的鱼和鱼竿送给俩人,并告诉他们往前约十天的路程可见一个绿洲,那里的水中有鱼,可作为走出沙漠的补给站。两个年轻人欣然接受了老人的帮助。其中一个人接受了鱼,而另一个人则选择了鱼竿并且向老人细心请教了钓鱼的技巧。然后他们告别老人,又踏上了旅程。两位年轻人最终谁能走出沙漠呢?很多人选择拿着鱼竿并拥有钓鱼技巧的年轻人,但结局并非如此。因为不管是拥有鱼竿(钓技)的年轻人还是有满篓鱼的年轻人,如果不相互协作的话,都没有办法成功走出沙漠。没鱼的坚持不到绿洲,空有鱼竿和钓鱼的技巧却无用武之地;有鱼的纵然能走到绿洲,可面对水中的鱼也只能望水兴叹。只有把“鱼”和“渔”两者结合起来,一路相互扶持,才能共同走出沙漠。

引例,从A城市到B城市有三条公路可走。如图1,哪一条最短?

(①最短,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例1.在一条河流的两侧有两个村庄,分别是A村和B村,现在要在河边建一个水站,用水管向两村送水,问水站应建在何处,使所用水管之和最短。如图2.

(连接AB与直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以此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进行对例1改编。)

改编:若两村庄A,B在河流的同侧,则水站P有应建在何处?

(作B的对称点C,连接AC与直线交于点P,P即为所求。)

这样的学习动机是浅层次的,表面的,很容易受外界干扰而逐渐消失。因此,要努力把表层动机向深层转化,要转化成功的条件,就是要使这个动机成学生个体内在的一种需要、一种倾向。

二、以渔得鱼,转化学习动机

我们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非常单一,思路呆滞,有的甚至只会死记课上老师注入的公式或定理,不能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有的只会做课上老师讲过的题,题型稍作变化,就束手无策;也有的只是高分低能――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一种方法转化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授人以渔”一个被频繁提起的词语。依据这个理念,实施到具体情景中就是各种教学手段,“研究性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等。试想,如果“学渔”之人不知鱼为何物,不知渔之乐趣,又怎会诚心学习“捕鱼”之道呢?所以,在“授渔”之前最好先“授鱼”。“鱼”不仅味美汤鲜,能果腹,还可以养身。先尝“鱼之甜美”,自然就会对“渔”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学“渔”,甚至还会主动去探索如何更好地“渔”。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知识的有趣与有用,获得成就感。

例2,如图4,在圆拄底端A处有一只蚂蚁想要爬到B处吃粮食,它如何爬最短,

最短路径是多少?(其中底面圆的半径是3,圆拄的高是4)

(分组讨论):

(小组展示):

(小结):(1)有的同学直接连接AB,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学生反对,原因是A,B不能直接到达);(2)有同学把侧面转化成平面,延过B的母线剪开,而后用勾股定理求出图4中的线段BD的长度(学生反对,原因是剪开后A到了C处);(3)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BC的长度。

例3.如图5,梯形ABCD中,AD//BC,AB=CD=AD=1,∠B=60。,直线MN是梯形的对称轴,P为直线MN上的一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多少?

(因为有了前面的准备工作,学生不难想到连接BD,与直线MN交于一点P,此时PC=PB,因此PC+PD=BD,又转化成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心中有“渔”,要向“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而努力。

因为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学生就有了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深厚兴趣,那么打铁要趁热,我们要及时巩固学习动机。

三、鱼渔同授,巩固学习动机

长期以来我们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在进行着改革,与此同时就有了教学的心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如何使用新教材,配上我们的新教法,来实现我们新的教学理念呢?曾经听唐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年教;我们不是教数学,而是用数学来教。我们的教材留给学生和老师许多思维的空间,正好可以让每位老师发挥自己的长处,采用新的教法,来使用和处理好教材……”的确,教材也好,数学也好,那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的工具,二非教育本义。教学的本义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因此,我们搞数学教学不能单方面注重“鱼”或片面过分强调“渔”,要注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在活动和交流中提高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将不仅是目不识丁的人,更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而知识教育和方法探索,两者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把指导每一位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出最大的成果”作为自己教育的宗旨,尽量避免领悟力强的学生听得厌烦,避免领悟力差的学生“一听能懂,一过就忘”,将指导学生学习落到实处,做到学习有法而且得法,让他们的学习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例4.如图6在∠ABC内有一点P,问:能否在BA、BC边上各找到一点M、N,使PMN的周长最短?

(引导)在例3中两边之和最小,可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三边之和最小,可否也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及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提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素和想象力得到提升。图6

(分组讨论):作P关于AB的对称点D,作P关于BC的对称点E;连接DE交AB于M,交BC于N,三角形PMN的周长最小;

此时PM=DM,PN=EN,三角形PMN的周长=DE的长度。

总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更要有教师自己的自信。人都有追求赞美、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作个人评价时,要注意体会学生的微小进步,既要注重长远,也要看到短平快的眼前利益;既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强调学习方法的探索。正所谓“鱼渔”皆得,才是教育达到两全其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新课堂老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80-81.

[2]吴振宇.《浅谈“自主”学习》[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2(2):64-6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留学生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初探 下一篇:从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看新时期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