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6 08:22:51

情感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方面来说,它必然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

曾有不少学生问我为什么每当他拿到成绩报告单时,总发觉自己学得好的功课,都是由他所敬佩的教师教的,有位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到他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他的语文教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工作负责、体贴学生、可敬可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情感效应在起作用。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下面就这一话题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 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提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他强调“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设想没有善良的情感。实际上,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怀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作出思想、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的关怀――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的各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

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社会的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标准等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自身内部东西的过程,即内化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布恩曾经提出:“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把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通过实验,回答是“靠爱(情感)和习惯”。布卢姆曾经指出:“回顾一下情感领域,它实际上是一个‘潘朵拉魔盒’。”他说,“如果我们要面对现实并采取行动的话,就必须打开我们的‘盒子’”,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最有影响的控制。情感领域包含着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并最终决定所有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不打开这个‘盒子’,就是否定这些塑造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强大动机力量的存在。寻求其它途径就是不正视现实”。布卢姆在这里揭示了情感在人的发展、人的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教育塑造人的功能体现。一位中学校长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二、 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情感表现不同

“优秀生”学习成绩突出,出类拔萃,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家长、朋友的夸奖。他们的情感态度除了积极进取,同时又存在自私自利、好胜心切、骄傲自满,焦虑浮躁。其实“优秀生”还有另一面没有被看到,那就是他们要承受来自家庭、学校、老师的期望,要承受来自“差生”和“中等生”的异样的目光。这种期待、这种目光正是他们内心世界最大的压力。

“后进生”的情感表现可能是心不在焉、躲避、依附、沉默(或者破坏),他们有自卑感、厌烦感、恐惧感。往往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优秀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就会导致他们心理消极,自暴自弃,自我贬低。沉重的压力使得“后进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躁不安,他们往往以自我退缩甚至的行为去寻找和表现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倾向。

据调查显示:现在社会的离婚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同步升高,初中生每班有20%左右的学生是单亲子女,而在“后进生”这个群体当中有一半是单亲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而且也没有别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灵发生了扭曲,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他们往往就以故意违纪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共识,无论经过多少年,对班上最坏最差的学生的名字记得最清楚。初中的学生,本应该在幸福地学习、生活,享受来自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而单亲的孩子却处于一个孤立的环境中,忍受来自心灵的巨大压力。在这个群体里只有个别学生学习出类拔萃,其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不理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绩波动较大。直接的原因就是思想的不稳定及情感世界的低落与空虚,他们没有得到应得的关爱和理解,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控制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上,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和其他学生不同。他们不能够像其他的学生那样积极投入到集体的学习当中,往往不能主动和其他孩子探讨问题,在课堂上显得非常孤立。但是他们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却是希望和同桌或后排同学商量问题的欲望,这种欲望一直延伸到下课铃响。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同学的玩乐当中,他们又被孤立在另外的圈子里,再加上自己心理的自卑因素,很难从他们的脸上找到欢乐的笑容,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爱动其心,引导他们的思想,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点燃启航的灯火。

三、 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划分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优秀生”的情感教育办法是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把他们当成朋友,让他们真正倾吐自己的心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心理压力,释放来自多方面的心理负担,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对于“后进生”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案例教育法。即典型事例教育法。针对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不直接训斥、讽刺,而是运用典型成功事例来诱导启发他们,为他们保留“面子”以达到心理共鸣,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勇于追求,自强不息。②自我剖析教育法,即自我评价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③体会成功教育法,即行为激励法。“差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的环境实施积极的态度,难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欢乐,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采用体会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欢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培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反复渐进的规律,抓住教育的时机,“润物细无声”,促使其转化。

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着一系列活动,每个活动都可能以教师与全体学生、教师与个别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的变化主要有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和学生活动方式的变化,相互作用的变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回答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等),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学习、小组讨论和做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上应充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萌芽,千万不可泼冷水,鼓励学生自己编题,变更条件,考察结论的变化。通过探索性、开放性作业,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真正塑造出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震泽第一中学】

上一篇:在校本教研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下一篇:数学日记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