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作业”需要恶补

时间:2022-07-14 03:55:55

生命教育的“作业”需要恶补

新闻链接:北京丰台某小区男孩因暑假作业遭批跳楼;疑被催作业,合肥一少女跳楼身亡;无锡7岁男童在家不肯写作业,妈妈以跳楼相威胁;8岁的孩子因不想按照母亲的愿望完成作业而报警……

作业是为了达成学习目的和任务而开展的活动,写作业是学生天经地义的事情,布置作业并监督孩子完成是家长和教师天经地义的事。以上案例虽属特例,但让人触目惊心。

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业重要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当学生不需要做作业?当然不是。难道不做作业家长就不应该管教?同样不是。

出现这样的情况,充分反映了部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了扭曲:过度关注孩子的作业、学业,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过度关注了知识技能教育,而忽视了更加本质的生命价值教育;过度关注了文化课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成长。一言以蔽之,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忽视了学文化、做作业都是为了丰富人的精神生命而服务的这个基本道理。上述案例虽然极端,但反映的现象却非常普遍。基于缺失生命教育的严重性和普遍性,笔者在此大声疾呼:我们要对孩子“恶补”一下生命教育的“作业”了,但更需要“恶补”是我们一些家长和教师。

教育就是要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什么是生命教育?简单来说,为了生命成长的教育,基于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前者说的是教育目的问题,后者说的是教育方法问题。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延展生命长度、增加生命宽度、提升生命高度的立体化教育,是大写“人”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方法,就是要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尊严、多样性与主体性。

所谓生命的长度,是从生理生命而言的,是生命有机体存活的时间和内在的活力,主要涉及与人伦和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性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等。生理生命类同于生命的长度,它是一切价值与意义生成的基础,如果生命时间极其短暂或者生命状态极不健康,再美好的愿望都会付诸东流。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生理生命是“1”,知识、财富、金钱、名誉、地位等只是“0”。生理生命教育,就是要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运动第一、生命第一的思想,生理生命教育就是要告诉孩子生命是唯一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它是一切价值和存在的根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捍卫生命、呵护生命、保护生命。以牺牲生理生命为前提的教育是病态的教育。

所谓生命的宽度,是从内涵生命而言的,它是生理生命(血肉之躯)所要负载的内容,是生命旅程中所经历的、所感知的、所体悟的、所获得的并引发认知、情意和能力的变化,是人与外界客观世界、人文世界不断对话的结果,是知识内化和主体性外化相统一的过程。内涵生命包含人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爱情、婚姻等,因超越了生理生命,它使得生命变得美好起来。为了丰富内涵生命,一个人就需要“博学”“多闻”,就是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广交朋友”。内涵生命教育的过程更多是体验的过程,让孩子在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而不是单一的、只为了分数而开展学习。不以丰富多彩的内涵生命为内容的教育,或者只以内涵生命中知识技能的为内容教育是畸形的教育。

所谓的生命的高度,是超越生命的一般意义而言的,它指向生命的终极意义。生理生命和内涵生命构成的只是一个平面。只有有了生命的高度,生命才能成为一个立体存在。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解读了生命的一次次超越。冯先生认为,由于一个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不同,宇宙人生便对他显示了不同的意义,从而构成了人对于人生的不同理解:自然的、功利的、道德的、天地的,自然的生命类同于动物,按照本能和习俗活着;功利的生命即以“逐利”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最大追求;道德的生命是利他的,是“为义”的生命,是以他人和社会为本位的,这是对个人和财富的超越;而天地生命又超越了道德生命,即看到了社会之外还有天地(宇宙)的存在,将自己的生命浑然融于天地之间。冯友兰认为,每一种境界都代表着一个高度,后一个是对前一个的超越。由于天地境界中,人不仅觉解了社会,而且还觉解了宇宙,价值不仅是人外在的要求,而且是人的自觉自为,在这种状态下,人便与天地同在而达到合一的境界,从而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层。不能提升生命高度,不注重对生命有限性超越的教育,是没有完成教育全过程的半途而废的教育。

正由于生命具有长宽高,才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全部意义,才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丰满而多样之美,才决定了生命教育的立体图景。生命教育是培养立体的、丰满的、多样的、健康的人,并非平面的、平淡的、单向度的、异化的人。当今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是重视程度不够,而是理解错位、行动偏狭造成的。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他们明白孩子生命健康的重要,但只知道从物质上高度关注,忽视孩子的情感世界,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但只知道文化课的重要,强迫着孩子为分数而学,为升学而学,忽视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目的丰富性,他们想把孩子教育好,但不知道教育的根本方法就是对孩子生命的尊重,他们真心地期望孩子“向好”,但只知道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预想方向发展,当孩子不愿意时,他们往往会变得“面目狰狞”。缺失生命视角的教育,要么孩子难以成才,从小厌学、弃学,甚至与学习决裂;要么以学习为工具,成为所谓的“高学历的野蛮人”或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林森浩、药家鑫、马加爵不就是其中的代表吗?

上一篇: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特质宽恕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