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锻炼,助力创意提升

时间:2022-07-11 04:20:58

加强思维锻炼,助力创意提升

视觉传达是一门与创意紧密相连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重塑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做到技能性和创造性、实用性和美学性兼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力的状况普遍存在。通过正确分析作品案例、归纳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充实自我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怎样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散性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发散思维有别于常规的思维模式,它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发散性思维具有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流通性的特点,分析问题时注重多角度、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方式、多途径、多手段。

创新思维能力是设计师应有的专业素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是多层面,全方位的:新颖的理念、独特、清晰的阐释说明、独具匠心的新异形象画面。其中贯穿的知觉、想象、联想、知性判断、理性探索等各种因素,都是发散性思维带来的独特体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对特定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讨论和研究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视觉传达艺术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创造海阔天空和异想天开的学习氛围,根据发散思维的特点,围绕一个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局限和思维定式;开拓视野,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地开发设计潜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教学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施:

1.注重启发式教学,冲破思维定式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性、体验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注重学生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留给学生灵活、自由发挥个性的空间。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展开群体创意阐述,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逐个阐述自己对某项设计主题所产生的设计创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层次,用多种方法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只有重视和参与思维发散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才能增强学生概括、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运用规律的能力;才能产生合理、灵活的高层次结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成为创造者、研究者深入到设计过程之中,才能有不落俗套的创新思维。

在阐述创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赋予作品个性、情感、实用性、艺术性。在课题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学生发挥自身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及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握好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表现能力水平的提高。

2.积累设计资源,展现创意风采

创新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更多的事物。因此,为了拥有更多的创意来源、获取更多的创意灵感,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资源,以利于学生拓宽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视觉传达是一门艺术。雕塑、绘画、摄影、电影、戏剧、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都是其设计灵感的来源。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有许多触类旁通之处,在题材上可以相互借鉴,在表现手法上也可以融会贯通。视觉传达是一门多元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涉及了数学、美学、心理学、力学、材料学以及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优秀的创意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各种设计元素的创新表现形式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他们在自由的思维方式、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充分释放出设计潜能与创力,创作出独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如今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国外的艺术思潮、设计思想对中国的设计领域的冲击是前所末有的,潮流变化如此迅速,敏锐地捕捉时尚热点,在发散性思维训练下的引导学生寻找创意灵感,拓宽设计创意空间,应该是我们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关注的重要内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感悟新生活,创造崭新的视觉艺术世界。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是极富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教育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保持开放心态,使其处于积极探索研究的状态,使其能够主动掌握和灵活运用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有效地并且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进行合理的视觉语言的艺术表达,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艺术系)

上一篇:网络动画制作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与... 下一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