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PAC体系下学生协同学习研究

时间:2022-07-15 12:04:43

高职英语PAC体系下学生协同学习研究

摘 要: 针对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调查发现的问题,研究PAC体系下学生协同学习的模式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因此,在宏观上,提出“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微观上,分析PAC体系下学生协同学习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PAC体系 “教培赛”一体化 协同学习

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目前2010届非英语专业新生人数达4000多人次,文理科学生比例相当,艺术类学生占少数。2010年10月份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在新生范围内展开了一次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共收回339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的专业包括会计金融、机装、食品与艺术。调查结果显示:(1)基于社会需求,约90%学生拥有学习英语的动机,但是约50%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灵活,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学习科技与网络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般,缺乏学习计划,自学能力急需提高。(3)约60%学生更支持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然而,鉴于大班授课的现状,实现良好互动成了需要讨论的课题。(4)只有10%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有效,其他学生认为讨论法或直观演示法更有效。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能力弱,运用应变能力一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事实上,师生已达成共识,基础英语课程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获得职业技能为目标。但是由于深受学科中心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基础英语学科与专业学习独立分开,加上课外活动虽然多却各自孤立,造成了英语教学的连续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缺失,以致学生的英语职业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为了把课内外教学体系与个体发展能力体系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适应预期职业需求,急需构建PAC英语教学体系(P:Practice as main method,A:Application as the goal,C:Competence-based Instruction)。崭新的“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为风向标,加强英语学习与职业技能习得的有机结合,并把“以赛促学”融入课内外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运用应变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协同学习模式的构建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培赛”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与内涵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协同学理论的。协同学理论最早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他认为事物从旧质向新质转变的动因是事物中存在着一种协同效应规律: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属性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1]以实现学生英语职业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系统下,课堂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这三个子系统之间恰恰存在着协同效应。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外延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由姜大源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其方法是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把教室与工作现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仿真工作场景中,通过做中学来习得职业技能。[2]在“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依然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仿真工作情景中通过学、做、练一体化习得英语职业综合技能。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内容融入实训项目中,利用课内外活动营造竞技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高效地完成课程任务、培训项目和竞赛项目。这三个任务的培训面随着难度的变大而变窄。课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培训项目的目标对象是大多数学生,而竞赛项目的目标对象是少数学生。这恰恰与因材施教原则吻合,是动态的分层教学,并且协调地同时开展进行。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外展开协同学习。协同理论与教学结合应运而生的协同学习已在国内外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作为一种学习技术系统的新框架,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互动、互补的学习方式。[3]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新学习资源环境中,协同学习强调人―机―环境系统的高度协同,强调创造协同作用的“学习场”,[4]即学习资源环境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个体,以及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重协同作用的学习组织形式,使得群体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形成个体间互补、合作的协同效应。协同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对技能的掌握是在同伴间竞争、沟通、协调和合作下组建形成的。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协同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转变为导师,指导学生小组完成任务,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的任务是一体化地开展“导、教、培”。学生则通过学、做、练一体化习得英语职业综合技能。

二、PAC体系下协同学习的构建

协同学习由协同学习伙伴、共同学习任务、共享学习资源、协同学习模式四个要素组成。PAC体系下的协调学习强调任务驱动、学生课上做、课外拓展。

(一)学习小组

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趋向于大班授课。为了增强互动效果,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习惯。但是,实践得出的问题是学习小组过于形式化,对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不大。

要令学生以小组形式协同学习的效果最大化,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一般小组成员人数为6人左右最为合理,便于互动。

在新生入学之初,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了解,可以采取自由组合形式组成学习小组,确保人际关系和谐,营造良好的协同学习氛围。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组员互换、教师调整等方式形成异质组合,其特征是组员的学习水平异级、能力强项各异、性格爱好互补。

组员之间主要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协同学习,把个人学习目标结合并设定共同学习目标,分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分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个人互评与小组自评。小组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组间同样可以实现共享资源和借鉴经验。面对同一性的学习任务,竞赛活动和奖励不仅有利于组内的积极依赖,还有效促进各个小组创新地完成任务。面对任务群,各个子任务可由不同小组承担完成,并且进行相互评价。

职业英语教学在虚拟的商业圈环境中进行更有效。一个班上可设立4―6家虚拟企业。小组合作创立不同的虚拟公司,同一虚拟公司内的各小组为公司内部各部门,组员任职不同职位,虚拟公司之间实现合作与竞争完成实训任务。

(二)共同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必须与就业工作岗位相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岗位零适应的技能人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做事。根据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来确定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这才符合学生学习英语协助就业目的。

学习任务必须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学生在完成同一学习任务时,由于习惯模仿和缺乏创新思维,通常都会出现类同完成的结果。人都有求胜心理,只有把技能竞赛融入学习任务,学生才会想尽办法做到最好以求脱颖而出。而且,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竞技的场所。为了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也参与竞赛,可以安排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各级比赛,并且把参加技能比赛作为学生的素质拓展项目。

学习任务必须与真实工作和生活相结合。英语是与外国人沟通的工具。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常用语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任务使用的输入材料要具有真实性,创设的学习情境应取自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情境。

学习任务必须与学生兴趣和趣味性相结合。针对学生提出增加外国文化的要求与对视频音乐的喜好,可安排听歌填词、电影配音、presentation等任务。

(三)网络学习资源与平台

高职英语网络学习资源与平台可以具体化为英语网络课程,其功能有效实现的途径有:网络技术与教学规律相结合、多媒体网络与班级课堂相结合,以及技术实现与思想转变相结合。[6]以佛山职院实用英语网络课程①为例,网络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整个网站功能模块划分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按照需求进行划分。网站前台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学习指导、在线学习、任务案例、课程拓展性学习、视频学习、交流答疑等主要模块;后台包括新闻系统(中英文)、考试系统、留言板、页面管理、用户管理和题库管理等主要模块。课程教学包括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学习内容、在线考试、案例示例等模块。课程负责人统筹规划整个项目建设,各项目组成员各负其责,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在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召开教研活动,成员充分交流,为设计网站提供思路和可行性意见。总体上,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建设中注重实践性内容的功能,网络课程现能够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四)协同学习模式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强调实现任务和目标的统一性,属于个体在集体活动中展开学习的方式、方法。参照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方法,PAC体系下的协同学习方法以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既合作又竞争为特色。

1.任务驱动型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协同学习下的异质学习小组正好符合该方法要求的学习小组性质。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独立参加个人测验。[5]在“教培赛”一体化下的协同学习框架内,教学程序变为先由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完成的指示步骤和提供必需的语料输入,然后组员通过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最终目标是让每个组员都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所有学生都参加实操测试。评价方法是完善计分制,将个人得分与本小组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然后把组员提高分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提高分总和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

2.小组游戏竞赛法

它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的不同点在于评价方式,利用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测试。把学生分为不同等级的“竞赛桌”,与田忌赛马不一样的是,各桌的竞争对手必须是以往成绩记录相当的同学。这种方法需要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协调,依据上一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调整竞赛桌的组合。各桌优胜者都能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分数,也就是说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与学习速度快的学生都有同等的成功机会。组员得分总和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

3.切块拼接法

切块拼接法由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而成。针对由不同模块组成的学习任务,可采取该法。在教师布置任务以后,各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分工,各组员承担不同的任务模块。接着,各个小组中承担同一任务模块的学生组成专家组,互助合作完成任务。然后,各专家组成员返回自然学习小组,以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轮流教组员如何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模块,并结合自己组员的意见进行改良。最后,持改良方案的同学向全体同学展示,并由集体评出各任务模块优异者。

这是一种学与教融合的学习方式,有效锻炼学生向他人展示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加深对负责任务模块的理解,而要学习其他任务模块的唯一途径是用心观看演示、倾听讲解、提出建议。

注释:

①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英语》网络课程获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教育软件评审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著.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隋晓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PPP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0,(10):131.

[3]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49-53.

[4]祝智庭,王佑镁,顾小青.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3-34.

[6]万颖.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功能与实现途径[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85-86.

|

本文属2011年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指委第三期教改立项课题(编号:GZGZ7611-458)阶段性研究成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英语》重点课程建设内容(编号:2010KC-002)。

上一篇:关于秘书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