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替米沙坦\氯沙坦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减退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时间:2022-07-12 08:13:24

比较替米沙坦\氯沙坦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减退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510160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3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0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变化。结果: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和氯沙坦、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改善糖代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高血压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2.064

在ESC/ESH和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均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确定为一线降压药,但不同的ARB药物除降压作用外却还有各自独有的作用,如氯沙坦能降低尿酸,缬沙坦能改善。而替米沙坦是选择性过氧化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可以调控糖、脂肪生成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sup】[1]【/sup】。故临床医生熟悉了解ARB药物的额外作用,可在处方降压药物时有目的地选择用药以期获得更多的额外治疗效果。本文旨在观察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对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是否优于其他ARB药物。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6月~2009年6月符合高血压合并IGT的门诊患者共9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IGT诊断标准按《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对ARB类药物有相关禁忌或过敏。

方法: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美卡素)40mg/次,1次/日口服,B组患者给予氯沙坦(科素亚)50mg/次,1次/日口服,C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安博维)150mg/次,1次/日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0周后分别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变化。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血糖、胰岛素变化:经治疗后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和氯沙坦、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90例患者中4例轻微头晕,3例轻微干咳,但不影响治疗。未见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肝功能异常等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近年来有报道观察发现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系,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及腹型肥胖等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IGT的中心环节【sup】[2]【/sup】。本研究表明对高血压合并IGT的患者,替米沙坦治疗20周后,血糖、胰岛素均明显下降,替米沙坦除具有降血压作用外,尚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有研究结果表明在RASS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sup】[3]【/sup】。RASS的激活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也可以通过增加血管紧张素原、AII和AT1受体的表达来刺激RASS,促进胰岛素抵抗病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替米沙坦是临床一种有效降低血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药物,但与其他的ARBS药物不同,替米沙坦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化学结构上有一定的同源性。替米沙坦是惟一一个在治疗剂量可激活PPAR-γ的ARBS药物【sup】[4]【/sup】。氯沙坦、厄贝沙坦虽然可以通过阻断AT1R抑制RASS系统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改善葡萄糖代谢,但却不能激活PPAR-γ。所以,替米沙坦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明显优于氯沙坦和厄贝沙坦等其他ARBS药物,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合并IGT患者。

参考文献

1 Benson SC,Pershadsingh HA,Ho CI,et al.Identification of telmisar tan as a unique angiotensin lI 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selective PPAR-γmodulating activity[J].Hypertension,2004,43(5):993-1002.

2 Abhiram P,Arshed A,Quyyum I,et al.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d ang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Circulation.2004,110(11):1507-1512.

3 Velloso LA,Folli F,Sun XJ,et al.Crosstalk between the insulin and angiotensin signaling systems [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6,93:12490-12495.

4 Clasen R,Schupp M,Foryst―Ludwig A,et al.PPARgamma-ativating angiotensin type-receptor blockersinduceadiponectin[J].Hypertension,2004,6(1):137-143.

表1 3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sup】①【/sup】P<0.05;与氯沙坦组比较,【sup】②【/sup】P<0.05;与厄贝沙坦组比较,【sup】③【/sup】P<0.05

上一篇: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观... 下一篇: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3例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