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1 06:59:58

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 趣味性教学 情感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度强调语文学习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使语文课堂变得平淡无奇,呆板无味。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教学目的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

具体来说,创造趣味性语文课堂,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在营造课堂趣味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试想,一个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结合自身的个性,发挥独特的个人魅力。“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语文教师,即使年龄、学历相同,但是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才情、特长等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所以不同教师的语文课也该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套用,每个教师该找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凸显在语文教学中。教无定论,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凸显个人语文特色。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如果以上都不擅长,那么尽量真诚,同样可以打动人。

总之,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各方面都应尽量显示出其个人审美风貌。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还应动手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以学习说明文为例,从传统教学中,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往往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说明文的实用性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更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教学中应尽可能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书中单调的文字便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生活中运用,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努力促成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我们的教育很多还都远离了情感。教师“肢解式”的分析,取代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冷静而客观的讲解使作品变得索然无味,没有情感而言。这样的结果是使所有学生的眼里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所有的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亦一样。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还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可以说,“情感”是否“共鸣”,是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讲课冷冰冰,无一丝暖意可言;像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神。这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融、和谐统一,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读,去品,从而进入文本。这中间,教师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的。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学会“煽情”、魅力四射的人。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杨屯中学)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下一篇:强化职中语文的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