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生命教育之道,解生命教育之惑,成生命教育之美

时间:2022-10-02 02:20:56

探生命教育之道,解生命教育之惑,成生命教育之美

生命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生命是可以触摸的,又是不可捉摸的。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每一个生命体的降生,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们必须怀揣着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去呵护、牧养和经营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然而,在现代社会多元价值的冲突中,人们对生命问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而大学生尤甚。传统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位使大学生忽略了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追寻,一起起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自杀或杀人惨剧更是令人扼腕痛惜。因此,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时展之必然、教育发展之使然、学生发展之实然。可见 ,刘恩允教授等著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出版恰逢其时,令人不乏启迪。

一、视角独特,立意高远,倾注了对生命的关爱、体悟和润泽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在选题和研究视角方面则独辟新径,围绕着时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生命教育在不同语境下的一系列新观点,突破了常规选题中的一些命题束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学术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该书尝试性地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反思和批判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现状,尤其是作者从内涵论和外延论两个方面解读生命,浸润着人性的光辉。无论是对生命、生命教育的解读还是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抑或从沉淀数千年的儒家思想中找寻对话现代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而到立足现实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塑与建构,每一章节无不倾注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体悟、关爱和润泽。

二、方法新颖,资料翔实,形成了生命教育研究的独到论证思路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实现了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是广泛运用文献法,解读生命与生命教育,找寻转型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哲学参照和理论依据;二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三是利用比较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先进经验;四是使用个案研究法,探讨高校生命教育运行方式的可行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在第五章研究生态学视野下生命系统的构建时,作者不仅独创了生命主题系统表,而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生命主题调查问卷》,选取所在省十所不同类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运用这些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时注重时贯古今、域涉中外,做到了博采众长、主干突出。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和深层次的反思、解读和建构,形成了生命教育研究的独特论证思路,回归了生命本真的意义。

三、结构严谨,新意迭出,构建了生命教育研究的完整体系框架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结构严谨,思路明晰,内容宏富,新意迭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深层次的概念解读、现状反思和对策梳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命教育研究体系框架。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内涵论和外延论的视角对生命及生命教育进行了深透解读与论述,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第二章通过对几组数据和若干实例的思考与探问,映射出大学生生命的困境并探究了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归因。第三章依次从生命教育的归宿、价值以及方法载体等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反思与批判。第四章从中西两种文化沉淀中提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化润泽和经验借鉴,尤其是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找寻其对话现代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并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探讨生命教育的文化依托。第五章从生态学的视角重塑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系框架。

四、立足理论,关照现实,实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平台的双向建构

关切现实,既是理论的职责所系,又是理论的生命所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既有对生命教育的学理分析,也有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关照,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践行意义。作者不仅从生态学视角对大学生自然性生命世界、现实性生命世界、超越性生命世界进行了合理的定位,而且还进一步接近地气,非常务实地研究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系统的原则,并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层面进行了论述。同时,作者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搭建大学生生命教育支撑平台的诸多策略。可见,该书不仅注重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更注重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平台搭建和体系构建,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和行为养成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对策与模式。

综上,生命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理解和祈愿,也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和对话。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保护生命、热爱生命的可贵,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这部专著的真谛和价值。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带着唤醒生命意识、体验生命价值、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整体发展的饱满热情去认真阅读,并在现实中安身立命、自强不息。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须具备的心理和管理素质 下一篇:哲学自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