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时间:2022-07-09 03:28:19

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摘 要: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凸显和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类的注意,并进而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准确把握我国生态现状和原因所在,对新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解决生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意识 生态安全立法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65-02

一、生态安全之析义

什么是生态安全,这是我们研究一切与生态安全有关的问题所必须弄清楚的共同基础性问题。1991年12月19日颁布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自然环境保护法》中首次正式使用“生态安全”这一概念。

在我国,生态安全亦称为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并被冠以国家职能的含义,称为国家生态安全或国家环境安全。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主流观点是:生态安全指人的环境权利及其实现受到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处于无生态危险或不受生态危险威胁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层次含义:(1)一种状态;(2)一种受到保护、无危险或不受危险威胁的状态;(3)威胁来源是生态危险。

二、我国当前生态安全现状及原因

1.我国当前的生态安全现状。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客观地讲,我国生态安全状况已相当令人不安。我国当前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由于森林资源稀少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的出现,我国很多珍贵的稀有动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我国已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有些已经灭绝。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约410种和13个类的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种为15%~20%,高于10%~15%的世界平均值。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56种,约占其总数的24.4%。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将有3000~4000种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2)国土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耕地资源减少正在威胁着我国国土资源安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在一些生态安全受到严重挑战的地区,群众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的极度缺乏,使一些乡村、城镇不得不多次搬迁,国家不得不断地拿出巨额资金来救济。

(3)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正对我国的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仅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大小洪水数十起,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之大触目惊心,仅1998年长江洪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600亿元以上。我国人口密度高,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000万吨以上,使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4)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频繁。饲料添加剂、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未知都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乃至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我国有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农药产量按有效成分计达40多万吨,各种制剂150万吨左右。在生产的农药中多数为高毒性品种,加之使用不当,渗入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各类动物肉类、茶叶、中药材以及被加工的食品当中。另外,国家虽然三令五申,不准在饲料中滥用生长激素、抗生素和一些化学合成药物,但一些厂家却屡禁不止。

(5)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本土物种构成危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员往来的增加,外来物种逐渐入侵中国。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它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外来物种所引起的经济损失统计中,我国由此形成的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外来生物进入我国,由于没有天敌,会快速繁殖而形成新种群,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以至于打破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6)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据2007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已经集中显现。

(7)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受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和对利益的追求,矿产资源的开采、使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对自然资源的乱采滥挖,而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流失、破坏、枯竭。如对地面资源的滥垦、滥伐、滥牧、滥樵、滥捕、滥采,致使可更新资源再生能力的衰退以致成为不可更新资源;对矿产资源采取“采主弃副”、“采富弃贫”、破坏矿山等。从一定意义说,人类发展生产的历史,是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中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极度严重。

以上资料表明,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还呈恶化趋势,国家生态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2.生态安全现状的原因。造成我国生态处于低度安全状态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资源的开采、使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乱采滥挖,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导致我们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只关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而忽视了对开采地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再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也是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过程。

(2)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受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以“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这种生产方式必然导致严重的工业污染。到目前为止,我国垃圾排放量逐年上升,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水污染等等。

(3)对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以及转基因食品更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监控显然不到位,国家至今没有一部较高层次的防治农药污染的立法,对基因食品也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这都与保护食品安全的要求不符。“餐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甚至怀疑还有什么东西是可食的。

(4)对外来物种的进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生物入侵现象,不能不说国家对外来物种进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使得外来物种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阻拦而长驱直入,这也是对我国生态安全立法提出的新挑战。

(5)公民生态安全意识薄弱。我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政府在环境立法、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也是前所未有的,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亦有较大提高,但仍有人从私利出发,只注重个人的、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集体的、长远的生态环境安全。

(6)生态安全立法缺乏。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不到20年,虽然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对它的研究甚少,立法亦不完善,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让一些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三、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措施

1.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总体上说,生态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生态安全状况的主观反映,其核心是对生态安全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价值导向和行为取向。我们必须加强生态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人民对于生态安全的认识,让人民充分认识到,生态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对经济的发展,对民族的进步,对个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唤醒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生态安全观念,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自愿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2.加强生态安全立法。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和良好的支撑环境,把生态安全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针对我国生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强有力的法律规制。以立法的方式确保生态安全,国家需要尽快用生态安全的观念指导自然资源的相关立法,并对相关空白加以填补。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法律并加强执法力度;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生态安全法规,对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对违法者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3.严格审批中小城市规划。杜绝中小城市盲目扩大导致地区生态失衡,当前中国正在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转移,农村人口正逐渐向城市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2010年至2050年前要将4~6亿农民或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工人或居民,城市化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倍以上,城市化建设无疑会与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所以,在规划城市建设之前就要首先确保生态环境不能遭到破坏,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建设会加快工业化发展、农业生产、矿山开采、采煤发电等。

4.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对于我国还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人均资源匮乏,每万元GDP工农业生产浪费掉的能源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国外有一句话叫:未来不是人类打败垃圾,就是垃圾打败人类!国家要在各个城市推广垃圾分类,要对废水、废汽、废料、垃圾进行科研投入,支持环保产业快速稳步发展。比如垃圾可以提炼出石油、可以冶炼有色金属、还可以用来焚烧发电;比如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可以灌溉园林等。环保产业不是简单的同垃圾打交道的产业,而是高科技产业,国家应该鼓励扶持,同时国民也要增强环保意识。

5.合理调整能源结构。近年来,连续不断的异常气候促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环保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推出更为严格的低碳经济政策。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统治”世界几个世纪后,其负面效应逐渐凸显:日益减少的储量、持续攀升的价格……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化石燃料的时代正在过去。站在国家生态安全的立场,从长远来看,国家也必须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与此同时,核能、水能、风能、光伏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不断成熟,从另一个侧面昭示着,一股“低碳冲击波”正悄然袭来,而这股冲击波将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新能源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

6.加大生态安全调控力度和资金投入。要想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必须加大生态安全调控力度,采用一切合法手段,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作坚决的斗争,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制裁。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资金投入。

7.制定规范的生态安全标准。我国应抓紧研究出生态安全的测量指标,事实证明,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试图达到生态安全建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离不开科学的安全衡量指标。

8.建立有效的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包括生态安全惩罚机制、生态安全奖励机制和生态安全补偿机制。惩罚机制主要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制裁;奖励机制主要是对发展环保产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者进行奖励,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队伍中来;补偿机制主要是指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还包括对因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而损害生态功能或导致生态价值丧失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经济补偿费。谁污染谁受惩罚,谁做出了贡献、付出了努力谁得到奖励,谁作出了牺牲、付出了代价谁就会得到补偿,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9.继续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人类活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我国本身人口基数巨大,而且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巨大的人口数量,使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相对贫乏;巨大的人口数量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巨大的人口的生产生活活动给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巨大的压力。着眼于维护生态安全的长远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gb.省略/chinaabc/chapter9/chap

ter90105.htm。

3.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构建.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责编:吕尚)

上一篇: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有限责任公司参股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