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培育学生对体育的爱好研究

时间:2022-07-13 02:08:33

学校体育教育培育学生对体育的爱好研究

1近年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2/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随着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我们用心观察便能发现,某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如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强调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但一些课改仅留在教法的花样翻新和教学组织的安排上。体育课程标准倡导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究竟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思考并实践着如何把体育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因此,体育课中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游戏活动层出不穷;制作精美的课件和体育器材、唱歌、跳舞、说绕口令、猜谜语……无所不用。学生刚开始在体育学习中确实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可是一段时间过后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当教师用过了所有新鲜的活动形式后,学生看到再精美的体育课件也不会再感到惊奇,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再觉得新鲜,对新颖教学情境中体育练习活动也不再竞相参与……于是学生开始对体育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对课堂中学习的体育运动技术学习感到厌烦,对安排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不适应,开始觉得学习掌握相关体育运动技术和促进身体素质发展重复练习枯燥无味,并且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

2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过于注重形式,认为学生对某种特定运动项目的喜爱和某些教学方式方法的兴趣等同于对体育课程本身的兴趣。而忽视了通过增强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获得、体能的增长和体育精神的体验的内驱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认为,生动活泼和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仅仅靠课堂的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永远不够的。学生持久的兴趣不仅仅来自对某一个活动形式的兴趣,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体育活动本身内在的需要。因为需要是产生兴趣和内在动力的主要原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可分为两大类:对体育学科性的兴趣和对体育学科教学情景性的兴趣。

2.1对体育学科性的兴趣和对体育学科教学情景性的兴趣

2.1.1对体育学科性的兴趣

体育学科性的兴趣是指学生个人会对体育运动行为或体育活动形成爱的心理倾向。学生的体育学科性兴趣应该具备六大特征:1)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极强的探秘与好奇心理;2)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长;3)每项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都能依据自身条件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挑战目标;4)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运动技术学习以外的课堂形式与教授方式变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少;5)能采用恰当的身体练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发展具有专长运动项目相关的身体素质来满足个人的运动爱好;6)非常关注与自己专长相同的体育运动最新的运动赛事和运动成绩。

2.1.2对体育学科教学情景性的兴趣

教学情景性的兴趣指的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对学习者的吸引效果。学生受体育学科教学情景性兴趣的影响因素是:1)教学内容、活动方式是否具备新奇性;2)教学内容、活动方式是否具有挑战性;3)教学内容、活动方式是否给学生探索机会;4)教学内容、活动方式能否给学生获得即时愉悦性;5)教学内容、活动方式对注意力的要求。课堂上的情景兴趣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体育课的学习中,但这种兴趣产生的动机是短暂的、效果是有限的;学科性兴趣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体能,其效果是长久的。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性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随着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健康价值观的形成,那种有利于日后所需的终身体育发展与身体健康成长所需的体育学科性兴趣才会慢慢的形成。所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除了在形式上下工夫以外,更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性兴趣,使之在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对体育的终身兴趣。

2.2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其中也包括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获得等。相反,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树立这样的学习信心,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克服生理、心理惰性后的成功感,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如:教师可采用“目标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运动的初步体验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尝试学习学习提高”等不同层次的乐趣,一步一步地加深运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2.3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体育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进行了适度的身体负荷时,他们的身体就会体验到适度运动后的愉悦感,这种适度既不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特别是当前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课外几乎没有运动时间的情况下,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组织合理的体育学习内容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要素。

2.4利用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和同学对一个学生进步的认同是对其后继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出色地完成一个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5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人际交流是方便自由的,如果再通过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与对话交流的乐趣。既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如:采用“小组学习”形式,由学生协商确定学习目标,进行组内分工协作,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同思考和对学习成效进行相互评价。这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在竞争、协同行为中的乐趣体验,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上一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指导能力培育研讨 下一篇:剖析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