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3 04:12:26

艺术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参赛收益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既是教师教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学的实践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益处非常多,落实得好往往可以取得“一箭多雕”的效果。下面就据我所理解的分几方面来讲述。

一、学生收益

学生设计作品参加比赛是个有目的的学习过程,是个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接触的是一项完整的设计项目,因为任何一次大赛都有主办单位,主办方的前言、目的,大赛的内容、主题、口号、宗旨等,大赛的参赛对象,参赛要求,参赛作品规格,参赛时间,大赛交流会活动,大赛奖励等,这些都是对参赛对象一次真正的水平衡量和提高。因为学生每参加一次大赛都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认真按大赛的规格、要求来完成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比平时做作业更仔细、更投入,往往会广泛地收集跟参赛作品有关的信息内容来完成作品的创意;也会更主动的和同学、老师、同仁等交流探讨,充分调动设计思维;有时也会和大赛主办方相关人士咨询参赛的一些信息,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完成参赛的作品。

由此可见,学生在这个参赛过程中的学习是个积极主动的、多维度立体的学习模式,是平时一般传统的、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教学模式所不能及的。第一,在参赛过程中,学生所面对的大赛主办方就好比以后参加工作时面对的具体客户;大赛目的、内容和要求好比是客户的要求;提交参赛作品的时间好比客户要求提交作品时间;大赛的奖励奖金好比客户应付的设计费用。这些环节既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实战活动,也是一个设计专业学生按社会真正需要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两全齐美。第二,在创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收集信息,无形之下阅读了别人的优秀作品、案例,这样就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设计修养,提高审美眼光。这些如果在传统式的平时老师吩咐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大部分是不太会去做的。这里面就存在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了。第三,学生为了自己的作品能获奖,就会主动找老师指教、建议、点拨和批改,与同学交谈并从中获益,甚至会主动找比自己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同仁等讨论如何创意设计。这些是学生平时课堂上所不愿意花心思,也不会去做的,而此时却自然而然的做到了。第四,在设计参赛作品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愿望是能获奖,其次是能入围,最后是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参与这次大赛活动也是很欣慰的。因为在任何一次大赛中,任何一位赛手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优秀的、成功的、伟大的。如能获奖,一般大赛都有奖励,或丰厚的奖金,或精美的礼品,或光荣的证书奖状,这些虽然是身外之物,但它是对选手付出辛劳和努力的奖励或鼓励,有时也会带来荣耀和成功的机会,在毕业以后谋职时何尝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

二、教师收益

教师指导学生参赛是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型教学方式,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良好机会。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把教学从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平时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理论灌输式的,而现在则是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当中可以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师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其次,大部分的大赛都会设有一个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对指导教师的直接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些艺术设计院校把这一点直接列为年终评价、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而且也实行一定的奖赏和鼓励措施,对其教学成果加以肯定。三、学校收益

艺术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大赛,学校学院也是直接的获益者。第一,学生参赛无论获奖与否,都是作为该院校的一名学生参赛,代表了该院校,就大赛组委会和组织者来说,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院校,如学生、老师有获奖的话,则会更进一步了解、熟悉该院校。第二,任何一次大赛都有大赛宣传的媒体,而且大赛的参赛者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有设计师、学生、老师、自由职业者等等。在这个大舞台里面,可以得到广泛的交流、勾通和了解,无形之中,学校学院的社会良好知名度得到了一次扩大和提高。第三,学生参赛获奖,指导教师获奖,会提高学校知名度,无疑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也得到了加强,影响力得到了传播。从长远来说,学校学院的教学教育得到了发展,师资和生源质量得到了扩大和优化,有利于院校的学科建设。就这一点看,国内有些院校做的比较成功,据本人所知,近几年速猛成长发展起来的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参加大赛,以其来提升自己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还有就是一些正处于改革或评估时期的大专院校、独立学院也积极鼓励学生参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增强实力,以便取得改革的成功,顺利通过评估。第三,学生参赛不管结果如何,对自己、对所在院校都是一次有益的学习活动,如果作品能入围或获奖,那么在毕业时学校可以向用人单位推荐。用人单位通过了解学生的获奖成果,便能大概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相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这个层面上讲,其有助于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如今,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以及就业岗位的好差,已经成为评价该院校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总结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参赛,获益是多方面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都受益匪浅。通过参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态度更积极、学习效果更显著。通过参赛,指导教师更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研究的具体实施。通过学生参赛,学校扩大了影响力、知名度,提高了综合力。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参赛这个教学实践环节,特别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都在锐意改革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以便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而鼓励学生参赛是直接又实际的改革措施和方案。

首先,艺术院校应从上到下制定一项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一个教学指导小组,专门负责参赛事宜,有专门的人关注、收集大赛的信息,并及时下达给任课教师和学生;再由任课教师结合当时所上课程灵活指导学生创作设计作品,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既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机械性,又激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包豪斯呼吁提高工艺的地位,使其与“美术”平起平坐,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学校与必须与与工艺匠人的领导者及工业体系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联系,以便于把包豪斯的设计方案和产品真正推向市场,创造财富。这与现代艺术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的做法是相通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地、高强度的工艺训练,成为包豪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包豪斯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指出“艺术超乎一切方法之上,它本身是难以传授的,但手工艺却可以”“每位艺术家都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包豪斯坚持“学校必须重新被吸纳进作坊里去”的教育观念,对工艺能力的培养,成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在包豪斯的早期,推行了“双轨制”教学模式:工艺训练与艺术素质培养并重。在学校里是“师傅--工匠--学徒”之间的关系。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包豪斯的教师也分为两类:造型教师和工艺教师。各个作坊的运转,都由一名造型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共同负责。造型教师一般为画家,工艺教师则是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技艺精湛的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培养理念和师资搭配,包豪斯学校才培养出了具有艺术创造力和工艺制作能力的综合型设计人才。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从高职到博士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我们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包豪斯重视设计创意思维的

二、包豪斯学校关于注重功能和造型的探索与争论,至今仍值得思考和借鉴

包豪斯学校在魏玛的6年时间里,曾建立了陶瓷作坊,设计和制作陶瓷产品。一开始,陶瓷作坊更多的是坚持“浪漫的创作方式”,较多的倾向于艺术创作。格罗皮乌斯竭力主张大师们放弃原先陈旧的方式,而是将功能性置于首位,与市场紧密联系。为了使设计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格罗皮乌斯将手工艺的培训与工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陶瓷被赋予了融入现代性设计的可能性,从而使其开始和大规模、系统化的工业生产建立起了联系。另一方面,包豪斯的作坊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雏形,它为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室提供了一个最初的、适应现代工业体系的原型。包豪斯的作坊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手工艺术教育的场所,学员们在这里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工艺技能和生产技术,以为将来成为独立的设计师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些作坊中,又初步实现了“作品及产品”的目标,使教学成果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上看,这些作坊又具备了现代生产企业或设计公司的某些特征,为作坊的自我发展提供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包豪斯“双轨制”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仍然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包豪斯作坊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双轨制模式下造型老师和工艺老师的密切配合。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学仍然适用这一模式,我们可以特聘企业中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参与到教学中,也别是参与到实训教学中。而学校教师可以更多的对学生作创新思维与设计观念上的引导。学生的技能掌握需要较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这是基于这个原因,负责技能实训的企业特聘教师在教学中的连续性显得特别重要。格罗比乌斯曾说过:“我坚持要有手工劳作训练,它本身不是目的,也完全不是想备不时之需以便真正从事手工艺生产,而是为了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全面的手、眼训练条件,并作为掌握工业生产过程的初步实习。”而在现实中,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有种淡化工艺教学的趋势。而实际上,扎实的工艺技能,不仅是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重要条件,也是设计灵感和设计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四、包豪斯主动融入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接受和引进新技术的态度,值得现代设计教育学习和借鉴

包豪斯的作坊在教学和实践中,主动将引入较为先进和高校的机械生产方式,挖掘各种对接市场、适应市场的可能性。包豪斯的各种作坊直接进入到生产的实践之中,与工厂、社区合作,为工厂提供设计方案,获得回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格罗皮乌斯不仅对学校要对接市场,要适应时代,要积极引入最新的技术有清醒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坚持贯彻这一点。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变化,技术如何进步,这些理念是不会过时的,会一直值得我们学习。包豪斯诞生于20世纪初期,通过革命的探索,为现代设计教育打下了基础,成为了现代设计教育的鼻祖。虽然近百年已经过去,但是包豪斯的很多理念和模式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借鉴和执行这些理念,仍然对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1.更新观念,转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现实,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及行业动态,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其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成为今天高等院校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得到有益启示。以美国为例,实践是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的课程灵魂,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从而能很快进入职业轨道。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是衡量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知名度的直接标准。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的职业角色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一直伴随学生到毕业。

2.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绝不是靠几门课程、几个环节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达成。

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供各种职业实践机会给学生,包括暑期项目、国外旅游学习实践项目、纽约和欧洲工作室项目以及大量的与各大公司的合作项目。在许多著名设计艺术学院里,大量的教学课程就是与大公司合作的实际产品设计项目。这样,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就已充分与社会接触,并通过各种职业实践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为例,为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其相应构建了企业型的设计教育结构,学院每学期都会有若干项目课程与企业密切相关(被称为“企业赞助项目”),同时,许多课程也是在专门工作室完成的。正是由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构建起了特有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院的数码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及娱乐设计专业等,在全世界具有领先水平。

3.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实践教学队伍

缺乏高素质、稳定的实践(实验)教学队伍,是当前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瓶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搞好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艺术设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艺术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队伍。

4.注重与业界的横向联合,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

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如美国洛杉矶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和底特律创造研究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就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和产品制造商进行了广泛合作,为推动全球汽车和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而企业也为学院专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如日本丰田公司每年资助创造研究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达100万美金之多。因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我们应在专业教学过程别注重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以不断增强其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

5.加强实验室及工作室建设,设立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

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或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或工作室的建设,特别是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强、行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加大对有关实验实习设备的改造和投入力度。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面综合考虑,系统设置先后承接的、纵贯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课程和环节,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二、多维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想

针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从实习与考察、课程实验、训练与竞赛、企业项目实践、设计与报告等五个维度来设计,每个维度由若干个具体环节所构成,分别分布到本科四年学习中。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还处在纯美术教育向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转型阶段,在一部分专业美术院校中,设计教学基础课程通过改革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打破了过去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素描和色彩的教学探索中,利用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结构分析素描”[1]和后印象派的色彩成果进行创新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训练模式,加大了设计意识和表现因素,使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很大程度上有别于绘画类专业的基础教学。而一些实力较强、办学意识超前的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进行过改革,尝试探索一条与国际同类院校接轨的新路子时获得了相应的成效。譬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设计分院等已经开始实行工作室或研究室制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共同进行专业基础教育,第二学年实行专业预报,第三学年进入工作室进行专业学习,第四学年下单位实践等等。这些探索和实践在基础教学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也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定标准,师资力量也不尽合理。另外,各高校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也不完善,有些侧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略理论教育和思维训练,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现代设计教育的混乱,也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属传统的目标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妨碍了学生感性认知的发生、发展,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

(一)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影响教学的效果

课程之间的连贯性是课程与课程间的纵横连贯,是课程设置必备的条件。当今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由于每门课程时间安排较短,课程与课程之间又缺乏内在的联系,加之教师的设计基础教学经验欠缺和学生基础底子薄弱等因素,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次学完各门基础课都留有很多的遗憾,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奋度和兴趣,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后期各门课程的学习,以致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实践就业中问题层出不断。

(二)学生视觉修养、文化素质不高,设计艺术

美不能充分体现现在的设计基础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美术基础薄弱,只知道简单的考学要求和技能,专业知识面相对狭窄,尤其在视觉修养、文化素质方面十分匮乏。因此,艺术设计的考生在升入大学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视觉修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中重技能轻实践现象严重

重技能轻实践是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虽然部分高校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大实验室的扩建,增加教学仪器、教学实训产地的投资建设[2],缓解了实践教学难的矛盾。但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实践教学的平台,任课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匮乏,只能依靠理论教学、电脑等方式来传授,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能力偏低、设计经验不足等问题甚为突出。由此可见,当前高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妨碍了学生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及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发展,影响了设计人才能力的发挥。

三、提高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水平的对策

为使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挖掘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所能承载的全部教学功能。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基础教学结构,注重课程之间的纵横连贯性。根据自身地方特色,建立合理的教学结构,在课程安排上相互呼应,让学生在进入校门后感觉到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安排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突出专业特点,使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有机结合。其次,注重视觉修养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视觉修养的培养也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以讲座或选修课的形式,传授一些视觉理论及美术欣赏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提高学生综合审美素质。同时注重文化修养的提高。要培养素质型的设计师,必须改变现有的重技能而忽略文化教育的现状。重文化传承是美术教育的根基,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素质型设计师的必要条件。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穿插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视觉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平时要多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去体验,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艺术作品。同时,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在课堂和课外对学生讲解与此相关的人物传记及哲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培养素质型设计师而服务。最后,培养“双师型”综合人才。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现在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知识面相对狭窄,缺乏对本专业高深度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及技能的理论层面,学生在学习上又缺乏主动性。针对此种状况,调整设计基础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师生实践性教学互动,学校为教师、学生提供每堂课的实践条件,完善实践硬件,改变设计基础教学现状,倡导师生走出校门,成为“双师型”综合人才。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3-01

一、艺术设计专业面临挑战

在迅速发展的商品社会,虽说设计的品类在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师,但总体来看设计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反而,近20年来在工业艺术设计领域模仿倾向严重。如一些生活消费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缺乏原创性和个性语言;一些与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也缺失人文精神、民族的风格和传统的神韵。怎样才能培养出本世纪本民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呢?就需从教育入手,以学校为依托从艺术的基础抓起,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把西方的设计观念与我国艺术设计风格在现代设计中有机的整合,服务于教学。

二、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点

我们要打破以往设计就是画图的老观念,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现代意义的艺术设计专业,应是学科兼容和有针对性的汲取相关专业有益成份而发展的新兴学科。如,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创意、文案构想,然后才是设计方法与形式;工业设计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功能特征和受众习惯,然后再是造型的款式与美学特征;广告设计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然后才能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的作品。

艺术设计与其他行业、市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设计产品要直接投人市场,并适应市场的选择,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等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的相关学科,更应该是艺术设计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专业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的认识过程。

当市场经济大潮裹挟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席卷而来的时候,人文精神不能失落。作为大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不仅要承担保护传统、唤起民族精神和理想的责任,同时还要将人文精神和心灵情感融入设计之中。

三、艺术设计教学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就需要教学改革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理论教学模块中,应当从社会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审美心理学等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性探讨,使艺术设计知识更科学、更专业、更系统和完善。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实际技术模块中,以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设计工程方面的教育,可以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设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 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与操作结合,在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

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改革,需要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着眼于基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经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新探索,所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

【参考文献】

1、丁铮,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

2、夏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美术教学的目标[J]美术大观 2009(9)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6篇

1.1建立完整、完全的教学实践过程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过程应该是完整的、完全的。在教学实践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项目实践教学任务,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合作分析制定实践计划,分工以完成计划实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排除困难。对于有难度的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1.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虽然重视学生实践的结果,但是更重视项目实施和完成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作为项目的主导,会主动地理解项目实施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如以“夏秋季童装设计项目”为例,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会在项目实施前积极地进行调查研究,准备相关资料,复习有关操作的技法和技巧。总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原则之一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培养。

1.3以项目完成为线索,以教学的全面顺利完成为目标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项目的前提下,教师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顺利完成。

1.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项目驱动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一个大的或者高级别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小组组合成

项目组,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1.5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不能绝对地否定,要正确地引导,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实施。

1.6项目实施评价的多维度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不单单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项目结果评价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可以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最后是教师评价,最终的结果是几种评价结果的综合。在评价中,教师要对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进行公证公平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全面的技巧知识和创作方式。另外在最后的成绩评定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项目成绩两项来完成,要重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研究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系列的过程。有专家认为,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程序:任务确定、材料收集、计划制定、决策商榷、实施组织、实施期中检查、结果评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服装艺术设计》课程。将“项目驱动模式”引入本门课程,让学生以主人公的态度边学习边完成任务;促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求知的欲望去学习,能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的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总之,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在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创作的主人公角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教”与“学”的过程生动有趣;使实践学习的过程顺利、完美地实施。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7篇

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对象和教学模式上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开放教育理念的成熟和完善,开放教育的先进理念又有效地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当前,教育日益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远程教育的开放性特征更加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认为入学政策不同程度的开放成为了远程教育最值得骄傲的贡献,于是开放和远程教育这个名词就应运而生了。在我国则称之为远程开放教育。目前,远程开放教育被多数远程教育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所接受,它不仅使得师生在时空分离状态下的教育得以实现,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将创造出一种能提供真正开放的教育系统的途径。我国近现代的远程开放教育则先后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数量较十年前有所增加。目前的设计从业人员中除了原有的老一辈设计人员外,多数为美术设计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此外,还有一批没有经过专业教育的从事设计行业的人群,他们有的是通过职业培训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有的则是从设计相关行业中转行过来的。现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主要停留在实务型人才培养上,后两种人才十分紧缺。我们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通过在远程教育中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来对己就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全面培养设计行业的人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是远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艺术设计教学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变革

1.建设具备远程教育特色的艺术设计新型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中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要避免将普通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简单套用为远程教育形式的现象。构建艺术设计远程教学模式必须突显其特色,发挥其长处,我们设计教育要与远程教育相融合,必须要充分考虑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教学方式的特点,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远程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学环节、教学方式上的多样性、先进性表现出来,补充我们当前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方式灵活性和教学内容在广度与宽度上的不足。

2.建立远程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办学思路。远程教育具备优于传统教育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辅助手段,这就是它最大的特色,转变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是纯技艺传授的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有效的传递给学习者;将国际最前沿的资讯、设计潮流运用互联网链接到网络课堂,这些都是远程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所在。远程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在成人,因此,抓住各地的职业特色与地区行业发展特点,发展面向地区优势产业的专业是远程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如近年发展很快的广东顺德的家具设计、大规模发展的房地产开发所需要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东部沿海城市早已形成规模的服装行业与西部文化特色的特种工艺美术设计等。充分利用己有的地域资源为本地区培养满足行业急需的设计人才,这也是远程教育的特色办学思路。

3.构建科学的远程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要走出远程教育特色的道路首先就要构建科学的、符合远程教育发展规律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在高等教育中,设计教学的改革关键在抓好学科特色、办学特色,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设计学科有很强的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并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生活文化、市场等因素而不断变化,将设计学科与远程教育相融合,将信息产业的优越性运用于教育行业,也正好符合设计行业的这一特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合理规划主干课程的内容。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远程教育工作者则应在其教学计划中明确体现专业主干课程与非主干课程的区别,依据远程教育的特点来制定选修与必修课程的内容,依据远程教育授课对象的特点加大选修课的建设力度与课程数量,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下忽视选修课教学质量与教学过程的缺点。

(2)处理好各专业知识板块的比例关系。认真处理各类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研究每门课程的授课时数。在远程教育中要结合各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课时量,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细则。

(3)明确各层次的远程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目标与要求。目前的远程艺术设计教育办学特色还不够突出,各类开办远程教育的设计院校没有在各自层次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大专层次与本科层次开设的课程差不多,专科的课程体系直接来源于本科的课程体系。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本科的特色优势不足、办学上与专科层次之间缺少延续性和提升性。所以要充分考虑各层次的不同要求,防止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重复混乱的情况。

(4)注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并根据课程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艺术设计网络课堂资源建设应遵循以教学为本,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原则,要根据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来进行,不可忽视教学方法,脱离教学实际,做成教学资源无目的的简单堆砌,或刻意追求某些技术指标的完美,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网上摆设;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已有的大量国内外设计资源为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最前沿的信息;在教学方式设计、网站导航设计、互动设计和视听设计方面进行研究,在网上提供优质的技术平台,营造出一个完整的、人性化的网络课堂教学环境,让师生在网上进入和谐的教学状态,让远程学习者尽可能的比较真实地感受到课堂氛围。

(5)构建有远程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程教育中我们同样不可回避专业实训这一重要环节。在普通高校中,实践教学往往是通过兴建校内外实训场地、达成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的。但作为以远程教学为主要手段的艺术设计教育显然不再适合普通高校所采用的实训方式。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与实践教学中的师徒传授两大教学方式在此时发生强烈的碰撞。远程教育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找到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方法,成为远程艺术设计教学得以发展的关键。

四、总结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类实践;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15-02

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教学实践对人才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其专业课是核心,同时,实践性教学也对培养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其成为较合格的人才。就现状而言,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作重点,实践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和目前对艺术设计相关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对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

一、对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课程分析

(一)实践性教学比例很低。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一直沿用概念性解析、实例分析和书本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它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也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传授了相关知识,不能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上得到锻炼,故而会大大影响学生解决问题与动脑动手的能力。尽管这几年部分高校已把实践性教学融入进课堂,但还没能达到普及化,实践性教学只起了一个辅助作用,和培养人才做实践试验还有很大的差别[1]。因其课程的时间较少从而影响其教学质量。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实践性教学相关环节的建立应是完整的,其中包括校外、校内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几方面。它的各个部分都应设有科学的环节,因此,要依据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来进行适当调整。但现在专业课中的实践性环节根本就没开展,开展这个课程的方法主要是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新的体系设置,未依据目前社会的需求来改革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

(三)实践性教学管理不规范。就教学课堂来分析,实践性教学方式较灵活,不管是在时间上或是实习场地方面,都很自由,这就造成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现阶段,因为高校未曾建立起较规范的管理机制,对教学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在考核时都采用试卷考核。这种形式的考核只对理论考核适用,如用于实践课就太单一,不能把学生的实际能力展示出来[2]。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建立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制。要有完整的体系,就需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案例分析或者以项目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把上课的题目整理成案例或项目来教学,进行科研项目相关流程的模拟。比如:设计及制作,现场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另一种模式是增加课程实践与实习的相关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如果学生按规定完成了学习并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后,可让学生进行实地实习。这种课程应设立在每学期开始或是寒暑假,且拟定实习时间和实习目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还有一种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正确掌握研究方法,为日后进行科研项目作铺垫[3]。

(二)以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建立艺术类相关工作室,这个科室的建立不仅为实践性课程提供了实验基地,还同时促进了实践教学紧紧地和课程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较多的专业课都可以利用此工作室来教学。可以说,建立工作室属于强化教学的范畴。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专业性较强,课程老师可以就各种专业组成研究团队,让学生干部负责,设置实践性项目或者教学性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该工作室可以把专业教学和专业设计相关行业连在一起,让两者有效结合,发挥作用。设计理论变化快是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课程的特点,因此,工作室起着把理论变成成果的作用。工作室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与其它环节发生联系,使学生相关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利用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工,并尽量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把问题简单化[4]。

(三)公共教研室的创立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制作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模型的制作课程可以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掌握材料、尺寸和比例等相关知识点,更好地认识作品。所以,各高校可开设教学实验室,以便于各实践教学的开展。实验室可统一规划,需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利用实验室将理论教学变成研究型教学。

(四)引用目教学模式。当下,较多的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都是利用专业的名称分类。如:专业课程划分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等,这样划分的目地是把不一样的项目融合在一起,显现了其专业的特点。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把控能力加强,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加快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作用宽广,它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关键场所,对教学环境的完善起着较大的作用。学校可依据专业及学习相关阶段来选择各类基地,让学生能通过校外实习知道企业的工作方式、设计过程和组织机构等知识。也可借用实践性课题来把学生的作品转化成成果。学校应当增强和校外有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开展项目与学术研究交流。邀请校外较专业的人才定时对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指导,在毕业答辩会上聘请指导老师。这样的方式可以把超前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教学与实践完美结合[5]。

四、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在工作室和实验室以及校内外的所有基地建立后,对运用过程中和运用后的相关效果,则需要有较为全面的质量把控,让实践性教学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第一,实践性教学应当进行规范的管理,且需明确其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方法和任务,还需把实习的场所、时间确定出来。第二,定期对学生和教师检查督导。第三,建立健全较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评价不能只限于对传统试卷的评价,更应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有在校老师的相关评价,还应聘请企业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效果

对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能够让教学内容重置,进行实践性教学相关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培育拓展实践教学的氛围,将实践性教学层次提高,构成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再者,职业牵引着实践性教学,培养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它有着较鲜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知晓所在专业的最新动态,以达到和行业内部的合理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综合能力。

六、结语

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有效改革后,不但教师在教学的观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让教学成果得到提高,还调动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各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其专业技能,以便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让学生增强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燕.项目驱动教学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2):247-247.

[2]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赵亮.艺术设计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7):560,567.

[4]黄伟斌.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以地方本科院校昌吉学院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6,(6):102-105.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9篇

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名称,同时有的学校进行了专业细分大致分为12专业个方向,这12个专业方向不是每个学校都开设下列专业,而是各学校根据师资状况和硬件条件有选择的开设,最多的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有8个方向,最少的也有2个方向。其中环艺和视觉传达这两个专业在省内高校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动画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专业,由2000年省内的一家院校开设发展到今天的9所院校开设。比较其他专业在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民间工艺美术设计等专业开设的学校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吉林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专业基础课必修和选修、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公共课必修与选修。现以某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基础理论课毛概、计算机二维基础、艺术概论、设计史、大学外语。专业基础课包括设计素描、速写、设计色彩、平面设计、立体构成。专业必修包括版式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实习设计、字体设计、专业表现技法、标志设计、书装设计、专业鉴赏、CI设计、专业考察。从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见表看,其课程设置有以下不足。首先,从课程的内容看,缺少与市场接轨的相关市场学知识和实习课,与应用型培养目标有有一定差距。其次,从各类课程的课时比例看,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的比例不恰当,公共基础课特别是必修课的课时比例较多,与现实社会需求不符,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的课时缺乏,素描、色彩等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时间短暂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的加强。再次,课程的定位应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必需知识的掌握。如设计概论和设计史等课程有些学校没有开设,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吉林省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

可以说学校如何把课程设置好,如何教好学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吉林省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备课、讲授、示范、辅导、作业讲评、考察实习等。基本反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特点,但是在教学环节中发现缺乏规范,如在讲课备课辅导这些环节的设计上只重视设计形式和造型,而不顾设计的实用功能的思维习惯,有些专家指出在设计教育过程中不要只重技术而轻创意,应该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目标而学技术,去实现自己的创意。调查中还发现艺术类的教学管理上,由于课上的辅导比较多学生实践作业的时间大,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要求宽松,学生学习被动,很少有主动的提问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另外有些教师在外兼职导致教师缺乏责任心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忽略了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忽视了设计的实用功能,忽视了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上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加强学生创意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的监管力度,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

吉林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国家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了“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办学指导方针,实用性得到国家的普遍重视,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能否接受,这也是艺术设计教育办学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有更多的教育实习实践操作机会和外出考察的经历,才能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科院校大多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但有些院校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对于省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严重不足,大多学校比较重视考察课而忽视实际操作课。可以说,吉林省艺术设计教育的实习基地建设现状不够理想。目前国家有许多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重视实习工作,对实践基地建设投入很大,吉林省内的动画学院做的比较好,他的专业与校外产业形成产业链,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并与许多动漫基地和动画公司建立关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率也比较高。这也是本科院校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吉林省艺术设计教育调查上是从四个方面展开,通过考察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吉林省高校艺术教育规模上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发展速度相比,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吉林省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培养规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学生实践能力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都是制约艺术设计教育在吉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等学校培养设计人才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根据吉林省高校目前的现状,如何建立一种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又能辐射全国的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实在是当务之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10篇

一、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化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美术教育”或者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教学模式,故此,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者工艺美术教育模式观念的影响下,并未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教学模式的科学体系。相比之下,这两者都是以美术功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一直不大重视设计与科技、经济的联系,也很少考虑经济市场对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长期沿袭这种模式,就会使得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与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学生入学后,忽视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在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固然没错,殊不知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依然很重要。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采取的几种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宗旨,这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才符合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因此,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学生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不足,又能够加强专业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接触社会、行业、企业和客户,承接设计项目并引入课堂,使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的所有工作流程里面。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强对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使学生与市场有了直接的接触。另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设计人员参与教学,由企业提供项目,以合作方式完成项目设计。这样既可节约企业设计成本,又可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具体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熟悉每个环节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展示,增强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项目式教学可采用独立或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最终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判个人的实际能力,与课程相对应的学分相结合并给出评判。

2.开放式教学模式从宏观上讲,开放式教学是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所采用材料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突破固有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尽早适应市场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体验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看似完全开放式的教学,却有着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考评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情况给出评价。

3.主题教学模式教师确定主题,结合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的征集活动,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解决造型和色彩的语言表现问题,并收集与表达主题相关的物质材料,以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工艺流程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技术能力的再运用,增加对新技术方法的理解,了解跨专业或行业的材料和媒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可能性。主题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成为包含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认知方法、判断技巧、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评价体系整个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以上几种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执行,完成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我们提出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有利办学条件外,更不容忽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和投入。校内实训基地绝不能代替企业实习,真正合理的实训是校内外结合,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人员来共同完成,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才符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三、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采用多种教育模式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经验、治学态度以及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艺术设计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按照工作岗位和角色转换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的新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善于接受与设计艺术相关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转变教学思路,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教学活动。采取的具体途径是:学校相关部门安排专业教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学习,通过参与企业、行业的项目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以达到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懂设计、重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欧盟国家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地点,同时又是两个施教单位,两地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企业实训是主体,学校教育服务企业实训;企业培训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二,学校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目前仍没有完全摆脱普通学科型传统模式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以学历教育为重,忽视职业能力培养,这就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因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找不到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得到了切实保证。我们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展开的,由此来看,这种模式难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的目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除了利用企业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外,开发和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艺术资源,也是很好的渠道,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和改善课程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当前高职艺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结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结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与生产实践相适应,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生产服务;研究为教学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生产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作为职业教育还要与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并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上一篇:品牌创新设计范文 下一篇:数控机床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