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3 04:25:21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跨上网络快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不光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也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如今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成超文本形式,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信息技术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有效激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必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文也不例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吸引人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善于动脑,经常变换不同的方式,以新颖有趣的导课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信息技术在此时就能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例如:在开始学习《自选商场》时,笔者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就给学生出示了自选商场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自选商场。接着,又让学生和笔者一起表演“妈妈和孩子”去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搜集资料,引领创新

常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字典等。这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多种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互动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到很多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如Word和图片处理工具,能帮他们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创作,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创新能力。在《金色的鱼钩》阅读教学后,我们开展以“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互联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依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因、发展和结束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的从类型线索――人物、事件、自然地貌等角度进行归类。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2个线索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会了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用图片、数据等具体资料加以援证。有一组学生的电子卡片名为“艰苦岁月”,他们以红军瑞金总政治部旧址那栋极其简陋的泥房,以邓小平同志简陋的的办公室兼卧室为证,以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兴国县当时全县23万人口就有8万多人参加了红军,其中牺牲了2万余人这一具体数据作为长征艰苦性的例证。还有一组学生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川西山地的风景图片中观察到,那里的风景虽然优美,但地势险峻,水流急,高山险,现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六七十年前,体会红军经过此地何等不易,进而激发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三、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育论》中说“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他强调通过感觉获得知识,重视直观教育,强调儿童认识一切事物、艺术和语言。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视觉心理对学生认知发展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如:平原地区的学生对《瀑布》一课缺乏生活感受,而《草原》一课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描述的情境他们的想象也很难到达。课文中的几张图片无法使学生很好的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远程资源或网络资源,把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资料融合,把静态变成动态,创设出集声音、画面。颜色、音乐于一体的课件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深入探究,德育渗透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注意挖掘教材和学习资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时也能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如教学《冀中地道战》《我的战友》《向往奥运》这些课文时,学生就会问: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日本人为何还能如此横行?中国现在富强了,为什么没有举行一次奥运会,要等到2008年才有?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多方面、多角度一起深入探究,并适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又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的“英勇跳崖”部分时,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并仔细体会和品析,然后指五名学生到台前进行表演,看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高尚品质。接着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最后教师用非常富有激情的语言说:同学们,你们看了五位同学的表演和这段电影,此情此景,难道不想对五壮士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有的慢慢举起小手,泪流满面地说,“我这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有的捏着小拳头,非常愤怒地说,“日本鬼子太可恨啦!五壮士太伟大了啦!五壮士你们听着,我们长大了一定要为你们报仇!”小学生的语言虽然童气十足,但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虽然图像信息是生动的,但语言符号是抽象的,通过学生的“读、看、思、议”品味到什么是恨什么是爱。这种“恨”与“爱”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品味到的。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借助地域资源优势 打造绿色学前教育构建节约型...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