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15 06:07:14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大多实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以及自学等教学环节。这种教学容易出现一些诸如课程不系统、课程内容呆板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个高校实行了一种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新形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作室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工作室命名较随意、缺乏良好的工作室管理制度等。就此,文章提出了夯实工作室教学的基础、以学科为依据命名工作室、加强工作室的管理等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教学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503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但又是综合性极强的新兴学科。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一种创造性的人为事物,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柳冠中语),它是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造物活动(李砚祖语)。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画动漫设计、设计管理等多种专业方向。[1]据统计,当今中国的设计教育总计有60多万在校生,每45人中就有1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2]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各个院校和单位也是各显神通,百花齐放。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

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学生通过一至两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工作室。教学形式上采取开放式教学,研究方向由责任教师按专业设立,并由责任教师负责组建研究师资群。负责本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撰写和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近现代建筑教育中的一种师徒式教学训练模式。[3]其中最具代表的应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它一开始就提倡“从做中学”,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从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对今天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启示。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4]

一、当前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实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以及自学等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彼此孤立,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其次,课程内容不系统,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市场的实际要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市场接轨。再次,所学课程老旧死板,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培养的学生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针对目前的这种现象,各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工作室教学模式。如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组织工作室教学团队;将相关的课程归类整合,形成课程群或课程模块,从以前的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或项目为中心转变。让同学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一开始就了解专业方向和市场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系统化的艺术设计人才。然而,在进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一哄而上

工作室的开设必须具备研究的基础,包括师资的能力、水平和研究的方向及比较充足的项目支持。经过申请并经院系专家的讨论和考核评估方能开设。这方面在国内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先后走在了工作室教学的前沿,他们与国外艺术设计院校教学并轨,设立工作室模式,即一位老师分带几位同学,采用小班教学及辅导形式,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设计或者参与设计竞赛。[1]然而,有些院校在师资力量、研究水平、项目来源、资金投入、硬件设备等方面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为赶时髦,成立各种所谓的“工作室”,或者挂一个工作室教学的名义,并无可行的一套教学计划和措施,其教学效果和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并非所有的艺术类院校或者工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都能拥有工作室的资源。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采用与否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

2.工作室命名较随意

目前国内在工作室方面走得比较前沿的艺术设计院校和建筑院校,他们大多以某个学术带头人或导师的姓名命名的工作室。这种做法在很多院校都得到了效仿。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几个方面的问题:(1)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单一。因为导师工作室的师资队伍配备一般由责任导师来组建,导师为了好管理,一般都找跟自己学科专业相同的年轻老师来组建工作室队伍,这样可能会造成队伍的专业结构单一。(2)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比较单一。因为工作室的教学以责任导师的意志为主,且师资的专业结构单一,他们所教的课程内容,研究的项目来源都可能比较单一,就造成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比较单一。而且导师的能力再强再全面,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因此不利于工作室发挥团队的力量。(4)不利于学科的系统建设和管理。因为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工作室长此以往地按照其风格进行教学和研究,会形成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建立有秩序的教学、提供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教育、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3.工作室的管理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艺术设计院校虽然提出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课程设置还是按照老一套的体系进行教学,换汤不换药,没有将以前的阶段式教学课程进行重新梳理,调整课程设置内容要求,整合资源,没有根据真实课题和项目的内容,串联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群,课程之间的联系还是很孤立,重复的地方较多,课程结构为体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关系。未根据市场的要求预测和项目的要求,调整课时数的比例,实践课的比例不足,未实现由课程为中心真正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真正意义上的广度实践教学还不到位。

(2)教学任务分配不均,教学资源未得到真正优化。由于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大多以教授的名字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人员配备不足,指导的教师也基本上是该教授自己一个人,或者忙时让自己的研究生代指导。因此由于指导教师人数和精力的限制,很难保证每个参与工作室的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整个院系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和优化,造成有些老师教学任务超负荷,而有些老师没有课上,甚至完不成学校下达的基本教学任务。例如一些导师本来研究生教学的任务就比较繁重,还要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本科生的工作室教学上,造成长期课时超量。而个别年轻的教师,由于没有条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却分不到教学任务,或无法参与到工作室教学过程中去。

(3)在经费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混乱的现象。例如在经费管理方面,由于工作室一般是以责任导师从市场引入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所以就涉及到项目的创收经费的使用问题。如果管理无序,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很多艺术设计院校主要是采用把工作室教学中的研究项目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考核的科研项目,并且在管理上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的方式来对待。这样经常会因为在提取管理费的比例上达不成一致的意见,而使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如果管理费比例提取较高,会使项目实施的经费入不敷出,导师的积极性受影响,出现导师将项目不上报,或作为自己的私活让学生做的现象。如果管理费比例提取较低,那么大部分收入就成了个人的收益。学院会因为工作室教学所需经费不足而无法继续开展。在教学管理上,很多工作室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会造成基础课的教学不足,并且由于要迎合市场的需要而使创意水平降低,有时还会因为项目与教学的联系不大,缺乏研究的深度而影响教学大纲的执行。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1.做好工作室的前期准备工作

各艺术设计院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历史和资源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分析再做决定是否进行工作室教学模式,而不要为了赶时髦,条件成熟与否都一哄而上。并且要做好工作室教学开展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工作室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如工作室应有一定数量面积的房间,房间内分各个区域,包括授课区、讨论区、设计区、实验区、材料展示区、自学区、休息区等,各区域内配置一定数量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例如在授课区配置多媒体的展台、幕布,一定数量的桌椅、黑板或白板,在设计区域,配备相应的电脑硬件和软件设备,在自学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书刊和资料,以便学生查阅参考等。

(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专业和方向,从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制定合理的计划。如五年制的城市规划专业,可以按一年半的周期进行工作室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工作室,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完成相应的规划设计课程。第二阶段是五年级的上学期,学生根据各自的实习和将来就业的方向选择相应的工作室,完成其规划设计课,如小城镇规划、城市设计、新农村规划设计等。并进行设计的实践训练,如参与景观带的设计、居住区的设计、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等,从而适应职业规划师的工作要求。在教学形式上,有较多的外出调研和汇报,有工作室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在教学任务上,强调设计研究和设计创新能力的训练。通过专题设计研究,结合相关的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研究方法,培养设计与研究的综合能力。第三个阶段是在五年级的下学期,主要是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在工作室的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加强工作室的制度建设。各艺术设计院校应根据设立不同的工作室制定相应的工作守则和管理规定。在专业方向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学术研究、经济创收、设备管理、师资优化等各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如在工作室专业方向的选择方面,可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工作室根据自身的教学发展和研究方向制定进入本工作室的相应条件,如专业基础、文化水平、道德素养、学习态度等。

2.以学科为依据设立相应方向的工作室

避免现在很多院校采用的以导师名字建立工作室的现象。在学科组(主要是二级学科)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成立各个工作室。如环境艺术专业中的室内设计方向,可以设立创意工作室、施工管理工作室、室内家具陈设工作室图工作室等。其中创意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选择艺术功底好及对设计理念理解比较透的学生进行教学。施工管理工作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以及对施工工艺的掌握能力,可以选择理性思维较强,对艺术和创意不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室内家具陈设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对空间尺度、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陈设布置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制图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制作施工图和效果图的能力,比较适合喜欢电脑,对制图软件比较感兴趣的同学。

按学科为依据设立相应方向的工作室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集中和优化,有利于师资队伍的成长。

3.加强工作室的管理

(1)完善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实行院(系)―专业学科组―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各级单位根据工作室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职能管理。院(系)在学科建设上负责发展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完善;专业学科组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聘任责任导师,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工作室负责专业研究方向、教学组织、课题组织实施、对外合作等。专业学科组的责任导师对院系负责,工作室负责人对责任教师负责。

(2)建立完整的工作室课程体系。以各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教学群,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知识平台。各工作室以项目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学分制是目前众多艺术设计院校采取的形式,工作室教学群模式可以与学分制很好地结合。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一个班级的学生执行同一张课程表,按照相同的模式完成课程,即使兴趣不大也要完成该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而工作室教学群则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工作室课程修读学分,通过选课的形式实现学分制的目标管理。将以前的阶段式教学课程进行重新梳理,调整课程设置内容要求,整合资源,根据工作室的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内容,串联本工作室的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群,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无缝对接,课程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根据市场的要求预测和项目的要求,调整课时数的比例,实现由课程为中心真正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度实践教学。[6]

(3)制定合理的工作室经费管理制度。工作室通过社会实践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提高师生的生活水平和资金积累,并能改善教学环境。工作室经费管理要由院(系)作为行政的主管单位与工作室签订一个合约,合约包括教学、科研、实践、成果等各个方面要完成的指标和考核条件。在完成计划内的正常的教学、科研、实践任务外,把所有对外为社会、企业服务的设计、项目纳入科研的管理范畴,采取较为宽松的经费管理模式,项目的资金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将以下费用纳入工作室的经费管理中去:工作室的日常管理费用、项目的成本费用、参与项目的师生酬劳、部分设备的购置费用、外聘教师的费用、开展学术交流的经费、参与竞赛及奖励的经费、教师学术资助的经费等。院(系)根据拟定的项目进行评估考核,根据效果从工作室上缴的管理费用中奖励完成指标较好的工作室,对工作室进行鼓励和鞭策,形成良好的竞争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乃仁.设计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

[2]吕微露等.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装饰,2011,(02):139-140.

[3]王操等.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340.

[4]李森等.艺术设计教育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6.

[5].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6][德]西尔、[荷]戴克斯特拉著,任友群等译.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三星堆青铜艺术中纹样符号的审美特色探寻 下一篇:民族器乐合奏之“声融度”与“色融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