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管理制度探索

时间:2022-07-13 04:12:14

学籍管理制度探索

一.学生转专业需求分析

1高考填报的志愿不理想

填报志愿多为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学生本人对众多专业的了解只浮于表面,有的学生被录取的专业为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有的由于填报不恰当调剂为其他专业录取。入学后,便会出现有的学生专业学习上的不适应,或对所学专业设置不满意等问题;

2缺乏专业认同感

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就业前景产生担忧,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专业兴趣发生变化,致使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学习态度消极,有的甚至不能完成学业。

3追求光明的就业前景

医学类专业这些年来一直被追捧,医生护士的职业也十分受人尊重,如就读于医学类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前景,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入医学类专业就读。

二.转专业政策分析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需求,我院2013年首次开展转专业工作,颁布了《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7名学生顺利转专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相关院校的转专业完全放开和部分放开思路,进行了自我剖析以求制定出合理的转专业制度。

1转专业制度较为严格

学院迁址连云港办学后,首次开展转专业工作,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各专业均衡有序并稳定的发展,在初期制定了相对保守的,较为的严格的转专业制度,首次转专业名额为当年招生数的5%,申请人数仅占名额26%。

1.1转专业面向对象和原则:主要面向本科生一年级在校生,时间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文科理科专业不得互转,不同学制间不得互转(意在转专业制度调整中放开)。

1.2转专业资格:要求必修课成绩(除体育)平均学分绩点列本专业年级前5%,纵观相关院校,除要求无不及格、无违纪行为,其他转出资格均逐步放开,仅对转入医学类(控制类)专业要求学习成绩排名10%-30%,对转入非医学类(非控制类)专业不作其他要求,通过转专业考试即可。

1.3转专业程序及录取标准:学院教务部门根据各专业情况公布可转入转出名额,学生申请后转出学系部审批,教务部门学工部门进行资格审核,组织转专业笔试面试,最终以面试排名确定转专业名单。在转专业录取标准方面,有的学校把转专业考试安排在学系,学生必修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占60%,学生必修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在本专业年级中排名分值占20%,系考核占20%。

1.4转专业学籍管理:要求补修转入专业主要课程,其他医学类独立学院有要求转专业学生在2周的试读期内如不适应新专业学习,可申请回原专业学习,超过试读期后不再更换专业。跨学科门类或跨专业类的学生原则上应从一年级开始修读。非医学类专业转入医学类专业学习者,必须从一年级开始修读等。值得学习和采纳。

2专业思想相对稳定

大部分专业认同感较强,其中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三个专业无一人申请转专业。专业思想的稳定和我院各式各样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三.保障学生合理转专业对策

转专业制度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制度的一种补救,不仅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完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转专业政策的推行对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要求。科学地制定转专业政策,规范地运行并使之制度化,促进学科合理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完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严格规范转专业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应遵循有关规则与程序,统一考试,双向选择,宏观控制,做到政策透明、计划透明、结果透明;应当明确转专业的时间,公开转专业的条件、考核方式,公布拟转出或转入学生名单,接受校内外监督。为了保证各专业平衡发展,对转专业的申请时间、条件、成绩、名额和比例等方面都明确要求。转专业过程中要严格审批、规范管理,做好保密措施,包括试题保密和考核人员保密等。命题7签好保密协议。转专业全程请监察部门监督。转专业工作对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提出了挑战,要仔细考虑学生转专业过程中和转专业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教学资源安排和学籍状态更新,及时做好相关预案工作。

2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增加专业认同感

从新生入学时起,应进行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并组织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袖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指导,从学习内容、实践安排和就业方向等方面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所学专业,促进学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源头上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保持专业思想稳定,避免盲目转专业情况。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大类专业招生

充分自由的转专业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个人发展的实际和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育成效,学校要努力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满足学生选择专业的需求,降低转专业门槛,放宽学生转专业条件,让更多的学生享有专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实行“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授课方式,后期分专业方向,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更充分的条件。为适应高校转专业发展的需求,应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基础知识平台,有助于转专业前后学习顺利衔接;也可拓宽本科专业口径,实行大类招生,二年级再进行分专业教学,减少转专业对高校的冲击;做好校内各专业资源的综合调配,结合行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合理做好计划调整,保持各专业间生源良好互动;做好完善转专业政策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发挥所长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转专业方式

独立学院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主动探索、推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争取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竞争中更有优势。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转专业方式:

(1)成立校企合作班:学校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的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工作,使学生知识、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设热门专业实验班:就业前景好是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重要因素之一,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十分受欢迎,但在转专业过程中,一般名额较少,要求较为严格,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学院在教学资源可以承担的情况下,可开设热门专业实验班,缓解转专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3)推行辅修、第二学位:转专业比例毕竟有限,只能满足部分同学需求,学院可以通过推行辅修专业,第二学位等形式,使部分转专业不成功的学生发挥其兴趣及专业潜能。如临床医学专业可加修急诊方向,护理学专业同时可申请学习管理学学位。

(4)选拔独立学院优秀学生转入校本部学习: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选择专业的需要,学校可以逐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类独立学院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可选拔独立学院优秀学生转入校本部学习,可给独立学院的优秀学生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在浙江省已实施。

作者:赵丹 陈龙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上一篇: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及分析 下一篇: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