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刑事没收程序及启示

时间:2022-07-12 09:44:31

英国刑事没收程序及启示

【摘 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国家,并且该程序在英国也得到了充分完善地发展,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明确了受案范围、建立了“犯罪生活方式”标准。而我国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刚刚确立,存在程序性质、适用范围不明、第三人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借鉴英国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调整举证责任、明确适用范围、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没收程序;举证责任倒置;犯罪生活方式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合国于2003年10月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应此公约的法制建设,我国2012年刑诉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此条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这对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保护人民合法财产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英国刑事没收程序的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最早起源于古英国的普通法,具体而言,多数人认为是英国的赎罪奉物制度。根据该制度: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国王、臣民死亡的无生命之物都应当没收给国王,即使该物之主人没有罪过,原因是该物本身已对上帝构成一种亵渎或犯罪。

到了现代,刑事没收程序在英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71年,英国国会通过《贩滥法》,规定法院可以追缴任何与犯罪有关的财产;十多年之后年颁布的《贩毒法》又授权法院可以向犯罪人的财产没收令;到了1988年的《刑事司法法》又将没收范围扩大为非犯罪以及部分特定的犯罪,并对没收的数额加以限制(不得超过犯罪所获收益);随后《1990年刑事司法(国际合作法)》将洗钱犯罪囊括于刑事没收程序中;最为重要的立法是2002年1月24日,英国国会通过的《犯罪收益(追缴)法》,该法明确规定了刑事没收程序的受案范围,同时还创立了将刑事、民事没收程序全部包含其中的资产追缴系统机制。

纵观英国刑事没收没收程序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得得出以下特点:(1)没收程序针对的对象逐渐扩大。从建立之初仅针对犯罪发展到现今包涵洗钱、走私、恐怖主义及其它特定犯罪。一方面说明程序的逐渐完善,另一方面也表明现代司法的复杂性,无论是经济领域、社会秩序领域、或是公共安全领域的犯罪都已经成为现代司法的重点关注对象;(2)寻求刑事、民事的统一。没收程序是针对犯罪收益的程序,单纯的刑事追究会带来许多不便。并且过度强调没收程序的刑事性则会引起诸多问题。所以,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寻求刑事、民事的合作,在高等法院引入民事没收程序①,使没收程序能都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二、英国刑事没收程序具体规定

(一)启动条件

英国刑事没收程序适用的前提是刑事诉讼成立,除法律有另有规定外,被告人在被判处有罪的情况下,经检方或者资产追缴局局长申请,法院院长才能签发没收令。而此没收令的签发必须由刑事法院法官作出,治安法院法官无权签发。治安法院法官若认为应当没收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必须将案件移送至刑事法院,由刑事法院法官作出决定。

(二)受案范围

根据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的规定,英国的刑事没收程序适用的范围主要有:贩卖罪、恐怖主义罪、洗钱罪、贩卖武器罪、侵犯知识产权罪、贩卖人口罪、走私罪、敲诈勒索罪和组织罪。

(三)操作流程

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规定,若犯罪人在定罪后逃匿,则可直接适用刑事没收程序;若犯罪嫌疑人未被定罪,则可在其逃匿两年后,检察官或资产追缴局局长可以向刑事法院提起没收犯罪收益的诉讼。法院在受理前,应首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犯罪生活方式”,即犯罪嫌疑人犯有诸如贩毒罪、走私罪等罪行,该罪行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并从该罪行中获益;或是犯罪嫌疑人有3个或3个以上罪行并从中获益,获益的数额达到5000英镑以上的,可认定为具有“犯罪生活方式”。一经认定,法院就会确定可追缴的财产数额,作出没收财产令。

(四)被告人在没收程序中的责任

英国的刑事没收程序针对的对象是被告人的犯罪收益。若被告人在审判中被认定有罪,则其所持有的财产就会被认定为非法财产,被告就有责任证明其所持财产的合法性,这点不同于一般刑事诉讼程序的不得自证其罪的原则;其所适用的证明标准是“优势证据”,即控方只要在审判中提供稍有优势的证据,就可证明辩方的收益是非法的。同时英国的刑事没收程序也剥夺了被告人沉默权,被告人不得以沉默权对抗其举证责任。

三、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性质不明

关于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虽然我国的没收程序规定于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但其实质上是一种针对财产的特殊程序,类似于民事诉讼的财产执行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贪污贿赂罪中,被告方的涉案财产通常是巨额的,若此时适用刑事审判的一般原则――公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审判法院须“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则会大量增加公诉方和审判方的工作量,降低司法效率,并且全部得到涉案财产为非法财产的证据也是不现实的。

(二)犯罪所得没收程序受案范围不明

我国的刑事没收程序适用范围是特定的,即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国家立法机关基于初步建立没收程序的审慎态度,只明确列明了两个受案对象,但又为了在实践中增加程序适用的灵活性,又在条文中写明了“等重大犯罪案件”的字样。何为“重大犯罪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刑事诉讼法》所做的解释,“重大犯罪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是在省级行政单位或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犯罪案件。虽然对“重大犯罪案件”做出了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也是一种含糊不明的解释。同时贪污贿赂案件和恐怖活动犯罪案件是否也适用“重大犯罪案件”的限制也是一个争议。

上一篇: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差异及政策建议 下一篇:浅析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