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图像特征与临床价值

时间:2022-07-10 02:46:01

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图像特征与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恶性病变的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检验确诊,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恶性病变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良性病变患者49例,占65.33%;恶性病变26例,占34.66%。良性病变患者的L/S>2者占16.32%,边界清晰者占83.67%,淋巴结门消失者占12.25%,与恶性病变组相比(分别为88.46%、38.46%、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

Diagnosis淋巴结是人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的一项重要器官,通常情况下它的异常便表明其属区范围发生了病变。淋巴结的良恶性病变主要有特殊感染、反应性增生、恶性淋巴瘤等[1]。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定性诊断对临床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的分期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触诊诊断淋巴结的病变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对医生的个人经验要求高,且敏感性低。另外,正常淋巴结大小的差异很大,一些位置较深的淋巴结通常无法被触及,进而导致漏诊率高,因此,单凭触诊对淋巴结性质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难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具有实时、无损、廉价及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淋巴结定性的首选影像方式。本文结合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对75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接受穿刺或手术病理检验确诊。共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22-78岁,平均(43±28.3)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腋下、颈部和腹股骨沟区有大小不一、可触及的包块,且部分伴有疼痛感。

1.2方法选用美国H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2410A型),探头频率8-10MHz。帮助患者处于仰卧位,使其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并作多切面的探查,检查并记录腋下、腹股骨沟区及颈部淋巴结的分布、大小、数目、内部回声、是否融合、边界是否清晰、结门是否存在、纵横比(L/S,L为淋巴结的长轴直径,S为短轴直径)等,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血流分布情况,并记录阻力指数RI。2结果

2.1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情况75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均发现淋巴结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同时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有良性病变患者49例,占65.33%,包括淋巴结炎17例,淋巴结结核22例;恶性病变26例,占34.66%,包括恶性淋巴瘤10例和转移性淋巴癌16例。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患者在L/S、淋巴结门存在、边界是否清楚、血流分布类型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超声图像分布比较

组别1例数1直径(mm,mean±SD)长轴1短轴1L/S

2.2.1淋巴结炎本组患者17例,单发或多发,淋巴结呈扁椭圆或者细长形,L/S多大于2,表面略微粗糙,边界清晰,未发现融合现象,回声不均匀,主要表现为中心回声增高,可见门型的血流信号,平均RI为0.56。

2.2.2淋巴结结核本组患者22例,多发,淋巴结肿大,呈圆形或椭圆形,L/S一般大于等于2,包膜明显,边界清晰,内回声较低且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血管围绕淋巴结周围,分布紊乱,平均RI约0.67。

2.2.3恶性淋巴癌本组患者10例,淋巴结呈圆形,L/S小于等于2,包膜不清,边界模糊,周边回声低但均匀,而中心回声高,伴有周围组织粘连、浸润。有非对称、不规则的血管,血流较为丰富,小动脉从淋巴结门往其周围呈“爪样”的放射状,平均RI约0.76。

2.2.4转移性淋巴癌本组患者16例,单发或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L/S小于2,周边及内部的回声较低且不均匀,伴有钙化灶或囊性变。血流信号周边较为丰富,RI平均约为0.74。3讨论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及淋巴结组成,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应答系统之一。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皮下及腋下,常见的淋巴结病变主要有良性及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包括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结特殊感染,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分为急性、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特殊感染又分为结核性淋巴结炎、真菌感染、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炎。另外,恶性病变主要分为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癌。但在目前的实际临床超声诊断工作中,人们常将浅表淋巴结病变主要分为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

浅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诊断金标准为建立在切除活检上的病理诊断,但该方法具有创伤性,且操作时间长、风险高,同时部分淋巴结小、位置深及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等,这些都给临床的实际操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有时甚至难以获得病理标本,进而影响诊断[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常借助影像学检验手段来对淋巴结病变做出诊断。MRI和CT能够清晰的显示发生病变的淋巴结空间结构以及它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及CT在颈部转移性的淋巴结性质的判断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但能显示病变的淋巴结还能显示原发肿瘤。但对于体积较小的淋巴结来说,MRI及CT观察其形态结构的效果欠佳,并且正常大小的淋巴结会出现微小转移灶现象,所以MRI及CT在诊断小体积良恶性淋巴结方面,效果并不是很满意,敏感度仅为14%-83%[3]。另外,MRI及CT诊断方式不但价格高昂,并且还具有放射性,一般不适于作为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4]。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实时、无创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本文采用超声法对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并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表明,淋巴结良性病变组在L/S、结门是否存在、边界是否清晰方面与恶性病变组有明显的差异(P

[1]高利哲.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6:118.

[2]于凤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0):367.

[3]李志国.现代超声影像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9-71.

[4]李静怡,韩峰,李安华.超声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0,7(11):1935-1943.

上一篇:双流黄甲:创新社会服务居民“以服务换服务” 下一篇: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CT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