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11 05:00:39

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研究

摘要:当今,设计与绘画不再是两个没有交集的学科,设计的理性与艺术感性相结合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是武星宽教授的绘画作品,还是设计作品,都具有一种独创性。其绘画作品通过水墨重彩的技法和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中的“似”来传达大象无形的见解;而其建筑设计,通过对历史的理解,解构具象来表现拥有着无上古风的景观建筑。分析武星宽教授对于艺术和设计的独到见解,来感受老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他对蒙元文化的爱。

关键词:武星宽;传统美学;浓墨重彩;景观建筑

武星宽教授通过多年对传统绘画、建筑设计、景观雕塑设计与设计美学的研究,完美的将艺术中的感性与设计中的理性相结合,强调了学科间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试图通过这种将中国传统绘画与富有名族特色的景观建筑的结合来引导出一种崭新的设计美学理论和一条独创的设计道路,从而指导年轻一代的景观建筑设计师,为中国设计美学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武星宽教授能拥有其独特的对美的见解,是因为老先生所生出的年代和他所生活的草原环境,从艺术家的角度而言,创作的灵感更多是来源于其对生活的理解,而创作的过程是读懂所研究对象的形态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创作风格和设计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偶然,是对于人生的积淀。

一、绘画中的大象无形

中国画中的诸多形态并不是写实,更多的为写意。而写意中的各种意向、迹象以及形象的形态,在瞬息万变的过程中,都拥有一种无法描述的感受。很多的都是通过静态的亦或是抒情的画面,来描绘如同风撩过草原此类的动态景色,通过画面中的“形似”与“神似”,来激发内心的情感。创作主题又该以什么样的形态来描绘观照的客观对象呢?中国传统绘画中大多都是通过写意的手法来表达客观对象,主要传达一种“形似”与“神似”的感受,而其中的“似”是重点。大象无形,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武星宽教授则是将自己对美的认知和这种哲学观念想融合,色彩也好,构图也好,线条也好,交融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绘画技巧。通过这种“似”的意境,来描绘故乡的景色,通过画面来讲述自己与草原的情感,都是他对故乡的思念,对于故乡美的认识。对于美的认知是有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的。同时,对于美好事物的把握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地点对美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在创作中的处理还会透露一丝悲伤,沉重的、沧桑的同样也是一种美,人生的经历促使了这种对美的认识的形成。武星宽教授众多绘画作品中的《天光吉地》中则是用朱红和墨来组成画面中所想表达的客观对象。大色破大墨,老先生画中所采用的朱红、大红、牡丹红等颜色都太过鲜艳,则需要通过对墨的把控来破之。而墨分五色,对于水分把控到什么程度,色块的大小程度,以及可以达到的效果,这都是一个经验之谈,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的技巧和对所用材料的长期研究才能达到的程度。通过大色的创作手法,给予一种冲击从而演变成为视觉感受上的冲突,冲突过后,通过对墨的掌控来平衡画面,没有冲突就没有平衡,两者就宛如光与影子一般相互依存。而武星宽教授很多画面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两者之间相融的这种处理方式也非常的协调。武星宽教授画中的草原虽有着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子,尤其是水墨的构成技法与对富有张力的颜色的把控,画中描绘的是一种大空间、大意境。与现代画派风格不同的是,在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幽静,一种深邃的空间。笔墨随时代,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无论年轻或是年迈,都会通过绘画中表达出的情感来呼唤自己心中最深处的感受。从武星宽教授作品的画面中的笔触、颜色、色块的组织,我们不难从中读出沧桑、凄凉、期望,这些感受会通过画面传达给人们。艺术作品可以激起人们原本平静的内心,也许只是一点点涟漪,但涟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会掀起轩然大波,从而激励设计的灵感。

二、设计中的无上古风

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和百家齐放的建筑文化传统的中国,怎样良好的传承和吸纳以往的建筑设计文化的精髓并设计出地方特色现代化建筑,是设计师发掘、体现建筑的文化性时所要面对的研究问题。近几年,可持续性建筑的概念逐渐成为人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更多注重的应是与自然相结合。古往今来蒙古族民一直生长在自然的环境下,一直与大自然维持着共生的协调关系。在蒙古传统建筑中,蒙古包就是最好的体现,它有着与生态环境和谐相生的特点,往往会出现于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而当地传统建筑的淳朴美体现在能与环境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表现在外在结构上的结合,更关键的是建筑自身与环境的相生关系,即建筑依靠自然的能量提供源源不绝断的生机,而环境也能从建筑中吸纳兴旺的生命力,这在蒙古包与大自然持续发展取得了体现。武星宽教授的设计作品中的阿拉善盟地区的景观建筑设计,就是将建筑与文化与环境,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将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成果相交融,最后孕育出了独创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思维模式。从武星宽教授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景观建筑物的基本形是取自于蒙古包,但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在美感上得到了进步一提升,通过将民族符号进行解构,来作为景观建筑中的装饰元素之一。建筑自身便是对传统地方文化的产物,而传统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积累沉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不停地与不同的文化的冲击和容纳的环节中积累、沉淀、继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而武星宽教授在对民族文化的保留上做出了突破,蒙古包的构架是从元代时期开始,建筑上的民族符号便是从他们的图示中提炼出来,借用传统的、历史的、残缺的符号,整合、放大、取舍、变形、组合,最后才得出的形态,而这种形态中是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历史是需要回归的,但需要更多的是尝试,通过这种不停地尝试,来达到历史的与现代的共存,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共存。

三、大象无形与无上古风

武星宽教授不仅仅是在绘画亦或是设计上有所成就,绘画与设计原本是不相交的两个学科,但老先生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美的见解,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生出的年代和时代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有很多的环境,虽然现在看起来是美的,而在当时则有一种恐惧,而作为当时的感受而言,同样也是一种敬畏。我们可以从老先生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他所画对象的敬畏,也可以从他的设计作品中体会到他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对故乡文化的理解。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无法描述的意象,很多设计思维都在没有一个固定答案的时候形成的,这是画面亦是设计中想要达到的,问不清就是一种美,美是一种模糊朦胧而却又明确的意识形态。“问”这个过程就是艺术作品和设计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很多是没固定有答案的,没答案的事物才会具有美感。在绘画与设计上,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解法的,艺术是无解的,是可解不可解。武星宽教授的绘画中的常用色同样也会作为景观建筑中的常用色,而在绘画中展现出来的浑厚也有建筑的身影。他正是在这种虚和实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将虚实结合了起来。虚,是老先生对于人生的理解,是望不尽、问不完、说不清的人生哲理,在有限的形态中述说无限的情感。实,是老先生为了保留故乡的文化的同时,对故乡特有的构筑物——蒙古包进行革新,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使其在形式上得到升华,将历史文脉与文化气息注入了建筑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建筑构成形式。老先生在艺术和设计上做出的突破,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使一个建筑同时富有了现代感、历史、文脉三者,不仅在形态与空间上达到了和谐,也在形式和功能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会是今后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徐晓庚,陈晶.笔墨浑厚,画风简明——武星宽现代水墨画的审美特征[J].美术观察,2003(6).

[3]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4]汤超.浅析武星宽作品中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5]武星宽.武星宽现代水墨重彩作品集[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作者:王思豫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上一篇: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的应用 下一篇:现代设计的民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