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外文物难回家

时间:2022-03-13 01:14:51

为何海外文物难回家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海外的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多万件,这些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其归途又是否能够一路畅通?这是多年来文博界和普通民众一直关注的问题。

合力洽购的模式

谈到海外文物回流,特别是2014年皿方的回归模式,业界普遍认为,这种由博物馆联合私人藏家合力洽购回国的方式,可以说是中国海外文物回流的一种新模式。

2014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官网消息:“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经佳士得与皿方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3月19日圆满达成协议,皿方即将回归湖南,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海外博物馆藏有大量中国文物

14年前,也就是2001年的同一天,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皿方器身由一位法国藏家以924.6万美元(含手续费,约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的天价拍下,并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14年后,皿方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作为一件重要拍品,它原定于纽约当地时间2014年3月20日再度亮相佳士得,并将以1000万美元起拍。在获悉皿方器身将被再次拍卖后,湖南省有关部门与国家文物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民间藏家,在拍卖前以湖南收藏家群体的名义,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佳士得经与皿方当时的所有者沟通后达成拍卖前的成功洽购。这种洽购方式不仅让文物顺利回归,又避免了拍卖中激烈竞价导致的价格抬升。

入关问题难倒众人

中国文物学会此前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等,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数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散落在私人藏家手中。

一面是大量文物存于海外,另一面是大量的中国资金海外淘宝,这就使得很多收藏者在对的时间能够遇到对的东西,最后揽得宝物归。 元青白瓷菩萨 高50.8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然而,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40周年秋季拍卖会上,海外回流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由广东藏家郑华星以约2.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拍得,但很长时间中,郑华星都在为该佛像的巨额人关税费大感头疼。该尊佛像后来虽以“借展”名义入关,但因为没有交税,在国内待半年之后还得被“请出去”。

对艺术品征收关税及相关税的制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存在。目前,艺术品和收藏品及古物同属于关税税则中的“第二十一类”。根据其规定,国内藏家或者拍卖行,如果从海外购买、征集文物,入关时需要交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世界上的主要艺术品交易市场――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实行艺术品零关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地区征收艺术品关税,从某种角度看,等于是把文物艺术品向外推。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也不应该人为地设置门槛。

不能仅靠民间力量

依法追时虽然是未能回归的理想形式,但实际操作困难,堪称国际难题。在此背景下,商业回购成了流失文物归国的常见途径。我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量庞大,这些文物背后往往附带着屈辱的中国近代吧,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如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拍卖于追讨。但这种回购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间接承认了卖方对文物的所有权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推高了物的价格,更加助长了文物走私的气焰。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的担忧:“价格被炒上去,吃亏的是国家。”

因此,无论是追讨还是回购,海外文物回归之路都困难重重,单凭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对此,需要国家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

针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更要区分清楚三个问题:一、文物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二、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三、是珍贵的还是一般的。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么多,要有重点地收贵重的、珍贵的,而不能像撒网一样回收,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能力。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外部有一批民间人士在关心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但是仅仅依靠民间力量,大量珍贵文物的回归仍旧困难重重。

责编 有仪

上一篇:微信的广告表现和投放策略初探 下一篇:浅析信息化时代视觉传达领域中的多感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