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域路径

时间:2022-07-10 06:13:53

统筹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域路径

【关注视角】

基于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和高难度系数,抓住“区域推进”力量综合与专业引力不足的症结,聚焦区域性推力统筹、主体性内力激发、专业性引力驱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经过数年持续一贯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以系统化的机制保障和行政统筹、业务指导、联校整合、学校主导、教师自主“五力聚合”的推进策略,开创了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域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9-0067-05

怎样突破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难题?近年来,成都市双流县抓住“区域推进”力量综合与专业引力不足的症结,从区域性推力统筹、主体性内力激发、专业性引力培育入手,形成了统筹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域路径。

一、战略定位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关乎教育优质、均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工程,也是一项从战略规划、资源统筹到专业引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加以功利化、浮躁化、享乐化的消极文化影响,以及不断提升的教育改革压力和发展要求,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性推力整合聚生不足,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系统的机制保障;二是缺乏有力的专业引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路径和策略建构尚显稚嫩。

旨在以教师专业发展撬动区域教育发展,作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教育水平长期走在全省前列的双流县,2007年开始实施《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其原初动力主要基于当时亟待改善的教师队伍状况。

由于专任教师人数多、半数处在乡镇和农村,全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专业结构不合理,城乡落差较大、校际分布和学科分布不均;专业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不强、主体性发挥不充分,处于被发展状态;专业发展引领和助力疲弱;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学科育人能力等明显不足;发展质量不高,教师学科文化素养、学科教学素养、教学管理素养、教学研究素养等偏低。

面对深化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健全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双流在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度聚焦《区域推进义务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侧重从资源整合聚生、系统机制保障、全面动力激发、区域性专业引领等方面,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力量、路径和策略,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突破这项难度系数较高、缺乏借鉴范例的系统工程,双流立足县情“顶层设计”,展开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叩问、系统规划、分层推进、全程调控。坚持“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形成了“系统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生态,富集资源”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思路。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双流采取“以点带面、分层负责、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策略,构建起以总课题组统领、卷入全县义务教育所有学校的三级研究网络。教育局建立起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从行政、业务层面保证课题研究;片区建立起由具有较强研究基础和能力的9所学校牵头的课题联组,展开多侧面研究;各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和研究小组,展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路径和策略研究。

事实证明,双流起步较早、持续跟进、纵深推进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使教师专业发展由资源不足、力量失衡的校点突破,到区域资源整合、力量统筹、专业引领的整体推进;由浅层次的学历培训、教学技能提升,向学科文化素养、学科教学素养、教学管理素养、教学研究素养等综合性素养的培养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赢得了规律性探索的纵深突破。

二、“四大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探索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支持系统,双流构建起系统的“区域推进”的动力、导向、保障和运行机制。

(一)构建贴近和激发内需的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培育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发教师自觉的发展意识和强烈的发展愿望,聚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双流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是研究内容贴近教师实际需求,根据教师不同层次需要设计不同的专业发展目标。二是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培训对象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开展多层面多形式培训和各种研究展示活动;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专业发展团体构建、适宜性研培活动等,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研培中心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教研组、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备课手册、优秀听课记录、优秀学习笔记、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七个优”评选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学能手评选、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每年评选一次校本教研先进、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成果展。教育局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县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把通过县级决赛获得县级学科带头人称号作为申报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必备条件。

(二)构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机制

双流多管齐下:一是以教师专业发展舆论引导、氛围营造、目标建构促进教师强化发展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二是以系统的激励体系构建导向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改革督导评估方法,加大过程性评价考核权重,全面实行“6+4”教学督导评估方法: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2009年以来,双流建立完善了以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业水平为要素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能力。四是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方法,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构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保障机制

整合、优化配置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双流从三个方位着力:构建教育行政助推、研培中心引领、学校联组互动、学校主导、教师自主的“五位一体,聚生合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明确主体职责,加大考核力度,聚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合力。充分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县财政对教师培训管理、教研活动、学科赛课、课题研究等经费全额保障,培训经费超过教师工资总额1.5%的标准。坚持“统筹城乡,倾斜农村”原则,师资配置优先保障农村学校,从基础性绩效工资中安排10%倾斜农村教师,实行农村名优教师差异奖励办法。

(四)构建动力内化、实践取向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

贴近教师工作和发展实际,完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课题考核评选、优秀研究人员评选、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奖励等制度。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大比武、校本培训规范化管理、特级教师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及全员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和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培训等制度。建立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教师管理、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专业发展从区域保障激励到路径探索、专业引领,形成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三、“五大策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打破教师专业发展各自为阵、力量耗散、整体突破困难的校本推进现状,整合教育行政、研培中心、学校联组、学校和教师力量,双流形成了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策略。

(一)“教研培一体化”培训策略

一是“教研培一体化”构建县域教师培训体系。双流整合全县培训与教研资源,坚持“统筹城乡,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聚焦课堂”的原则,建立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研培模式。构建了“一中心,两网站,三基地,四主系”县域教师培训运行体系:通过研培中心整合双流教育研培网和上级教师继续教育网资源,构建校本研修规范化基地、教师发展基地、教育干部高级研修基地,实现“县级主导、学校主体、教师主动、基地主政”的教师培训运行体系。

二是建立完善“县-片-校”三级研培网络。研培中心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视导、调研、服务、交流、研讨等功能,突出课堂教学中心、前沿教育理念、教师发展研修、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指导;强化片区内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加强片区学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校本研修、质量监测等指导管理。构建“以校为本、研培一体”的校本研修格局:规范性培训由县、校两级共同组织实施,校级研培侧重整合教研组、备课组力量,对学科教学出现的重难点和疑点问题集中攻关。

三是创新学科研培方式,主题系列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地开展县级培训。其一,突出“主题引路,课堂搭台,主体多元,交流反思”研培思路,进行“以学定培,按需设课”,按教师发展差异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开展引领性培训、基础性培训、系统性培训、专题性培训,建立全员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县域骨干教师研修、名特优教师高级研修课程体系和运行模式。其二,运行承办主动化、时间科学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化、课程菜单化、管理精细化、培训网络化的学科研培模式。其三,以赛代培,搭建舞台,开展序列化的教师业务能力比赛活动,构建起“校片赛课打底子,教坛新秀选苗子,明日之星引路子,挑战名师搭台子,学科比武给位子”的教师发展平台;其四,以课题研究平台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各研究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县级研讨活动,参研学校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县级研讨展示活动,增强教师研究现场感,分享教师成长经验,区域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课堂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双流构建了“三五三”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明晰教师教学技能内涵,包括学科专业基本技能、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堂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人际交流技能。如课堂教学技能就包含教学设计技能、基本操作技能、组织教学技能、现代教学技能、课堂讲授技能、教学反馈技能、教学调控技能、课堂应变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则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冲动、针对问题的改革行为、问题解决的表达能力。

第二,将教学技能培养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之中,运行“三五三”教学技能培养模式。课前把握教材和相关资料、备好教材和学生、拟定教学设计。课中实施“45678”法:讲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疑点、突显亮点;教学过程突出活(方法灵活,课堂活泼,思维活跃)、实(知识落实,基础扎实,情感真实)、乐(情绪快乐、学习快乐)、清(语言清楚、流程清晰、思路清晰)、明(重点明确、效果明显);教学过程抓好“六个一”:上好一节课、当好一个编剧(教学设计)、一个好导演(课堂点拨)、一个好演员(与生共长)、一个剪辑(教学反思)、一个制片人(课堂效益);教师课堂教学突出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课堂调控、课堂板书、语言表达、问题设计、检测反馈七个能力;教学语言做到讲述清楚化、举例恰当化、设问有效化、解释明晰化、概括精炼化、点拨准确化、追问深入化、口语交际化“八化”。课后测试效果,思考得失、写好反思,调整思路、调整方法、调整教案。

(三)校本研修质量提升策略

在研培中心指导下,各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通过开展沙龙式集体备课、“主菜+杂粮”菜单培训、课例研究、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反思研究等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反思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和教师专业素养。如通过落实“个体研读,整体分解、主备先行”、“集思广益、典型引路、互动交流”、“课例展现、聚焦课堂、深入研讨”等环节,提升集体备课质量和教学设计能力。又如通过展开“校内、片区、县级课题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名优特教师示范课”和县域内同课异构三个层面的课例研究,建构起“三阶段、两反思、一突破”的课例研究模式:课例研究经历原行为、行为跟进、新行为三阶段,通过原行为、新行为阶段的两次反思,凝练个人精华,形成有突破性的经典案例。再如体现“问题要小、贴近实际、周期要短、成果要实”的研究特点,形成小课题研究“确定问题——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的操作流程,既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又培养教师科研兴趣和能力。

(四)区域资源聚生共享策略

第一,建立资源共享网络。一是建立教育行政、研培中心、片区联组、学校、教师“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和力量聚生共享网络。二是构建“三位一体”研培模式和“一中心,两网站,三基地,四主系”县域教师培训运行体系。三是集团为基,联校为网。采取“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方式,把优质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形成集团教师内部流动、整体考核激励长效机制。四是以课题为纽带建立学校联组,联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师发展校本研修、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积聚共生、互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五是促进教师横向交流,实施人才配置科学化工程,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建立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和均衡配置。

其二,搭建共生共享平台。一是满足远程网络研修、培训需要,研培中心建立了独立网站、公共邮箱、博客、QQ群、《研培简报》等媒体,促进研究信息共建和交流共享,发挥了资源存储、网络教研互动、远程教育考核等功能。二是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全县教师“国培”、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以网络为平台展开,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聚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以赛代培,开展序列化教师业务能力比赛活动。

其三,名师引领,专业支撑。以导师制、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讲师团为抓手,放大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共生效应:在骨干教师研修、新教师培训中实施学科专业导师制,通过捆绑考核、任务驱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2009年以来,以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挂帅建设“名教师工作室”,开展有声有色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发挥了名师群体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名优特教师资源组建特级教师讲师团,连年开展“特级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达到了专家引领、交流启发、共生共享作用。

其四,广泛合作,互惠共赢。按照“优选外部资源,提升内部资源,整合内外资源,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广泛开发利用教师培训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华东师大高级研修班,赴日本、新加坡等地考察学习,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前来授课。寻求外部资源,拓展合作空间,积极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中国教育学会及省出国留学中心建立联系,探索双流教育多渠道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教师出国培训之路。

(五)综合力量支持策略

整合聚生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力量,双流找到了行政统筹力、业务指导力、联校整合力、学校主导力、教师自主力的“五力聚合”策略。

一是积聚行政统筹力。县委政府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教育行政将学校教育科研成效纳入目标考核,教育督导、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分中心、人事科等为区域教师发展制订完善了县域教育督导、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机制,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行政保障力。

二是增强业务指导力。研培中心充分发挥专业引领职能,建立“三位一体”研培体系,探索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的区域研培新路。学科教研员蹲点指导、管理片区教研、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指导、督促课题联组和学校课题研究,助力解决各种研究难题;聚合各级学术指导力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力。

三是开发联校整合力。构建县研培中心、片区联组、学校三级研究网络,强化研究资源、研究力量纵向沟通、横向整合,突出县级调控、指导职能,形成“横向整合、联动共生”、“以校为本、研培一体”、“以优扶薄、研培共管、成果共享”的联组研修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整合力。

四是提升学校主导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路径,开展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形成校本推进的“四七八”法,即“四查”“七帮助”“八培养”:调查教师基本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设计、考察教师教学过程、查找有待改进之处;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了解自身优势,结对发展,确定发展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查找教学中的问题,搭建展示和发展平台;培养教师教材把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评价学生能力、作业设计和处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五是激发教师自主力。运行培育教师自主发展力的“三五六九”法,即“三比”、“五自”、“六动”、“九心”。也就是,横比在本校学科教学与其他教师的差距、纵比与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的不足、自比自己发展过程中的前后变化,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做到动心产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动耳倾听别人讲述、动口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动手设计教学方案、动脑思考自己教学得失、动脚外出学习他人经验,以及对待发展有信心、坚持学习有恒心、对待工作有爱心、设计教学要精心、课堂教学能尽心、请教他人有诚心、接受意见有真心、辅导学生有耐心、批改作业要专心。实践此法,老师们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开展了大量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活动,从长期困扰自身的被发展状态,跨入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自主发展阶段。

行政保障力与专业管理力、专业管理力与学术引导力、校际整合力与校本主导力、学校主导力与教师自主力聚生共享,双流多路整合、聚生、释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保障、激发、引领、共振力量,营造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区域推进”的创新价值与策略启迪

(一)区域推进的显著成效

持续、纵深展开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老师们通过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反思研讨,提升了教学品质和研究能力。2010年以来,全县有40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并获奖,参研教师1500人次获得全市年度教改成果评选等级奖,全县有120人成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双流县“明日之星”、“教坛新秀”,“学科比武”活动有198人成为县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成为省市级特级教师。

在课题研究中,各课题联组和课题学校形成了丰厚的实践研究成果。如华阳小学联组、东升小学联组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专题研究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动力,以成果提炼为核心,开展了课例研讨、专题培训、主题探讨、科研论坛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找到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双中实验学校联组、东升一中联组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策略,组织教师全员、全面、全程参与研修学习,重点从集体备课、学科建模、课堂调控、课堂行为优化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策略,联组学校校本研修管理逐步规范、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乐于研修、善于研修的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二)区域推进的开创性意义

课题研究把“区域推进”的重点放在区域性资源配置、合力聚生、机制保障、路径开辟、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综合性保障力和激发力;同时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到区域整合、校际联动的平台上,跳出了困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孤岛”效应,形成了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集群共生效应。

课题研究着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唤醒、精神提振和行为自觉,以机制激发和专业支持,撬动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自觉自主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课题研究着力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相对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来自教育行政、研修部门、学校联组的行政性助力和专业性助力,帮助薄弱学校摆脱了引动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和智力不足的困境。

课题研究突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优势:揭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变化趋势,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叩问、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层调控;侧重探索引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在专业发展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动力激发、路径开辟、智力支持等方面发力,贴近学校和教师差异需求,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和保障激励;促进区域内校际间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互补互动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格局。

(三)区域推进的策略启迪

外驱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局限于教师自然觉醒和校本推进的点上突破,必须立足区域、基于校本,从区域角度提供资源和机制性保障激励;必须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平台创建、路径开辟、专业引领和考评支持,并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和发展内需,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量。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统领”和“自主”上做足文章。“区域推进”的行政统领,是注重资源和力量统筹,形成“系统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生态,富集资源”的整体推进思路,侧重机制保障、环境营造、资源整合、能量激发;区域推进的业务统领,主要是研培中心充分发挥业务职能,在目标设定、课程研发、路径开辟、智力聚集、评价优化等方面,引领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自主”是指学校自主和教师自主,前者即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者、组织者、引动者、管理者作用,自主设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利用一切因素引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后者是指教师自主设定专业发展所处阶段、找准发展目标,选准发展内容、发展路径,反思优化发展成效,提升专业发展质量。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须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注重教师发展资源和力量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和力量的城乡均衡配置,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须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如以“教研培一体化”培训策略、“县-片-校”三级研培网络,及主题系列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的县级研培路径,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成都 610200)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对教育过程公平的认识与行为水平调... 下一篇:沐浴书香 感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