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热捧高古汉传石佛 国内康乾藏佛猛追永宣

时间:2022-07-11 04:36:22

海外热捧高古汉传石佛 国内康乾藏佛猛追永宣

去年10月,香港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的成功,促进了中国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形成,以金铜佛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品遂引领拍场新潮,高成交率、高成交额催生了一股收藏投资热。今年上半年,内地佛像拍卖依然保持着迅速上升的态势。

今年前10个月,海内外市场的佛像拍卖呈现有趣的对比――国内藏传佛像继续攀升,海外市场则是中国早期石雕佛像屡创天价。内地以匡时国际、北京翰海为代表,专拍佳绩频传――明永宣佛像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清代宫廷造像价格亦成普涨之势;欧美市场上,早期石雕像成为重点。

受匡时国际和北京翰海的影响,持观望态度的拍卖公司不再犹疑,纷纷表示将在今秋试水。知情人士透露,有的公司邀请到了具有相当实力的佛像收藏家加盟。试想,拍场上的大卖家、大藏家摇身变为拍卖会组织者,市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更有传言,有的公司为了首发的佛教艺术品专场获得广告效应,对卖家实行零佣金。传闻无法证实,然而,这种山雨欲来的态势佐证了今秋佛教艺术品拍卖即将面临的问题――竞争更趋白热化!刚刚勃兴的佛教艺术品市场将步入动荡的多事之秋。

本月底,内地秋拍大幕开启,佛像拍卖的格局将会怎样?行情是否一如既往?永宣佛像的价格是否再攀高峰?鉴于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拍卖业界的从业者、收藏人士和部分佛教艺术研究专家,有的提供了专文,有的给出了指导意见,共同全面的回顾了近三年来纽约、伦敦、巴黎、香港、内地市场的情况,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具有一定参照意义的市场报告。

国内明清藏佛行情仍持续走高

赵强主导的匡时国际第二场佛教艺术品专拍今年6月3日挥槌,一举打破了数项纪录。首先是专场总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收获了10785万元,成交率86.7%;其次是首次在内地出现了成交价在千万元以上的金铜佛像――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以2750万元成交,明永乐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像以1485万元成交(天津文物公司2006春拍以300余万元成交);再次,首次成规模走上拍场的16件清宫六品佛楼藏品的高价成交,带动了清代宫廷造像的拍卖行情上扬。

记者现场观察,拍场人满为患,不得不增添座椅。第1号拍品至第80号拍品悉数成交,可见市场热度之一斑。从拍卖情况看,明永宣佛像仍是主流,天价佛像都出自这两朝。去岁秋拍时,本刊作为封面刊出的匡时国际拍品――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估价260万至280万元――遭遇买家激烈竞夺,经十数轮竞价后,以924万元被北京收藏家邢继柱请回。今年春拍,匡时国际推出的第1065号明永乐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像以1485万元成交;第1066号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500万元起拍,数秒内即叫价超过千万元,以2750万元被辽宁买家请走--两件拍品进入了历年佛像拍卖成交十强。第1110号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495万元易主。

6月25日,一西平措主导的北京翰海“经辨-金铜佛像专场”成绩菲然,70余件拍品成交超过80%以上,成交额5381万元。数件拍品进入今年春拍佛像成交前十名。明永宣佛像拔得头筹,原为台北鸿禧美术馆的明永乐鎏金文殊菩萨铜像以1009.12万成交,造型罕见的明永乐铜鎏金龙王菩萨像以604.8万元成交,17世纪末无量寿佛以690万元创康熙佛像拍卖之最。

今年春拍天津文物公司的佛像拍卖亦成交可观,6件佛像拍品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排在前两位的是清代佛像:铜鎏金的释迦牟尼佛像以 573万元成交,铜鎏金的四臂观音像以440万元成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内艺术品市场佛像拍卖肇始于天津文物公司,现在流通在市场上的很多精品都出自天津文物公司。因地域所限,天津艺术品市场不及北京、上海发达,未能引领佛像收藏拍卖的潮流。

其他公司也有部分佛像精品创出高价,如3月31日浙江钱塘以770万元成交的13世纪法界语自在文殊菩萨铜像,7月10日上海崇源以638万元成交的明永乐铜镀金莲花手菩萨像。

海外市场今年未见有高价成交的藏式金铜佛像。

在本刊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多年来为投资行为所主导,佛像行情陡升直接缘于2004年以后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骤冷。而书画版块原聚集的资金占市场总量的七成以上。投资资金依据逐利规律,自然而然地流向具有升值或保值的领域”,于是方引出了“当代油画强劲发力上涨,佛造像创出天价”。天津收藏家王刚分析,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也在增长,“一些原本与收藏无关的人,出于祈福迎祥的需要,花几百万元请尊有文物价值的佛像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在此前,虽不乏高价成交的佛像,但并未对整体行情产生影响,如2001年度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明永乐御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已创出了227万港币的高价。2004年,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尝试性地推出金铜佛像专拍,明清金铜佛像收藏渐成气候。

近两年来,市场对藏式佛像的追捧,与瓷器有着一致性:明代追永宣,清代看康雍乾三朝。有所不同的是,2006年永宣金铜佛像热潮滚滚,而今年春拍,在永宣造像行情继续走高的同时,清三代宫廷造像的价值已被藏家广泛接受,特别是康熙佛像的价格扶摇直上,这主要在于“清三朝的造像,虽然乾隆朝数量比康熙朝多,但精细程度不如康熙朝,生动、趣味性也稍逊一筹。”

海外市场高古中国石佛创天价

今年海外市场的中国佛教艺术品焦点集中于汉式高古佛像,且大部分为石质造像。

3月22日,纽约佳士得以71.2万美元成交的石灰岩佛头,体量硕大,高50.2厘米,背光半残,是罕见的唐代石造像,有人认为应是河南龙门石窟之遗失佛头。当月20日,纽约苏富比的春拍中,两件“水牛城Albrght-Knox艺术博物馆”旧藏的中国早期石雕佛像成交价超过百万美元:高53.4厘米的北魏石灰岩壁击鼓飞天残片,以105.92万美元成交,原为上个世纪初期美国女首富之一伦纳德埃尔姆斯特女士旧藏,1938年流向市场。有专家认为,此件飞天石像同样与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相似。另一件高59.5厘米的北魏石灰岩弥勒菩萨坐像以136.16万美元成交。

高古金铜佛像方面,两件成交价超过300万人民币的佛像均出自纽约佳士得:3月22日,高32.7厘米的辽代铜鎏金坐佛以48万美元成立;9月19日,大理国12世纪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以194.5万美元成交。大理国菩萨立像“来自一个美国中西部家族之珍藏,观音菩萨右手结安慰印,左手结施与印。此观音菩萨造像外貌与众不同,身型瘦长,面容眉目清秀,额上铸有袖珍无量佛坐像,头上辫发以及身上穿戴之珠宝首饰均造型精细。”辽代佛像、大理佛像因造型风格独特,在20世纪90年代港台及海外收藏家曾全力搜求,形成了国际化的市场格局,价格基本稳定。

海外中国佛像收藏青睐高古佛像有其历史原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战乱不休,石窟造像精品被大量盗运海外,当时欧美博物馆基本都藏有中国早期佛像。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严格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方终止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文物惨遭盗运的悲剧。中国早期佛像流入欧美市场可以说全部是被偷盗出境且数量有限,中国市场不可能见到。

中国市场早期汉式佛像拍卖源于香港,成交超过千万元者出现在2004年佳士得秋拍:一尊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像以1800万港币成交。

与藏式佛像相比,汉式佛像的材质更丰富,但买家眼下仍倾向铜佛。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春和认为,“当前藏家对其他材质的佛像在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市场,没有相应的参考价格。其次是其他材质的佛像数量太少,没有形成气候。但如果出现非常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石佛,价格还是会相当高的。”“石佛十六国时就出现了,到明清时期,石头作为佛像雕塑的载体已经不是主流,多见铜造像和金属造像。”

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申对今年纽约成交的石质佛像持有不同的看法, “石佛像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虽然很高,但假的很多。今年纽约拍的几件石佛像都是存疑者,即便如此,也拍出了几十万美元!这其中大部分是清末和民初的高仿品,已经在藏家或博物馆里呆了百余年。”

金申认为,“藏式佛像行情好,首先是因为其数量大”,而汉式佛像“明清以来制作的数量少,尤其是经过‘’期间的破坏,量更少。工艺方面,汉式佛像虽也有精品,但普遍没有藏式佛像做工精美。其次则是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所造成的,藏式佛像的艺术表现有些‘西方’的因素,如受尼泊尔、印度造像等的影响。汉式佛像的艺术认知偏重装饰意义。前者注重写实,后者重点在感受。国内藏家一般喜欢鎏金像,尤其适合摆放的造像。至于北魏、十六国的高古佛像,除非有特殊嗜爱,认识的人很少,受众不多。”“高古佛像由于客户群的狭窄,市场上一直并不很热,早期的藏家主要来自港台和海外。”

黄春和认为,受藏式佛像天价屡现的影响,“2006年下半年至今,汉式佛像价格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体量较大的明清佛像价格可观。汉式佛像越来越被市场认可。品相好、年代好的都会有一个好价格。”

投机心态将扭曲价格体系

市场的本性永远是逐利的。佛教艺术品走强,自然跟进者众。

在一般人眼中,2006年11月匡时国际“般若光辉--佛教文物专场”虽巩固了佛像拍卖的市场走势,却有搭香港苏富比的顺风车之嫌。实际上,主导匡时国际佛教艺术品拍卖的赵强原系天津文物公司业务负责人,是中国佛教艺术品拍卖专场的开拓者。从1998年起,赵强在天津文物公司坚持不懈地推介佛教艺术品,培育市场。细节决定成败,天津文物公司佛教艺术品拍卖图录上的每尊佛像标注英文名称,拥有文物博物馆高级职称的赵强亲撰上百字的解读--这些文字成为其他佛教艺术品经营者和收藏者的教科书。担任匡时国际副总经理后,赵强承袭了天津文物公司的作法和经营策略。扎实细致的工作夯实了市场基础,佛教艺术品拍卖结出硕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受投资舆论引导,投机和博弈的因素超越了历史和审美价值,主导着价格的涨跌。”这也是去年底以来,明清佛像价格呈几何倍数上升的原因。

在本刊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佛像价格呈现乱象。一西平措指出,“从去年年底开始,整个中国市场的价位是混乱的。拉萨、成都、上海、北京,以及东北地区这几大板块,价位完全是乱的,不知道这种性价比是怎么得出来的。同一年代、价值相差不大的佛像,在成都、北京会出现几倍的价差。”

幸运的是,今年海外市场藏式佛像拍卖没有出现价格离谱的拍品。9月18日,纽约苏富比秋拍上拍了一件流传有绪的元末明初金铜佛像,因350万美元的估价过高而未能成交。一西平措表示,“这件佛像是欧洲一位非常有名的收藏家旧藏,但是350万美元的价钱明显过高,不能代表市场的真正行情。如果以这个估价拍出去的话,那么佛像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会更乱。”

金申认为,艺术品拍卖“哪儿不乱?油画不乱吗?市场里面有人为的因素,在发展中的中国拍卖市场,这也算是‘正常’的,通过这个‘乱’的过程,才能真正地走上正轨。就目前情况看,虽‘乱’但不是胡来,东西也还是物有所值,顶多就是一百万的东西卖到了二三百万。”“如果是真正的藏家,他会不惜千金,并不在乎市场内外的波动。另一方面,价格有点离谱,表现的是一种稀有性,因为缺少可比性。”

黄春和分析,市场表象上的“乱”主要体现在“内部操作上,有的公司可能会做一些对市场的操控,包括组织货源,拍卖时浮夸、制造烟雾弹。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考虑,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若从拍卖场上的珍品率来看,大拍卖公司还是比较谨慎的,真品率比较高,假的、有疑问的比较少。”“严格来说,当前市场上不好的地方,首先是一些人不是以收藏为目的而涉足佛像领域,他们以盈利为目的。其次是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小公司上拍一些假的佛像,扰乱了正常的拍卖秩序。经营佛像的拍卖公司,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匡时国际、天津文物这样的规范性大公司,他们从主体的角度都一致追求真品。而另一部分则是一些跟风的小公司,他们从出发点、心态和要求都与大公司不一样,他们没有很好的规划、长远的打算,打游击战,很多公司的佛像拍品80%都是假的。”

今年上半年,匡时国际、北京翰海专拍都出现成交千万元的永宣佛像,因此业内有“当前的佛像价格有些虚高”的判断。对此,黄春和认为,这种说法主要是基于“市场没有一个参考价格”而产生的。“佛像在市场上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门类,大家还不是特别熟悉它,认知它。没有一个价格标准。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要是有了这样一个价格标准,也就失去了收藏的趣味。”“有时同样的佛像,在不同的拍卖场合,不同的收藏人群中,价格相差悬殊。如同样的东西,拍卖会上来的人多,争得人多,价格就高,或者来的人经济实力都特强,那价格就会被提的特高。很多因素都决定了价格。从这方面来讲,也不能定一个价格标准。那样就没什么悬念了,没有了价格的诱惑。还有是一个认知水平问题。不懂的人最多看一个品相问题,而懂行的人就会仔细比较,综合考虑。国内的藏家艺术欣赏水平普遍不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认识会不断提高。以前很少有人入手从题材的角度收藏佛像,这些年从这个角度入手的藏家越来越多。”

金申指出,“价格高并不具有普遍性,真正高值的就是永宣时期、六品佛楼、尼泊尔系统、藏传系统、汉传佛教艺术品中的极少部分精品。如藏传的精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价格。而永宣时期、六品佛楼的佛像,就好比是官窑瓷器一样,数量太有限,其珍贵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其他品类的佛像虽说也价值不菲,但高得也不离谱儿。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些公司不一定如实的汇报他们的成交结果。如果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只有像永宣的、六品佛楼的这些精品才会受人追捧。”

佛像拍卖的未来何去何从

此季秋拍,随着经营佛教艺术品的公司数量的增加,拍品数量将比春拍大幅度增大。但是专家认为,由于这类艺术品的拍卖更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人脉关系,否则很难对大公司的业务构成较大的影响。一西平措就认为,“市场肯定会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发展。不规范操作的公司,如果他们本身就存心不良的话,我都不会把他们看成是对手。”

黄春和的看法是,“下半年和明年春天会趋于稳定,更加理性,可能价格还会上升,但是波动不会太大。经过这些年的铺垫,藏家已经具备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是文化、艺术价值高的佛像。”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将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货源。“现在各个公司都努力寻找价值更高的真品佛像,征集上很困难。每一场佛像的拍卖不仅要有很好的分层,更要追求高水平。得有精品、亮点,才能保证拍卖的成功率。无论大小拍卖公司都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很多时候市场上就那几件精品来回转手。出现这种货源枯竭的现象是因为中档价格的艺术品涨幅不大,拍卖佣金又增加了,所以拥有者不愿出手。”

专家指出,受拍卖行情的影响,佛教艺术知识普及也较两年前有了相当的提高,当前拍卖市场上卖买双方对于佛教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与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上吻合,但是市场上还是不理性的因素较多,市场价格忽高忽低。如市场上同样是永宣的佛像,往往只有品相好的价格高,他们不会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上去考虑。但总体来说,艺术价值高的、学术价值高的佛教艺术品,价格比较高。纯粹收藏的角度出发,“首先是要具备历史价值,最起码要在民国以前、清代的佛教艺术品才值得收藏。其次要选择能够体现一定时代风格、艺术和工艺价值的作品,其实就是要注重文物的三性原则,即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工艺价值。”

黄春和认为,理性的佛像收藏应该“首先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去出发,不应该过多的考虑它的经济价值。有几个方向,你可以收藏传的,或者是收汉传的;也可以从题材入手,从风格入手,或者是从精品入手。依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

拍卖公司,尤其是跟进者的操作规范与否将影响市场走向。有资深藏家坦言,拍卖公司仅匡时国际具有独立的佛教艺术品鉴定实力。而跟进的拍卖公司为尽快获利或创品牌,或出于其他目的,多聘请行家加盟承包运作。承包经营制是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的尝试,短期内使企业快速发展,弊端是承包者无长远规划,加速消耗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求利润最大化,实是一种涸泽而渔的方式。行家加盟虽是时下业界常态,但实与拍卖公司“一手托两家”的中介身份相悖,且使公众产生加盟者出售私货的疑虑;降低佣金比率,甚至零佣金则涉嫌不正当竞争,必将加剧恶性竞争,扭曲价格体系,损害市场健康发展。据称,2006年6月,北京某拍卖公司违反税法规定受到北京市地税局处罚并殃及整个拍卖业:全市所有拍卖公司禁止汇款一周。从这点上,我们就能明白中国嘉德为何是当之无愧的业界领袖。

北京收藏家邢继柱先生认为,投资者大量涌入会暂时扰乱市场的价格机制,但真正的收藏家知道价格是否合理。“市场参与者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者发掘艺术品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媒体公正传播知识和信息,拍卖公司规范操作,收藏投资者理性购藏。如此,市场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现实问题是,很多人并不熟悉佛教艺术,纯是为了投资,没有自己的喜好和文化审美的标准。如果市场持投资心态的人过多,必然导致市场投机性过强,行情的起伏变化会很大。经过这几年的铺垫,佛教艺术品拍卖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从市场的长远发展看,拍卖公司应该抛开眼前利益,理性地、有计划和步骤地组织拍卖,引导和培养一批有文化修养、具备鉴赏水平的藏家,这样才会有一个稳定的市场。

附表: 2007年春拍三大公司佛像艺术品成交前十名

序号拍品名称成交价(万元)拍卖公司拍品编号

1明宣德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2750 匡时国际1066

2明永乐 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像1485匡时国际1065

3明永乐 鎏金文殊菩萨铜像1009.12 北京翰海2358

4十七世纪 康熙无量寿佛683.2北京翰海2334

5明永乐 铜鎏金龙王菩萨像604.8北京翰海2359

6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573天津文物915

7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495匡时国际1110

8十五-十六世纪 无量寿佛 459.2北京翰海 2367

9清 铜鎏金四臂观音像440天津文物959

10明永乐无量寿佛408.8北京翰海2357

上一篇:枝笔独创圈圈梅 下一篇:赵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