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的条件

时间:2022-07-19 03:24:43

探究学习的条件

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它相对于接受学习。所谓探究学习既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探究要有问题的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从中能发现一种重要的规律和思想,这个问题的探索空间就更大了,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那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

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

(1)从内容上。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叫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问题是,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2)从形式上。

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得设计一些发散类问题和探究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类型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二是描述类问题。三是探索类问题。四是发散类问题。

3、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应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发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4、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

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说儿童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儿童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综上,其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的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用情感人、以理育人 下一篇:浅淡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