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形势下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18 01:40:38

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形势下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摘要:在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条件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树立以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战略、加强互利合作、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管理和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关键词: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8-0086-03

当前,我国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1]面对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外资银行,探讨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市场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世界银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2.8%,我国的银行业增长速度为13.2%。[2]在华的外资银行正在充分发扬优势,弥补劣势,雄心勃勃地进入我国广阔的银行业市场。面对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巨大挑战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压力,中资银行亟需树立以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从转变发展战略、加强互利合作、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管理和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等方面有效应对挑战,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树立以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需要树立理性、稳健和审慎的经营理念。利润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其真实盈利能力如何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好坏的最根本标准。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发展好的、历史悠久的银行都是理性、稳健、审慎的银行,暴富、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不是银行业科学发展的轨迹。本文所强调的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是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是指经过风险调整后的银行真实利润的稳步提高。银行的风险发生具有滞后性,账面利润有可能隐藏着风险因素,一旦风险暴露,就会侵蚀原有的利润。因此,银行应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覆盖风险,用以追求真实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为中心的长效发展理念来指导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这也是构筑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资银行必须努力实现“十变”:在发展模式上,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在考核评价标准上,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在营销方式上,变粗放经营为精准经营;在客户选择上,变以大论优为以质论优;在风险管理上,变控制风险为管理风险;在收入结构上,变单一盈利为多元盈利;在产品定价上,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变比例管理为资本管理;在组织构架上,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在内部联动上,变行政调节为利益调节。

二、不断优化中资银行自身经营结构以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优化经营结构是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性措施,中资银行应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优化资产、收益和区域结构,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在构建多元化、价值型经营新格局上迈出新步伐。

1.逐步调整资产结构,在保持信贷资产适度增长的同时,提高非信贷盈利资产的比重,推进资产多元化经营。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逐步降低一般性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在一般性贷款中,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在对公贷款中,逐步提高中小型客户比重和贸易融资比重,努力实现非信贷盈利资产营运的多元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2.大力调整、优化收益结构,实施中间业务跨越式发展战略。中资银行应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为核心,整合优化服务产品和营销渠道,进一步巩固本币支付结算、国际结算、银行卡和各种业务等几大优势领域,做大做强现金管理、资产托管、租赁、担保和各类理财等新兴业务,积极抢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中间业务新市场。

3.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银保和银证之间的合作。银行和券商之间的合作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大舞台,就在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有赖于银证合作的发展。目前,应在完善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杜绝券商挪用客户资金的基础上,在建立适当的银证资金互动渠道、推进金融工具的复合及业务的交叉、发展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建立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统一的技术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4.进一步优化区域经营结构,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构建突出重点和注重特色的区域化发展布局。加大对利润中心地区和重点城市行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支持重点行增强竞争发展能力。以广东为例,商业银行一是要明确广州、深圳市业务市场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两市业务、利润对全行的贡献;二是重点加强对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资源布局;三是密切关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汕头、湛江等地区适当加大资源投入。

三、进一步加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互利合作

1.正确处理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竞争与合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目前,中资银行的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拥有发达的分支网络、本币结算系统以及熟悉本土客户的需求,而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综合经营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上。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银行业全面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中、外资银行来说,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只有竞争才能发展,只有合作才能互惠互利,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包括两个层面,即一般性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

2.从业务拓展需要出发,积极与外资银行开展一般性业务合作。一是金融创新方面的合作。外资银行依靠母行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能力,在金融创新尤其是衍生产品的设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擅长为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产品组合。尽管中资银行借鉴、模仿外资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速度较快,但缺乏对金融衍生产品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会使中资银行在未来的产品创新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需要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来加强这一薄弱环节。二是资金业务方面的合作。近年来,中资银行外汇资金短缺、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与外资银行在资金领域的合作有利于缓解上述问题。中资银行可以通过加大与外资银行之间资金互存、同业拆借等业务合作来弥补中资银行在外汇资金方面的不足,另外在满足外资银行对人民币资金需求的同时,可以缓解自身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3.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以促进中资银行的改制。中资银行应本着“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有选择地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仅增强了资本实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资”改变了单一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引智”吸收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与国际先进银行逐步接轨。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已有29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1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190亿美元。

四、中资银行要加快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损失和收益进行统一识别和衡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资源配置,争取在锁定损失的前提下赢取最大化的收益。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以理念和文化为导向,以体制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撑,建立健全独立、全面、垂直、专业、高效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1.制定“六个全”风险管理战略。“六个全”即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其中,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是核心,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是保证,其余三个“全”是有效手段。制定此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塑造统一的风险文化,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引导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健康的经营管理行为,实现全员、全过程管理控制风险。

2.加强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应用。一是加强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突出风险线与业务线的独立运作。通过适度的专业化分工、垂直管理、建立防火墙等,重造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确保风险决策得到深入贯彻、风险信息得到充分共享、风险防控措施得到切实执行。二是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建立高度敏感的风险量化技术系统(如内部评级系统),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控。

3.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取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发展取决于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将一切业务的发展置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理性、稳健、审慎经营。任何一谈风险管理就牺牲业务拓展,或一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管理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一手抓风险管理,一手抓业务拓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必须同时推进,绝不能顾此失彼。

五、大力提升中资银行信息技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应用水平

1.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力度。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模拟传统手工业务运作的指导工具,中资银行要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应用水平,弥补中外资银行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要从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在全面推广应用财务成本核算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债项评级系统、客户评级系统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经济资源分配机制,引导经济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在上述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加强“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真正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流程银行”。同时,要加强数据仓库建设,完善数据仓库信息内容,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目前中资银行普遍正在进行的战略业务单元流程改革创造条件。

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价值理念

中资银行在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和灵活性的同时,还应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列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全面提升中资银行的人力资源价值。

1.薪酬分配体系。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同时探索长期激励计划,将员工的长远利益与银行本身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员工和银行共同成长,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考评机制。加大公开竞聘范围和中、长、短期相结合考评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核与管理,充分调动其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和长期忠诚度的优秀干部队伍。

3.业务培训。启动大规模培训计划,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客户经理的经营管理素质,特别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既能驾驭全局又有专业特长,既有国外工作经历又熟悉我国国情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4.激励机制。改变传统单路径的人才晋升机制,稳妥推进专业职务序列建设,构建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三套明晰、科学的人才职务晋升体系。

5.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大力弘扬以诚信、绩效、责任、和谐、卓越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营造宽松、互助、拼搏、进取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第478号令,外资银行管理条例[S].2006年11月11日.

[2] 廖群.中国银行业市场报告[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6.

上一篇:四川省什邡市农村商业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下一篇: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