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数学课堂,排除审题心理障碍

时间:2022-07-13 04:53:14

有效利用数学课堂,排除审题心理障碍

摘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小学生常见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及对策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与研究。阐述了常见的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分析了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审题障碍,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心理障碍;信心;习惯

解题的初始环节是审题,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只有克服审题环节的心理障碍,才能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增强其解题能力。现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

障碍。

一、心理畏惧,丧失信心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存在畏难情绪。当他们审题时看到问题的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而不想再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越怕越不会,审题能力也没有机会提升。

例:一只杯子里装满果汁,小芳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果汁?在本题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果汁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繁,计算步数较多,学生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难度,即使分析计算也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选择放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注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要培养其敢于向困难挑战、战胜自我的能力。

二、心理轻视,粗心大意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也不广,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总会麻痹地认为他们自己掌握得很好,自以为是,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粗心大意,出现明显的偏差。

例: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运20吨煤,第二天运了63吨,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运了多少吨煤?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就写成:63-20+63或63+20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一看问题里有“少”,想也不想就直接用了减法,正是由于他们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而造成的。在审题过程中,根本没有仔细地去思考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运20吨煤,潜意识里就把它当成第

一天少了,所以就出现了63-20+63的错误情况。当然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看清“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运了多少吨煤”这个问题,导致只做一步。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审题时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尽管题目文字非常简单,但我们审题的思维却一点也不能简单,要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心理习惯,思维定势

例:妈妈带了200元钱,买茶杯用去68元,买饼干用去45元,现在比原来少了多少钱?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由于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不少同学做成了200-68-45=87(元),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现在的钱为什么会比原来少”“能否把比原来少了多少钱”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少的钱数”就是“用去的钱数”后,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就是指“用去了多少米,以加深理解”。最后启发学生对“妈妈带了200元钱”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要正确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四、策略单一,思路狭隘

数学问题常常不会是单一不变的,相同的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学会归纳整理,做到心中明白,运用多种方法策略使题目迎刃而解。画图也是一种帮助审题的很好策略。

例:军军原来有一些画片,送给小华一半还多一张后还剩12张,原来有多少张画片?很多学生想到借助倒推这个策略解决问题,但错误率较高,不理解“一半还多1张”的意思,如果运用画图策略就能很容易地把问题解决了(如左图)。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画画、擅长画画的特点,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图形结合,最终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能更好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

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五、思维受阻,方向错误

数学问题中的很多已知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耐心读题,细心审题,题意就会理解,问题也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明显,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目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碍。

例:兰兰和她的小伙伴到少儿图书馆参加实践活动,他们碰到了下面的问题:

这道题目一共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4格是隐含条件,只告诉有400本新书放到书架上。可以先求“每个书架放多少本”或“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格”,如果学生不能把这个隐含条件找出来,那么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了。解题的思路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

因此,在教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审题时多观察、多分析的能力,把问题的表象转化为概念、规律的能力,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构建适宜的问题系统,渗透一些转化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造成审题障碍外,还有其他原因,如:“转化障碍,思路中断”“心理恐惧,丧失信心”等。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指导、排除审题时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慧.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小河中心小学)

上一篇:正视利益导向 下一篇:整合家庭教育资源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