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下的超现实主义画派研究

时间:2022-07-17 08:22:17

后现代视野下的超现实主义画派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后现代艺术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主题特色及艺术来源进行尝试性的阐述,其中择取了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达利,以达利艺术创作过程及代表画作的剖析,典型性的陈述后现代视野下超现实主义一派。

【关键词】达利;后现代;超现实主义

正如西方理论家们所说,遵循“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西方社会,在大历史叙述的千年中展现着艺术上异彩纷呈的一面。但是当工业文明扑面而来,工业文明中的文化工业通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工业艺术标准化的来临、大众庸俗消费的狂进以及波德里亚式杂象丛生的艺术拟像。在漫长的艺术史行进到后现代时期,那些埋藏在虚假艺术之树下的块茎依然表现出强劲的艺术生命。而后现代视野下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的达利,他以其偏执的艺术风格展现着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的艺术气息。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意义的文艺和文化思潮,作为一种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文学艺术流派,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极具深远的影响。一九二四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和同年成立的“超现实主义研究室”标志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布列东在《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中说:“这要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根据这些发现终于形成了一股思潮,而借助这一股思潮,人类的探索者便得以做更进一步的发掘,而不必再拘泥于眼前的现实。想象或许正在夺回自己的权利。”布列东还说:“超现实主义的目标并非某类文学或艺术形式,而是追求彻底解放精神的一种方式。”而谈及超现实主义就不得不谈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1904- 1989)是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匠。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隆尼亚省的小城菲格拉斯。六岁就能画出风景画,七岁就幻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十岁就以当时盛行的印象派画家自居,十五岁就定期天才式的撰写艺术评论讨论文艺复兴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十七岁学习实践野兽派,十九岁又进入立体派风格领域,而在二十五岁的时候,达利树立了自己那种旷世绝无的特殊画风。他生性就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

在最为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中,达利通过把现实世界中不连贯的片断混合、杂糅在一起,加以极其精致的描绘,制造一种奇异的折射世界,形成了拉康所谓的三界同一,即现实界的艺术对象观察实践与想象界的艺术思维处理和最后象征界的绘画作品表达。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古典的、现代的、本土的、异域的、艺术的、科学的,交叉叠合,产生了伽达默尔所谓的超强的视界融合。作为艺术家,他的行动和言论与西方理性下的固有传统艺术大相径庭、格格不入,甚至产生了一种偏执或米歇尔・福柯所谓的癫狂性格。在佛洛依德的解释中我们看到达利的艺术创作本身经历着一种对想象界也就是梦的极度依恋,在梦的凝缩作用下一些隐性的意象开始在达利的思维中重新排列组合,突破了德勒兹理念中的辖域化,在解辖域化中肆意组合欲望与艺术对象。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将其外化,以一种梦的视角连接现实与象征的表达,将显性艺术对象和隐性艺术意象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而创造性的艺术再思维使得达利象征性的展示更富有人类艺术欣赏的色彩。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清醒时所再现的梦并不是将睡眠状态中的梦境原封不动地搬出来的。”在绘画创作上,达利是最能继承文艺复兴时代美术成果的画家,他以最真实而严谨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奇思异想,而且数量巨大,技巧精湛绝伦。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中,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而达利的绘画意象符号就有着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共同特征。图像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肖似性连接。也就是图像符号的符号形态以艺术性的肖似方式来表征意象对象本身。达利作品中写实部分就具有典型的图像符号性。例如《原子的丽达》中的情人卡拉的形象就是典型的图像符号;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间没有直接鲜明的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联,这种象征界中的表征关系仅建立在现实界与想象界空间基础之上。达利的象征符号属于视觉艺术符号系统,其画中的物象具有普遍的自然符号系统的物品象征意义,但是又超越了自然象征意义系统。如果将艺术发展史上的艺术作品综合形容成一棵巨大的艺术之树,那么达利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创造性的激活了自己潜在意识、欲望本性、梦境背面的一系列元素,这些元素在其艺术思维中想成了块茎结构,具有非中心、无规则、多元化的形态,在汲取前贤艺术养料基础上形成的块茎,谢逸横生、变化莫测构建了三大基本性质:联系性、异质性、多元超意义表达。德国画家马克斯・利伯曼在《绘画中的想象》中说到:“所有艺术都是符号文字,艺术家的符码,越接近对自然的感官印象,创造它就越需要想象力的努力。”达利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对自然、对生活现实界的观察,然后在想象界进行抽象化的意义、艺术加工,通过绘画符号在现实界以各种意象符号表现出来,从而体现艺术家潜在的欲望表达。在丰富画面元素、意象的交错融合中将绘画的原始意义隐藏于画面的艺术符号下,等待欣赏者的发觉。

在达利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中,与宗教元素相关的作品数量很多。达利晚年以基督徒的宗教精神创造了一系列反映基督受难与重生的作品,表明了他是多么希望能通过使自己解除那令人不安的焦虑与恐惧,从而获得重生。达利在经历了一系列貌似异端与荒诞,充斥着、原始欲望和性的行为之后,世俗社会的毁誉参半使得这位潜意识中埋藏着另类信仰种子的艺术大师,开始试图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宗教式超越。达利重新认识已经蒙尘的基督教古典艺术,试图从中获得新的创作养料。“我从未象一般人,莫名其妙唐突地皈仪天主。今天,我作宗教画捍卫西方传统,是因为对我与生俱来的天赋保持忠诚,以及正视我经由自己所得到的历练,特别是超现实的理性认同所获致的西班牙的认同。――达利”

50年代后期达利创造性的将原子核子物理的观念与宗教意象元素巧妙的汇合在了一起。这种汇合恰恰就是达利寻求宗教式精神僭越的表达。现实界中美国投掷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事件,波及到了达利,当代物理学的观念变成了达利的营养元素。从此达利开始有意识的引进物理学的观念来调整自己的艺术世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急剧膨胀,使得人类社会处于极度不安状态,到处浮游着游牧式的分裂的原子,而多元、异质性的游离态势成为一种具有后现代意义上的真实,理性技术带来的惶恐,激发着人们皈仪宗教得到精神安适的欲望。当核子物理与宗教意象神秘会合时,达利的写实功力也及时达到了巅峰。诸多作品中,达利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结合、现实存在和想象思维双重运行,向人们展示物理学粒子和反粒子的美学效果,将科学理性与偏执非理性逻辑混杂。显性的说明达利固有寻找艺术灵感的方法,同时隐含着达利潜意识中寻找精神“本我”,极力通过贯穿作品的宗教元素表达来救赎自我、摆脱现实层面的恐慌,在这种情境下,看似格格不入的科学与宗教通过达利的构建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达利通过自己作品努力克服了对生命本质的恐惧,使得达利本人在捍卫古典主义宗教绘画的同时塑造出了具有差异性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他自己也突破了原欲世界的原始属性、世俗界的普通原则,成为了具有宗教式自救精神的一位虔诚的教徒。

作者简介:孙仕途,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艺术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城市环境设施在景观环境中的运用 下一篇:家庭投资的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