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合并后应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财务工作

时间:2022-07-08 03:35:26

学校合并后应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财务工作

摘 要:由于农村高中生源的减少,以及为了集中力量办优质学校,高中学校的合并成为趋势,但合并之后如何迅速优化资源、利用资源,让资源产生最大效益,使合并后的新学校持续高效发展,这需要财务工作在合并中及合并初期迅速反应,既要让各项资产不流失,又要让各项资产立即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联系国家《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本文就清算、管理、预算、利用等方面谈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合并 资源整合 财务 效益 可持续发展

由于生源的减少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许多分布在农村的高级中学招收的学生人数锐减,在一定程度上已出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下滑和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于是把一些薄弱学校合并到相对优质的学校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的途径,也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化的体现。我县原有十二所高中,拟合并重组后保留6所,我校也接受一所高中并入。学校合并的目的是通过合并校区,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综合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国家投入的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资源,是合并的原因,也是合并的目的,一所学校接受另一所合并过来的学校,到底原有的资源是“被稀释”还是“被强化”,能否“一并则优,一合就强”,关键是看财务管理能否发挥它的作用以及作用发挥的程度。我认为合并后的新学校应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工作:

1、对撤并学校的财务清算

学校的财务不只是指资金,还包含资产和负债。学校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与其他权利,有的分学校资产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学校负债,是指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方式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一般包括借入款、应付款以及暂存款、应缴款项等。“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财务清算,就是对撤并的学校,按规定程序办理清算工作,并处置清算剩余的财产、现金和存款;对学校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

两所学校的合并不只是两校人员和财务的区域集中,应是人力与物力方面的“形”与教学精神、教学质量的“神”的融合,是实质性的、协调一致的合并。因此,新学校的财务部门要及时对撤并过来的学校进行清产核资以准确地摸清“家底”,为后一步“神”的融合奠定基础,对不同类型的资产予以区分并办理好产权界定、登记和划转,防止撤并后新学校对从原撤并学校合并过来的资产产权和收益权的流失,并应对撤并学校的财务状况作出整体综合的评价。然后对清算结果做好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准确地反映撤并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成果,以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撤并学校的遗留问题,以及合并新校进行财务调控与利用。

2、对合并后新学校的财务管理

学校合并是人、财、物的合并,合并后的财务管理不仅事关其中的财、物两方面,还影响到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与合并后新校的利益和发展息息相关。合并后的新校的财务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集中各方财力,兼顾各方利益,平稳过渡,长远发展。

鉴于学校合并后的财力以及其他等客观的历史原因,“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一般遵循整体性、可行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说合并后的新学校要尽快实现对原来两所学校各自不同的财务机构、财务制度、经济资源配置、财务收支预算、会计核算及经济分配政策等各方面的统一,把会计室作为合并后新学校唯一的财务主体,对全校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作整体性的筹划和统一管理,实现合并新校财务管理一体化。可行性原则即学校合并初期,因规模扩大,“经费有限,需求大增”,可能难得在短时间内做到整体上的统一,这时可以求大同存小异,尽量照顾到合并前两学校的差异以及教职工既得利益等因素,平衡各方利益,延续某些管理模式,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平稳过渡。比如在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上,合并之前两所学校略有差别,合并后的新校高于原来撤并过来的学校,鉴于财力因素,暂时仍然按合并前各学校的比例标准缴存,统一调整有待时日;另外合并新校原来的教师都分了单位的房子,而合并过来的新教师没有住房可分,他们每年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外出租房。这两方面给在同一学校工作的老师造成了收入上的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多方考虑,力图把可行性原则全部让位给整体性,但一时难以解决。

3、对合并后新学校的财务预算

学校预算是合并新校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反映的是新校整体的规模、效益和实力。合并后的新学校虽然千头万绪、百事待兴,但编制财务预算必须放在首位。预算要以合并新校的发展目标为核心,综合考虑合并后各种条件的变化,特别教学上资源的使用和需求,在统一计划和统一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将财务管理的重心下移,引导学校的资金流向合理环节,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刀刃上。

国家规定,“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学校的预算重点是基本支出部分,它包括根据编制内学校实有人数与定额标准核定的人员经费和以人员为计算对象的部分,根据编制内人数与定额标准核定的日常公用经费,如办公费、水电费、书报费等。而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和核定的原则之一是定员定额,其中定额标准是根据学校的工作量、占有的资源、实际支出状况,以人或事物为计算对象制定。因此,合并新校要做到预算准确,必须及时梳理新增的教职工的在岗人数、离退休人数等等,科学、合理地核定基本支出经费。我校合并后,在职教职工人数达到361人,离退休人数达到190多人。预算时应根据人员列出各项经费项目、数额,以免因预算过小、资金缺乏而阻碍了合并新校的发展。

4、对合并新校资产的利用

首先是新学校的财务支出,就是钱的使用。合并后,新学校的财务支出因为初期工作头绪多,资金需求多而支出量大,此时学校会计室应充分发挥集中管理职能,积极使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避免各项费用支出活动不规范、无章法,学校财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应从大局出发,从紧从严控制,先急后缓,注重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不满足于按预算范围、标准管理支出,挖掘学校资源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合并后,由于人员的重新组合,资金在教育教学上应有所侧重。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起始年级、非考试学科、软件建设相比较,资金分配在有困难的情况下应略重毕业年级、升学考试学科和硬件建设,以促进教职工的快速融入、快速成长。比如学校合并必不可少地要购置设备、仪器,这时应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最急需的用途上,避免低效率的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另外,不超发津贴、补贴、奖金、超支业务招待费;不因公用经费不足而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同时,会计室在票据核销上要严格监督,避免漏洞,不让资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其次是资产使用。合并后新学校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存量巨大。合并新校要抓住这一良机,坚持勤俭办学,正确处理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优化现有资产的配置,保证资产充分、合理、高效地使用。

学校的财务工作历来以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为中心,学校合并了,财务工作也要应对管理环境的变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教研的实际需求及财力状况进行调整、完善,保证合并新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合并新校的可持续发展。

说明:文中的概念和引文参照了《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上一篇:基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六种意识 下一篇: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