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广播音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7-12 07:50:51

媒介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广播音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本文指出了媒介融合给我国西部地区传统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分析了传统广播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四重四轻”的教学瓶颈,以陕师大为例论述了广播音频教学的创新空间和实践问题,认为广播音频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传播能力和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播音主持;音频教学;创新实践

近年来,全国播音主持专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拥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已不少于450所。随着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广播媒介受到巨大冲击。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各高校特别是东部地区,正在对培养广播播音主持人的教学方案不断改革,运用新的教育技术配合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教学理念,是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以期使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快更好的完成“媒介融合”技术条件下的信息传播工作。

一、媒介融合为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浦尔教授提出。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纳切松(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根据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为媒体带来的变化给媒介融合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SUN微电子公司的老板杰尼尔森在《传统媒体的终结》一书中预判:“未来的5到10年间,大多数现在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他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广播媒介与新媒介的资源融合,是数字化后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的普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受到严重的挤压。我国广播听众大量流失、老龄化程度、受众层次低等问题,在我国西部地区各级电台都非常明显。虽然广播具有伴随性、便捷、收听设备成本低、无空间限制等较多优势,但广播媒体听众缺乏节目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使受众更愿意选择互动性强的网络新媒体。媒介融合后的媒体界限逐渐模糊,对于分工性不强、受众层次偏低、制作成本低廉的广播媒体来说,从业人员特别是有声语言传播者将面临岗位压力、技术门槛、个人能力拓展的全新挑战。

1、媒体界限的模糊使未来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竞争压力加剧

随着新技术手段的逐渐运用,在很多广播电台的部分频率开始通过网络使用声画同步传输的方式播出节目。这使得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的界限正在模糊,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的现场与直播间的工作地点区分也正在淡化。原有广播主持人的工作岗位将受到电视、记者、编辑的多重竞争。目前很多广播和电视频道都要求主播具有记者的从业经验,电视、广播、网络从业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节目定期考核末位淘汰制,一旦某个节目在一个时期内的名次落在全台节目的最后几名,按照规定整个节目将停播整改,届时主播、记者、编辑等节目主创人员也将进行统一排名,名次定位主要依据受众的调查和网友评分,不合格者下岗分流。陕西广播和电视台合并后规定,不允许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向电视跨界做节目(个别非常优秀者除外),但电视工作者可以进入广播从事相关工作,原因就在于传统广播人才无法完成带有视频输出的有声语言传播任务。这些都充分说明未来大众传媒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残酷竞争。

2、新技术手段对广播主持人提出更高要求

新的广播节目传输设备正在不断更新到各个台里,数字音频工作站已经在各台大量普及,主持人面临技术手段的掌握和运用的全新挑战,特别是新技术对节目的影响力日趋加强的今天。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电台在使用的名为“Cloud Stream”音频字幕提示软件在使用中效果良好,可以大幅简化主持人在节目播出时的操作,从而提高节目的播出效率和质量。其主要功能是把播讲者的文字和音频串接在一个平台下,主播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迅速的点出要播出的音频。但缺点是技术门槛较高,掌握起来需要一定的电脑知识,所以在我国的其他省份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稿件。另外,新的广播节目传输设备使节目的保真性和实时性更高,从而对主播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多种媒介传播特点对广播主持人个人素养提出新要求

播讲者不是坐在直播间单纯的话筒架子,需要采集、编辑、评论、播出各个环节的全面掌握。许多电台的主播是被直接派往新闻现场一线进行采访报道的,他们不像电视主持人那样有专门的摄像保障技术手段,很多情况下是单兵完成直播任务。这要求主播不仅要自己写稿件,还要进行稿件口播配音、设备操作、音频的编辑,必要时进行现场采访与互动。这对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播音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而且主播的个人素质如采、写、编、评等能力需要不断拓展。目前全国北京、上海、广东部分电台实现了卫星电话同步现场连线。陕西电视台FM999都市快报广播版以3G形式,进行现场声画同步电视、广播实况直播,用以报道突发新闻事件。这要求主播必须在现场完成的语言组织、表达、评论、互动等工作,没有全面的业务能力很难完成报道任务。

二、传统广播播音主持的教学瓶颈

当前西部地区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培养广播播音主持人才方面问题突出,各高校沿用的广播播音主持教学体系,基本是中国传媒大学在十几年前根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的发展总结编定的。[2]主要问题是原有的广播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式和当前的广播节目的内容、表现形式、媒介环境、受众状态出现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语言表达形式,轻节目表达内容

语言的表达决不简单是语言本身的问题,[3]在传递概念、情感、思维等活动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现在大多数高校播音专业的语音、发声、表达课程比例超过语言内容的分量。学生在专业教学中误认为在广播播音主持只要字正腔圆、声音明朗大方就可以完成节目。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广播人才制作出的一线节目内容容易走入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使传播内容无法在播讲者的传播过程中全面深入展现,导致传播失当。

上一篇:关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发展思... 下一篇:“5S”管理在文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