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时间:2022-09-22 08:05:19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领会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一、重视生活实践,增强应用数学能力

担任数学科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很差,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头疼,不知如何下手,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突出,而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造成学生只会机械掌握数学知识,却不会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只重视知识教育的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当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有些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学生通过调查和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让学生意识到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顺利地将生活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事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活动中了解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拼―想―结论―验证”等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问题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了数学探究能力。

三、重视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单纯地学会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提高合作意识,增强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观察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它有哪些特征,同桌之间先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相互补充。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正确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过程,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重视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的知识是后天慢慢积累的。很多学生不会应用数学是因为不理解题目的意思。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组织数学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会合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的知识参加数学趣味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民币面值”的时候,我让学生模拟了商店营业场面:四个小朋友买同样的一个冰淇淋,在付款时小华给一张面值人民币,小丽给五张面值人民币,小双给十张面值人民币,最终他们都买到了一个冰淇淋。这样模拟的生活情景贴近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接下来大家相互合作、相互探讨,根据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最终得出结论:人民币面值不同付款方式就不一样,但结果是相同的。小华给一张五元,小丽给五张一元,小双给十张五角。实践证明,这样的模拟实践,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增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上一篇:学困生教育的点滴看法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