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衔接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13 12:26:20

高职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衔接因素分析

[摘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服务专业教学的同时,应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语言能力支撑。文章探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职业英语教学衔接中的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构建等问题,以此分析职业英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和发展途径。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公共英语 职业英语

[作者简介]李万敬(1970- ),女,江苏阜宁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江苏 南京 21004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衔接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JSJG49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17-02

2009年1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要求》(试用稿)由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工作平台网站。《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并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行业阶段。这实际上是为英语教学指出了职业化方向,指明公共英语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实现向职业英语的渗透和衔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化,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更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而当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过于注重语言基础,所教授内容和中学知识大量重复;应用性不强,较少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和学生就业岗位脱节;应试倾向严重,教学多以考证为目的,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如何实现公共英语向职业英语的转换,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研究。本文所探讨的职业英语 EVP(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的定位是公共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业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的过渡阶段,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职业英语是职业和工作岗位中所需要使用的英语,以应用性、实践性为特征。职业英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它以公共英语为基础,没有公共英语,职业英语教学无法开展;而职业英语又为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和预备工作。专业英语是职业英语的升华和提高,更注重理论性和系统性。笔者认为,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衔接,在教学上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储备

职业英语教师虽然不需要具备非常精深的英语以外的专业知识,但对学生毕业后所需要面对的专业岗位群和学生的就业环境应有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应该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涉外交流中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当前多数英语教师虽具备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专业知识缺乏,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群及岗位要求缺乏了解,授课中专业需求无法和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逐句翻译,不求甚解。学生难以忍受此教学方法。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虽广而深厚,但传授语言知识的技巧不足,难以有效输出,有些专业教师也缺乏企业锻炼经历。因此,职业英语教师素质要求较高,较难遇到合适的从业人员。若能使语言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能了解一些企业文化,对学生来说会受益良多。

对目前的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尤其是理工类院校,具备语言知识背景而又对本学院专业能真正了解的师资可遇不可求。而高职院校现有的英语教师,脱产进修受各种条件限制,并不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工科院校中,寻找适合语言教师的进修项目也是不现实的。比较可行的方式是英语教师利用本学院现有的资源,向专业教师学习,并能够寻找机会,到企业担任翻译等工作,以此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各类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在引进人才和制订师资培养计划时,如能加大对职业英语类教师的引进力度和对现任教师的培养力度,将会逐步累积和培养后备力量,为本学院的发展积聚人才。职业院校中,“双师”型的英语教师较少。如能通过引进企业人才或委派现任教师进入企业培养等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则无疑对职业英语的教学大有帮助。

二、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与突出职业特色

反映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是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而英语课程设置在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石的宗旨下,也应以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为前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终生学习的需求提供助力。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只开设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第一学期16周左右,第二学期的课时一般在12~15周左右,均为周4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和职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差别很大。比较适宜的课程设置应该是两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打好基础;一学期的职业英语课程,拓展提高职业英语交流能力;一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实现以英语促专业学习的目的。

此外,课程设置中,除指定必修课程外,可考虑根据学生需求,开出实用型的职业英语选修课程,如职场英语、求职应聘英语等。也可在课外组织职业英语兴趣小组、职业英语竞赛等活动,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营造职业英语学习氛围。从教材开发的角度而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依据。职业英语的教材开发,英语教师应和专业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这类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针对特定的职业群来编排设计内容,反映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家学院开发《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在研究岗位群的前提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融合岗位的涉外交流技能和适当的阅读翻译能力,用典型的涉外工作场景引领工作任务,语言仅仅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和必备条件,较好地体现了工学结合要求,也为各类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各高职院校可依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开发本行业、本专业的职业英语教材,然后逐渐修订。也可联合同类院校,组织多方力量,共同开发本行业的职业英语教材。教材的开发和修订,应依据行业的发展和岗位要求的变化而进行。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的方法都会使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课程设置失去意义。

三、英语课程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职业英语的教学情境,应该能够体现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突破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黑板加粉笔或简单的多媒体展示的模式,和学生的就业岗位相联系。教学中,可模拟涉外交流情境,创造典型的工作场景。部分课程可直接进入工厂、企业、实训室、实习基地进行,让学生接触职业英语应用环境,感知语言交流的关键要素。教学中也可以用多媒体模拟企业或就职岗位的工作情形,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这也是教学情境职业化的有益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构建的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能使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基础英语知识向职业英语自然过渡,形成背景性经验,为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语言技能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俊波教授主编的《新职业英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该教材的设计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环境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关注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存。每次课都可以用职业英语相关技能解决一个工作问题,每单元都设计了Mini-project和Presentation等内容。这样的单元教学,以交际情境为核心设计语言交流内容,摒弃了以相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为主线组织材料的方式,以模块的形式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

职业英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符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要求。而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有效衔接,则除了师资培养、教材开发、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改变外,更需要教与学评价机制的改变、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和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11(6).

[2]刘香萍.职业英语渗透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2).

[3]宋学敏.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河南教育,2007(4).

上一篇:试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机制建设的动因与对... 下一篇: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