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时间:2022-07-15 11:28:45

怎样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战胜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积极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等,经历过这一系列事件,国际社会更加注重中国的发展。同时,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个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中国形象日益展现在世界面前。

今年5月,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的十大新闻词汇,“中国崛起”排名第一,共被全球各类媒体播发约3亿次;今年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受众调查显示,69%的美国被访者表示,对有关中国的新闻“很感兴趣”或是“比较感兴趣”;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形象展示任务艰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我们所展示的国家形象,与外部世界认知的中国形象还有很大差异。以去年6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为例,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在内的21个国家中,大多数被访者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持负面态度,欧美国家、部分邻国的一些被访者仍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感到忧虑。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进步,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中国崩溃论”、“中国”、“中国傲慢论”、“中国非发展中国家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认为中国经济存在泡沫风险,随时可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新一轮的负面冲击,认为中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要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承担国际责任,认为只有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获利”,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恢复与增长等。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和政客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等问题上做文章,别有用心地对中国说三道四,甚至进行歪曲、诋毁、抹黑。这样一些论调、认识和判断,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减少和消除外界的误解,增信释疑,同样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举其要者,至少有4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奉行的价值观上存在截然差异,这种差异让中外对中国国家形象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正常;二是本国的根本利益因素。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们会担心其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对本国既得利益的影响;

三是文化和话语体系的差异。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奉行谦虚谨慎、行胜于言的哲学理念,“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愿意过分张扬,习惯于多做少说。尽管这些年来在沟通交流的主动性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水平仍待提高。在话语体系上,习惯于强调特殊性,忽略共同性。既着眼国情特点又符合“国际通行”、能够与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无障碍交流的话语体系仍在探索、培育之中。

最后是自身还有待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由于上述原因,在对中国形象的描述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说法并不奇怪。这些因素表明,尽管减少外界的误解、疑虑、担心,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准确的中国形象,任务十分艰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实践中创新思路

近年来,围绕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准确的中国形象,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理念上,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形象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行为及其精神内涵,而介绍好、讲述好这些行为和精神内涵同样重要。这就要求用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用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思维和眼光来介绍和讲述中国,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个体与事例,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展示中国,既要反映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方面,也不回避矛盾与问题,既要突出我们的历史文化特色,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现我们的文明进步与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使国际社会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增强国家形象展示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政府的新闻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权威信息力度,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关切,让外界对中国的发展及时、全面地了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使中国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掌握话语权、主动权;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与外国媒体、重要智库、社会各界交朋友,主动为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提供帮助。丰富展示国家形象的方法、手段,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制作和播放包括国家形象片在内的出版物和影视片等。

二是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国家形象意识。积极培育符合中国国情和时展要求的国家形象意识,强化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全公民个体对国家形象的认同。在中国,国家形象展示和维护不再仅仅是政府部门和对外传播媒体的事情,而是既有党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也有民间组织、企业等的广泛参与,更有广大公民的积极践行。三是着力培养国家形象的精神内涵。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和谐等理念,培育国家形象的人文内涵,丰富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使国家形象在价值取向上更具亲和力、感召力。四是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努力推动中国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信誉。尊重创新发明,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通过这些努力,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可亲,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趋于理性、客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形势下,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使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各国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会有更多的期待。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以其特有魅力吸引着各国人民,各种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此起彼伏,“中国热”、“汉语热”方兴未艾。这些都为国家形象的展示和树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围绕政治经济利益的角逐也会变得更加激烈,各种文化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国家形象展示的传统渠道、手法构成了挑战,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培育、展示、传播、维护等各个环节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国家形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基础仍需持续培育,国家形象的展示、传播、维护能力亟待大大提高,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和途径亟需不断拓宽,全民族国家形象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加强公共外交

这些都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我们要有更开放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更大的智慧,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把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展示好、传播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使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为此,应该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说清楚、讲透彻。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发展,说到底是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关注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和他们的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展示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首先就要把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向讲清楚。

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平发展,就是坚持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争取和平的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和谐发展,就是坚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包容性增长。合作发展,就是坚持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合作解决争端,推动与各国建立和发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共同发展,就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这些理念和特征已经体现在中国的政策和实践中。展示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首先要把这些理念、思路和特征介绍好、传播好,使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具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二是要着力介绍创新精神和成果。创新是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精神,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充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的创新精神和成果,展现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局面,是增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内容。创新永无止境,创新精神和成果也是展示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无尽源泉。

三是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将官方与民间结合起来,将国内与国外结合起来,协调好各种关系,凝聚好各方力量,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地展示国家形象。要继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立起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相适应的现代传播体系,把建设技术先进、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学会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以事实服人、以真情感人,通过人性化、专业的方式,增强国家形象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好地起到增进了解、理解和消除误解、减少偏见的作用。要加强与境外媒体的沟通联络,为他们客观准确报道中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要学会辨证地看待境外舆论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评价甚至批评指责,分清哪些是客观、善意的,哪些是别有用心和恶意的。辩证看待逆耳忠言,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国家形象的展示和维护。

要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走出去”的企业努力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诚信度、认知度和美誉度,通过改进和提升企业形象、品牌形象,进一步展示和维护国家形象。要积极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国家形象意识,不断强化公民对国家形象的认同。要使每一位公民懂得,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同国家形象密切相关。在国家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特别要大力培育国民的理性精神,涵养国民气质品格,生成良好的国民心态。要大方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加强公共外交,与国外的民众、智库、学者多交往和交流。

上一篇:米兰展 展出米兰 下一篇:干杯,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