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0 01:50:18

探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我在“国培计划”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十天中,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小学科学探究学习进行了全新的学习。科学无止境,科学教学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经过深入学习,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标准,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倡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合作建构适应新世纪的本领”的教学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活动的方法,切实地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积极推进者韦钮院士指出: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3―6)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从课改目标、教学过程和教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大力倡导学习方式的改革,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对研究性学习的强调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们罗江县教研室把科学课作为统考主课,特别重视科学教师的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并聘请市科学特级教师、县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前卫意识的。地震后为我们学校新修了科学实验室,增添了十一万之多的实验设备。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导处牵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探讨科学教学理论,使我们科学教师倍感责任重大。转变科学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学习方式单一和陈旧已成为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制约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对科学探究学习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迁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通过经历象科学家那样的探索过程,学习和掌握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从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来看,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很多教师将与师生形式出现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比如,教师将知识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直接说出来或尽量让学生说出来,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并将这些问题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的方式序列化地组合起来,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这种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策略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学习知识,然而启发式教学策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或者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第二,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第三,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活动,为学生反思和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交流经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显然,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并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

我在上三年级下册《种植我的植物》一课时,充分应用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课前作业是在正式上课前,根据课的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对某一教学内容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实验等方法,完成教师课前设计的作业。作为农村的孩子要找几粒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轻而易举。我的课前作业是叫他们去咨询家长目前应该种什么作物,去观察农民播种的过程,去观察刚出土的或已经出土的幼苗的生长情况。要求务必定期,准确的进行分析记录,做到长期坚持,我并定期加以检查,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生动的实践活动。我在学校找了一块空地挂上了“科学生态园”的牌子。并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了塑料方盅两个(做生根发芽观察)。花盆两个(做幼苗、叶、花、果实的观察)每两组做同一个实验,同一个实验放三粒种子,进行对比实验观察。为学生准备好了玉米、花生、四季豆、谷子、凤仙花等种子若干。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查阅自己的调查记录,各小组进行种植。先让他们猜一猜种子几天后能生根、发芽。想一想种子先长出什么,看一看生长情况如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好。各小组积极行动取土、播种、浇水、开始种植。每盆写上小组成员的名字进行比赛。然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浇水后就搅拌泥土成了糊状,放在方盅边缘的种子无法看清楚,几天后种子坏掉了。有的种得深,有的种得浅,有的水太少,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们的生态园可热闹啦。每天早中晚都有不少人去光顾。两周后我们的评比开始啦,有的小组高兴得合不拢嘴,有的小组愁眉苦脸,我就叫差的组向好的组请教,学习别的小组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再种再进行观察记录。并告诉他们观察要带着目的去观察,要认真细致。记录可用多种方法,用描述、画画、表格式填写等记录。实验贵在坚持,要向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比一比”、“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玩一玩”,促使儿童动脑筋和动手大胆参与活动,激励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活动更加向往,更加投入。又过了几天周永豪高兴大声的喊道:“廖老师,廖老师,我们生了,我们生了。”我说:“啥生了?”他才说:“我们种的玉米,谷子生根了。凤仙花还没生。”看他语无伦次的兴奋样子,我说:“好啊,你们真行!那从播种到生根发芽你们有什么成就感,好好写一篇日记在班上交流吧。”然而有两个小组的种子坏掉了,我就叫他们查找种子坏掉的原因,写一篇日记在班上交流,总结种植失败的原因。要求每小组学生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生长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根生长的速度如何,量一量根每天生长的长度,画一画从种子生根到幼苗的形状,这一系列的问题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观察,去寻求证据和理论。前后几课的知识点都在试验中找到了答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科学教师说现在的科学课真不好上,编排有问题,种植季节还不到就要求学生学《种植我们的植物》,蚕宝宝还不到出生就让学生学习《从蚕卵里来的小生命》。而我并不赞同。我是这样安排的:先上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观察种子,把这课当成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种植的兴趣。然后就上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上完后就可以上《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学生播种后又上第四单元磁铁。等植物生根了上《我们看到了根》一棵。学生自己种植的植物自己观察兴趣很浓。孩子们种植的植物生长到什么阶段就对其进行研究。和学生一起种植师生关系融洽,差生也很愿意和我交流。我发现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差。我班周继文是全县科学考试最差的一个,而他们小组种植的生长最好。就是由于他的勤快,认真,踏实,我表扬了他。可以说生态园里每天都有他的影子出现。有的老师也这样称呼道:廖科学家又去上科学课啦,我说Yeh!我们科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把目标单一的定位在教知识。“用教材教”才能使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整体目标。教师角色要以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亲密“合作伙伴”,同时还是科学教育的研究者。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教”科学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做”科学。起到“引路”和“向导”的作用。学生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转变的关键是教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为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彻底转变要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供必须的时间、空间和必须的有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陶冶情操。从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学会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三、快乐的收获。在科学教学中我应用探究学习充分让学生亲历种子生长的全程。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八个小组三个小组优秀,二个组一般,二个组较差,一个组不成功。失败的小组也有收获(失败的经验教训)趁势给学生讲农民种田的辛劳,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讲明人务地一时,地务人一年的道理。若不细心耕种全年没粮吃的道理。我们学会种植,就是为了今后的人生作好铺垫,学好本领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我在多年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扎实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我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自动自发,学习动机愈来愈纯。而且学习有效性充分得到体现。教学成绩直线上升。

上一篇:怎样营造英语课堂活跃气氛 下一篇:充分挖掘地方资源 拓展学生地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