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教学探析

时间:2022-09-08 05:01:35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教学探析

摘 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初中教学课堂,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普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手段。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多元化的特点为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新而广阔的平台,数字信息技术融合了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为构建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平台和硬件条件。初中语文教学颠覆了传统的读、写、记、背、考模式,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为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因此,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活泼、真实、多元化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极有必要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作为一门融合文字、语言、文化、历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本应当是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然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引导下,语文课变成了单调死板的以识字、辨词、断句、课文分析等内容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资源,让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资源,充分感受文字所描述的场景,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进行语文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学生对文中的场景不再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而变成了直观的印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学习兴趣得到了满足,学习效果在极深刻的印象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

初中语文课本中,通常收集的都是国内外名篇,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描写风景、场景、人物内心表达的文字,许多场景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而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充分满足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情境,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向学生描述、讲解,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一文时,学生或许对文章描述的主人翁的感情难以理解,或许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将事先收集好的视频资料,如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通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感受亡国之殇、失家之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之后,教师通过影片与文章的结合,理顺文章脉络,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节发展和表达的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场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风景名胜的描写,许多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因此在阅读或背诵课文的时候,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而没有直观的印象,对课本的文字描述也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初中课文中叶圣陶的名篇《苏州园林》中描写了苏州园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用形象而准确的文字描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篇文章的本意是通过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描述,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然而许多学生从未见过苏州园林,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对苏州园林的美一无所知,因此对文字描述的意境也难以体会。而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苏州园林的图片,并用幻灯片制作成课件,将苏州园林的真实场景,包括亭台楼榭、花鸟虫鱼、曲径假山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把图片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语文文字的魅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

诚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它。现在有很多教师认为,课件用得越多,课堂效果就越好,甚至是满堂演示。其实,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才是主体,老师要有板书、分析、讲解,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朗读、思考、讨论、练习。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过多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在讲授《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诗歌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课件录音中的范读更能打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师生互动,比人机互动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先进的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文字的揣摩,对课文的品读。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定要适度。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应用,包括校园网络课堂的利用、文学爱好者交流群等等。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积累,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数字校园,2011(12).

[2]李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教学科学,2012(1).

(作者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有效课堂从“心”开始 下一篇:排列组合常见解题错误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