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从“心”开始

时间:2022-07-15 10:55:52

有效课堂从“心”开始

摘 要:在浮躁与功利的社会环境下,校长要静下心来办学,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只有静下心来,校长才能够对学校发展作出理性的思考;只有静下心来,教师才能够用心地教书育人。宁静方可致远,浮躁必生功利。

关键词:心静;良心;爱心

心静,有所修为;静心,是种责任。基于此,笔者主张:有效课堂从“心”开始

一、良心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良心,即天赋的道德观念和意识。“良心”乃“仁义之心”,也即是“良知”。早在春秋时期,孟子就对良心作过阐述。他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告子上》)可见,良心伴随着中华文化由来已久,影响之广。难怪有人说:当今中国人,什么都认缺,唯独不认:缺“良心”。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单就教育行业来说,其现状是:职业倦怠俯首即是,功利色彩愈演愈浓,家校矛盾一触即发,师德建设空泛乏力。在如此状况下,我们追求“有效课堂”,拾回良心比什么都重要。

1.将心比心唤醒教师的良心

我们每个教师都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的,难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感染。我们在生活,在观察,也在感受。我们教别人的孩子,别人教我们的孩子,天下儿女无一不是父母的心头肉,无一不是家人最大的寄托与期盼。作为人师的我们,岂能误人子弟,引人入歧途呢?我们应该头脑清醒,着眼未来,不要“枉为人父,愧为人母”。应该在知、情、意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坚守住我们本真的良知,用心于教学,积德于子孙!

2.以心换心激活教师的良心

作为教师,我们都经历了不一般的求学成才之路。教育管理者设若能够多一些“以心换心”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在工作中很多的误解、心理失衡、职业倦怠等状况都会烟消云散。教师只有被理解、被尊重之时,方能真正地静心于自己的教书育人之事业中。

在重庆市有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位于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海拔840余米的荒山上,方圆10里,没有可以吃上一碗面条的餐馆,买点生活日用品,也得要到9公里开外的乡镇场上去。生活于此的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我们应该不含糊。学校为教师办起了“伙食团”,满足教师一日三餐的生活需求;周五上课至下午两点,免除了教师周末回家错过过路班车的痛苦;学校校长自己利用能够驾驶的便利,购买了长安客车,免费搭乘没有赶上班车的部分教师……要细细追究起来,这位校长的做法不是十分合乎要求,也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恰是这些小事,让教师那被社会不良风气蚕食的良心得以复活,并释放于平凡的教学工作之中。

3.师德重建稳固教师的良心

师德包含基础文明与德性修养。比如,“按劳取酬”就属于基础文明范畴,“无私奉献”则属于德性修养范畴。现行的师德建设,要求我们德性修养的多,而关注我们基础文明的少,这就是“师德建设倒挂”现象,也是师德建设乏力的根本原因。我们教师,也都是鲜活的人,人格的健全同样遵循从基础文明到德性修养的发展轨迹。春秋时期,“子贡赎人”的故事、2008年重庆市出租汽车公司,对司机实行“拾物新规”的做法。不是很好的例证吗?师德重建,是改变我们师德建设现状的突破口,更是我们复活的良心得以稳固的灵丹妙药。

二、爱心是“有效课堂”的条件

民进教育家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对于从教者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爱心”流芳异彩呢?

1.从教育的本质建构爱心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孤儿奥利佛在孤儿院长大,后来被卖到一家棺材店当学徒,因不堪店主和店员欺凌逃到了伦敦。他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后被一个小偷团伙收留,其头目费金想尽办法教奥利佛偷东西,并在其过程中运用了诱导、示范、寓教于乐、鼓励奖赏等办法。试问:奥利佛接受的是教育吗?不是,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引人向善。作为教师,只有从教育的本质来建构自己的“爱心”,才会拥有真正的“爱心”,才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爱”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理性与博大诠释爱心

人世间的“爱”,就其作用与目的而言,有无数种。父母对子女有爱、男人与女人有爱,但都有“母鸡爱崽崽”般的本能反应。唯有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超越本能,实现理性,丰富而博大。因为,师爱可以变“璞”为“玉”,可以成就人生,可以促使人类社会得到健康发展。不是么?重庆市开县白泉希望小学的王洪春,在海拔最高、地势最偏远的群岭村校,30年如一日,用“爱心”成就了多少山区孩子的一生!重庆市开县南雅书香小学的杨克选,用“爱心”撑起了72个留守孩子的一片蓝天,也成就了72个家庭,为我们的社会破解了多大的难题!

所以,我们说:“母爱重在建身,师爱在于树人。”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就是育人么?

3.用“感谢学生的心态”守护爱心

我们要抱着感谢学生成长过程提供了我们发展平台的心态,才会让我们的爱心永存。

谈到此,曾经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涌现于我的眼前:某小学教师,上数学课的时候,后面的两位男孩子没有听讲,而在桌子下玩扑克。该教师发现之后,她让这两个孩子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扑克牌嚼吃到了肚里。然而,当这两位孩子第二天见到该教师时,依然主动上前,道上一声:老师好!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是何等的宽容!他们对老师是何等的纯情!难道我们就不为此而怦然心动么?

有谁生来就是“名师”呢?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拘谨,第一次上公开课时的紧张。事实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最大支持的首先是学生,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做试验品,让我们在不断的尝试和积累中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甚至是“名师”。

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学会用广博、宽厚的师爱包容所有的孩子。

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们更深重的使命感,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三、慧心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有技术更需要艺术。因此,教师还需要有一颗智慧之心。只有慧心者的课堂,才能巧于点拨、妙语评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智慧得到开启,瞬间如同醍醐灌顶。

薛法根老师的一句“牙齿太暴了。”很快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某数学教师“1头牛+1头猪等于多少”的巧妙设问,让学生领悟了代数加法的深刻道理;重庆某优秀教师“急性转交学生习作”的灵机一动,让所有听课学生倍受熏陶,让所有听课教师为之喝彩!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折射出的却是教师的巧心思、大智慧。

况且,慧心不是聪明,更不是心机。巧于谋算,工于心计的人,每每因过于聪明,便失却了如水清冽、如云飘逸的真性灵、真人格。三国时代的杨修、《红楼梦》中的凤姐,不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吗?

我们只要牢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平心静气,不断学习,丰富积淀,就能让自己的教学中慧心闪烁,收效丰硕!

在社会浮躁、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只要做到用良心和慧心来教书,用爱心来育人,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每堂课都有效。正所谓:“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沈复《闲情记趣》)。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天白初级中学)

上一篇: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下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