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份公司股权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时间:2022-07-17 09:46:31

我国股份公司股权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变革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正在促使着我国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向着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模式转型。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对股权结构的过度影响,高度集中地股权结构模式在一段时间里曾被固化。在现今段,也成为了阻碍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市场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障碍。在当前这种国际环境下,各国股权结构模式也有差别。本文对国内外的股权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能清晰的了解我国现阶段的股权模式的状况以及国外股权模式的优缺点。借鉴国外股权模式的优点,来调整我国股权模式发展的不足之处,这对我国股权结构模式的转型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一、股权结构的概述

股权结构,也称为所有权结构,是指不同性质的所有者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股权比例,也就是公司股权结构的类型及其比例配置。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股权结构概念质的属性即公司的股份被什么性质的股东所持有;另一方面是股权结构概念量的属性即股权的比例配置则指公司的股份集中或分散程度。从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还呈现不同于其他国家企业股权结构的特点,最显著的不同就是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也就是从股权的流通性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但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直至结束,股权分置这一问题正逐渐得到解决。本论文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股权结构的控制与制衡,来研究我国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应用。

二、我国股份制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股份公司存在主要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先天不足,后天缺失”。在2012年11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的《2012年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中也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有效性偏低已经成为突出问题:2012年中国上司公司治理指数的均值为60.60,最大值为71.82,最小值为48.09,中小股东保护指数均值仅为50.93,独立董事制度指数均值为59.97,经理层激励约束指数均值仅为46.85;股东治理指数较上一年度的64.56降为61.20,下降了3.36。其中,独立性下降了2.90,中小股东保护下降了2.62,关联交易下降了4.31。独立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比例和兼任高管的董事比例方面,中小股东保护指数下降主要体现在现金股利上,现金股利支付率平均值由2011年的16.73%下降到2012年的13.75%。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和企业业绩的下降,关联交易再度抬头,2011年经营性关联交易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1.99%,2012年上升到了9.81%。从以上报告给出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总结看,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形成:公司内部治理形式化,外部治理虚无化;“人”的治理严重,大部分股份公司没有健全的公司治理运作规章制度,日常运作全靠经理人的协调统一,而在投资者,国家政府机关等外部相关利益者又主要依靠公司内部提供情况参与公司运作。大股东控制问题突出,股东大会中小股东出席及参与公司监督比例过低;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经理选聘市场化程度低下,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经理人是由控股股东所属人员担任,而不是通过市场选拔的专业化的精英人才,这就导致上市公司的经理难当大任,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也就落到了控股股东手里,因此,应该完善经理人的选拔机制,确保任人唯才,而不是任人唯亲。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也能从某些层面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的选拔机制。基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复杂形势大股东控制成为各种问题相互交叉的连接点,大股东控制是股权高度集中的直接作用,这就造成了公众企业的私有化,不透明,关联交易泛滥成灾,更直接导致我国企业普遍信誉低下,企业法人作为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相互间缺乏信任,导致市场成本无法控制,更加奠定了社会间法人与自然人两两间相互缺乏信任感,作为市场基石的诚信越发难能可贵。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股权差异的普遍原因。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初始状态是由我国基本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初始状态的改变,与我国对投资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法律保护的缺失和不完善也密切相关。

三、完善我国股份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综合国内外情况,世界主要大公司都已实现股份制改造一般都遵循以下三点。第一,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是世界各国已经呈现出的趋势。第二,当发起人控股股东在初次进行外源性股权融资时,为了能够保证进行此项投资及融资不会降低股权价值必须继续保持控股地位。第三,为保证外部股东自身利益最大化,外部监督股东须持有最低限度的股权比例,实现对发起人控股股东的适度监督,以减少实现发起人控股股东因过度转移公司价值而对其造成的损害。

1.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与增强控制力

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棘手问题,其规模大,涉及面广,解决的妥善与否,对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西方各国国有企业改革之初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效率低下、亏损和缺乏竞争力的现象。这些国家的主流派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与其本身的产权制度很有关系。通过减持国有股使其比重降低或完全退出,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消除国有股产权不清的制度性弊病,造就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各国实施国有股减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上市公司中建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不仅低,而且结构比较单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情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人均货币收入低,而且行业的差异非常明显;第二,领取报酬的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偏小;第三,董事长、总经理总体年度的货币收入过低,而且个别差异非常大;第四,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第五,总体持股的数量较少,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第六,人均的持股数量少,比例低,“零持股”的现象严重。有学者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情况作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公司影响力的增强

在新时期条件下,非关键性行业及企业的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以希腊为代表的国有经济为主的欧洲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潭,国有经济体、公有制经济体等非私有制占据市场主体,缺乏活力,连年亏损导致欧洲债务国雪上加霜。加之“金砖五国”自身缺陷弊端,非关键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越发得到全球一致认可。我国是现今社会主义国家第一大国,对国家经济控制力的增强是毕身使然,在国有经济退出非关键性行业时,如何保持对该行业的影响力已然不得不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四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现今市场经济的格局已不适合公有制经济在所有行业占据主导位置,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私有制改造主要运用杠杆收购,特别是MBO,企业的管理结构并未发生大的调整,这种模式虽然能在一代人内保持国家对企业的影响力,但是却无法长久直接调控干预到企业大的战略目标,在企业做出一些危害到全民利益的行为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出现一段“真空期”。

作者简介:金秀梅,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销售、市场,期货,经济管理。

上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下一篇:时间序列分析在债券交易价格波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