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南

时间:2022-07-13 10:13:25

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南

初三备考的师生都很关心2011年的中考作文将会怎么考、考什么,希望能够准确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前的中考作文命题不管如何丰富多彩,都必须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方面的精神理念,以期对写作教学产生良性导向作用,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议可发,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并回避日常教学中的常见题目,努力规避宿构,保持一定的命题新鲜度。

一、题型走势

上一轮中考作文命题改革浪潮出现在新世纪之初,主要是新课改刚刚起步之时。为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新精神,广大命题者纷纷放弃命题作文、毕命题作文这些具有较具体的审题要求和较强的写作束缚的非开放式题型,而选用话题作文。到2003年。话题作文一度占全部考区的65%,占据绝对领先位置。此后,话题作文因为容易套作和宿构,并对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大家开始对话题作文进行了反思:但是大家对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是对话题作文和传统命题作文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思辨和调整,这种思辨和调整体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上,则表现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组合的选题作文受到了青睐。到2005年,选题作文占了45.2%,这充分体现了中考作文命题者对作文开放性的难以放弃。

到了2010年,上述中考作文命题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良”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命题作文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则明显式微,处于零星点缀的地位。此外,半命题作文因其对开放性和限制性“天生”兼顾的特点,日受青睐,成为“唱主角”的命题作文形式的绝佳配角,共同占据了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尽量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创设宽松的环境,尽量减少限制和束缚,这是未来将长期坚定的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但是,类似话题作文过度开放的命题范围和过于宽松的写作环境,,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作文题目过于开放,如何避免宿构?如何按照统一标准恰当评分?由于过度开放引发的这些问题,肯定会影响考试的公正公平。或许是基于提高考试信度的考虑,或许是引导广大教师要回归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训练的需要,或许是话题作文到了顶峰之后的一种很现实的命题思路突破,命题作文的强势回归成了中考作文命题发展的一种必然。

展望未来中考作文命题,基于大的趋向和很多考区“三年一调整”的惯例,笔者认为,将会出现如下情况:

第一,总体上呈现“大稳小动”的局面。中考作文命题在题型上很少出现颠覆性变化、连续两年以上不停变化的情况,这对保持教学的连续性有好处。所以,对于备考的师生来说,要着重练习好本考区上个年度的题型。但是,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比如。在构成题目的语言形式上、在题目内容的指向上、在题目导语的呈现方式上等,还是会有所变化的。预计命题、半命题所占比例还会略有提高,但不会有大的变化;选题作文第一的地位有所下降,会更多地出现命题、半命题题型:命题、半命题考区会优先考虑继续选用原先的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要做好命题、半命题的备战工作。

第二,两种点缀性题型会长期存在。一是新材料作文。2010年中考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材料作文,如天津市和湖北武汉市的中考作文题,这显然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中新材料作文占据主流这一趋势的影响。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机率较高,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材料作文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二是小作文。其具有地区连续性,在江西、湖北武汉、襄樊、荆门还有山东烟台、江苏常州及无锡等考区试卷中经常出现。因此,这些考区的考生要有目的地练习文章修改、据观点写小议论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

二、内容预测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我成长”类。基本做法就是在命题作文中常以“我”为中心拟定,比如“我的特长”“为自己而骄傲”“我们这些人”等。又比如,以“成长”“第一次”“秘密”“个性”“离开”“朋友”“故好准备”“实践能力”等为话题作文,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因为他们体会最深,感受也多,所以容易下笔。

二是“素质情感”类。比如以“感受快乐”“喜欢”“兑现诺言”“美德”“珍爱”“吃苦”“合作”“心怀感激”“追求”“宽容”“体谅”“温暖”“友好”“满足”“健康”等为话题写作,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生活”类。比如以“奥运”“和谐”“交往”“贫困”“公开”“帮助”“关注”“动力”“扶持”“读书”“家”“回忆”“学习”“水”“世博”“地震”“低碳”等为话题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放眼社会生活。

四是“想象创新”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但是,这类试题如果处理不当,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就会助长“假、大、空”风气的盛行。命题要有利于写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风雨之后”“阳光”“风景”“新”“门”“结果”等试题或话题,就能够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想像中创新,在创新中展示风采。

三、备考指南

那么,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该怎样复习备考呢?

(一)从内容上准备,那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类、情感体验类、品德修养类、想象创新类、社会生活类、哲理思辨类、科教体育类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时事、故事等素材。

(二)从题型上准备,我们要根据本考区的常用题型,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并进行认真训练。比如,应对命题作文,就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而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 还有空白,呈残缺式,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紧扣题眼,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词语的含义,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角度。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这样,才能扬已所长,掌握主动;对于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哪一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时间,赢得主动,选题的原则应该是选易不选难,选熟不选生;应对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根据材料的内容、提示和要求去提炼中心,立意表达。

(三)从方法上准备,我们可以进行下列训练:

1.选材鲜活

我们周围的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因此,同学们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要“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为作文引来一股股灵动的时代活水,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当然,我们大可不必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新鲜、有意义的事,也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和谐社会建设,玉树地震,北京奥运会,新农村建设,两岸交往,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新中国60周年华诞,西南干旱,低碳生活,校园安全,等等。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值得关注,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材料,从而写出时代性强的鲜活文章。如四川达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喜看家乡新面貌》,作者在文章中以欣喜的心情和生动的文笔描写了家乡的新貌:坦荡亮眼的水泥路面,崭新气派的新村住宅,生意兴旺的农村超市,拥有电话电脑的村主任办公室……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奢侈”生活如今却实现了,用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变化之大,体现了“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的主题,读罢此文,让人如沐春风,倍感自豪、幸福。

2.构思独特

或者用以一条彩线将体现文章主旨的各个材料串接成文的“冰糖葫芦式”,或者采用一问多答、多问多答的问答对话式,或者将多个存在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连缀成篇的蒙太奇式,或者采用叙写三四件事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三水并流法”,或者采用以重点句子的反复出现构架文章的回环反复法,等等。这些新颖独到的创新设计,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如杭州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友善》,正文之前以“题记”的形式亮出行文的主旨:“友善――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照亮了一方心田。”如诗的语言让人赞叹,正文中,分别以“挨骂”“温暖”“回声”为小标题,记叙三次错打电话得到的不同对待方式。围绕“友善待人”这个主题,文章借用小标题形式,描述了三个片段,构思中展示了独特。

3.反面切入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正面反面都在其话题范围之内。若要构思立意新颖,可从反面思考,“反弹琵琶”。很多传统观点,一经逆向思维。往往会别开生面。譬如大家通常认为,要取得成功,就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放弃;而你如果反弹琵琶,提出: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放弃。此处的“放弃”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目的,就要目标专一,信念坚定,放弃很多美好的享受,放弃安逸的生活;二是追求成功,就要善于在苦苦追求目标而不得的时候,理智地放弃,比在碰到“南墙”后还不肯回头更有智慧。相信,这样的主题定会令人耳目一新,给人启示多多。此法的特点是观点新颖独特,卓尔不群。当然。运用此法要以切合实际为基础,否则立意就会失去根本,有悖真理。如福建省宁德市中考满分作文《感谢清贫》:“我”是家徒四壁的贫困户的子女,有个好朋友坚持要到“我”家。到了“我”家,“我”心里正在为自己家的清贫感到内疚,没想到好朋友竟然非常羡慕“我”用废弃物亲手做的手工艺品,跟“我”妈妈夸奖“我”家里书多(实际上书很少,因为我是借书阅读)。在朋友真诚的夸奖中,“我”突然明白了:清贫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苦难、困难,但是,清贫也是一笔财富,它逼着你发奋,逼着你自立,逼着你成长。“我”要感谢清贫,“我”要拥抱清贫。文章标题就非常醒目,能勾起我们阅读的欲望。在一个追求富裕的大环境中,在一些人还轻视穷人的氛围中,此文作者的感悟是很有警世意义的。正因为作者们在立意上“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体现出“意必己出”的个性,其文以新鲜、独特的面貌脱俗去套,振聋发聩,叫人拍案称奇。

4.融注真情

中考作文大都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即通过写作,考查同学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个性化的情感,是作者独特的心灵之声,是拨动读者心弦的全新武器。在考场作文中,我们若能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典型的真人真事作为文章的材料,写起来便会文如泉涌,一气呵成,读起来也会如行云流水,一脉畅通。因为这些真实、鲜活的人和事容易触发我们的写作灵感,抒发我们的真情实感,也容易感染、打动阅卷老师,触动阅卷老师的心灵,从而获得高分。如湖北中考满分作文《给梧桐的一封信》,小作者以书信体叙写了自己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在梧桐树下嬉戏玩要的情景。“雨中梧桐是最动人的。细密的雨丝在大的梧桐叶上跳跃成一片晶莹。我们就在雨中跳啊,唱啊,一直疯到奶奶把我拖回家时,手中还持着那片梧桐叶。”这份带着乡土气息的童趣,这份自由快乐的友情,给很多未曾感悟过这些的读者以全新的体验。

5.文体另类

所谓的“另类文体”,是指避免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而运用童话、寓言、戏剧、小说、诗歌、新闻、书信、日记、广告、故事新编、法庭纪实、实验报告、对话访谈等作为表现形式。由于有了“文体不限”的说明,使得众多另类文体纷纷登台。例如,面对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题,一考生仿照药品说明书的写法,从“主要成分”“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三个方面阐释了“交往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的道理。这种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形式起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良好效果。

6.书写规范

近年来,大部分地市中考都是采用电子扫描的方法在网上阅卷,这对书写要求更高,书写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作文得分,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写字训练,过好写字这一关。

上一篇:让课堂因为学生而精彩 下一篇:校长应善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