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人才培育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2-07-16 04:23:49

高职体育人才培育问题与策略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

(一)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因素

由于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发展较晚,体育学科又受制于传统观念,所以,体育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职没有根据自身职业性的特点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工作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模仿和重复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此外,体育教学也不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以及注意力的培养都未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被抹杀,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极为不利。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所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因素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对创新型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堂因素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至今没有形成完善的符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仍然是模仿普通体育的课堂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而且,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处于无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无规范体育考评标准、无高职体育理论指导的“三无”状态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体育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积极性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学生的体育考评不规范,则出现了学生的体育成绩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真实体育能力的问题。教师、学生没有规范的体育理论指导就出现了盲目模仿、机械重复普通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导致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创新能力。

(三)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问题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师师资配备上存在极大欠缺,导致了体育教师师资匮乏,甚至出现了一所院校常年只有一、两名体育教师的状况。许多教师一周的教学任务超过了18课时,繁重的教学任务造成了教师教学倦怠和教学疲劳,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其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此外,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意识出现偏差,只重视学生评价结果、忽视教师教学过程的问题。这就出现大部分教师技术水平和训练能力尚可,但科研能力和知识构成上缺失的状况。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四)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评价机制仍然以定期的体育达标作为最终考评依据,忽视学生课堂表现,欠缺发展性教学评价。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客观、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真实体育水平。由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被激发、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以体现,教师仅仅在一次或几次评测中就去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体育水平,显然不够客观和准确。另外,传统的考评模式由于注重最终测试结果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忽视了人本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贯彻。由于教学评价流于表面、不能反映学生持续的教学进程,这种通过定期的体育评测来作为对学生教学进展的判断依据的模式偏离了体育教学旨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本质。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体育教学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教学的束缚,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素质本位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职业化融入体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体育项目进行创新,通过“修身”来“创新”。例如:在体操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而且通过一套体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相关体操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体操文化的了解反过来促进教学的进行。

(二)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由于高职体育教学至今仍然没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也是模仿普通体育教学的思路,所以,更新教学内容,转变课程教学模式是发展高职体育学科的重要工作。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体育选修与必修的结合。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选修与必修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实行以球类、舞蹈类、体操类、武术类四大单元教学模式,根据单元向下细化,在必修中选择相关教学类型内容修读。舞蹈类则根据学校的师资水平来细化,大致分为民族舞和现代舞两大类,体操类则大体分为瑜伽操、有氧体操、健身操等几大类。武术类则大体分为太极、长拳、形体拳等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必修的大类中的球类、舞蹈类、体操类、武术类中任选一门作为选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在选修与必修的课程结合上达到平衡。

2.更新教学课程及方法,注重课程的时效性与文化性结合。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更新,分层次教学。避免教学内容上的“一刀切”。将一些诸如网球、伦巴舞、搏击操、跆拳道等项目加入教学内容当中,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其次,在教学的方式上,启发学生自主进行训练,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模拟对比,注重学习的实效与所学项目的文化关联,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运动技法,还有相关文化传承。加强组织趣味性的教学比赛,将“快乐体育教学”概念贯彻其中。在教学比赛的设置上,本着技巧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坚持寓教于乐,不给学生实施枯燥的大体量、过多课时的体能课,而是从平时的教学课程上锻炼学生的体质,打破常规课程局限加以引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达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结合

在师资队伍上,注重对教师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同时具备实践技巧与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师。在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结合与把握。处理好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同时又不失自身的能力特点。把握学生个性中的共同点,形成集中优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共性以及个性的优势因材施教,切实做好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教学。(四)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分标准评测当前我国高职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仍然以定期的体育达标测试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评定标准,高职体育评定机制应该从应试教育的影子中走出来,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以及自身的体质体能差异进行考评。考评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评测标准,第一类:技巧类考评,例如:在足球项目的考评上,注重对学生足球技巧的考察,如停球、运球、传球等。第二类:体能类考评,例如:把学生在有氧运动中的耐力训练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第三类:体育文化类考评,例如:学生在武术项目学习上,不仅应该掌握基本动作要领技法,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武术文化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一套武术套路,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进步。在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中,评测手段应该有不同的倾向,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标准评测。

三、结语

总体而言,随着高职体育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应当更多地被关注、被重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不仅仅应该注重基础教学内容更新,更加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注重高职院校的职业性与体育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学生技法训练、文化意识培养这两个方面完成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型人才培养。

上一篇:软件人才培育与需求衔接 下一篇:高职教学绩效考评系统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