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07 04:57:27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重在培育以就业为导向,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性人才,高职青年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对其起决定作用。结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的现状和特点,构建了一套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对其评价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对高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和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1-02

一、高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高低。青年教师作为高职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实践能力对高职学生就业实践能力起着决定作用。但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师引进时往往以高学历或科研能力作为硬性指标,缺乏实践经验,在评聘机制上,高职院校依然走本科学院的学术化道路,以学术成果评职称,在现有的考核项目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完成规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很多高职院校往往以教中学,学中教,以老带新作为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引进企业实践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这一模式上,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伴随出现了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水平有所下降等,也不愿尝试这种模式,这些都使得高职实践教学举步维艰。

二、高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国外对实践能力的研究较早,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能力,能够确定如何成功达到目标的能力,一种向你周围世界展示自己意识的能力。”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实践能力是以一定的实践知识为基础和指导,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得到的;很难用试卷考试衡量高低,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来评价。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实践能力的多样化。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理解不能仅限于实验操作能力,而应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是教师为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备的各种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应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根据高等学校的职能分类(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应该由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际工作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三者构成。教师的生活实践能力主要包含教师调节、处理情感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教师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地要通过教师本身来实现,外部因素对教师生活实践能力影响不大,本研究不做分析,所以本研究中提到的教师实践能力就是特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消化吸收阶段,尽管目前国内也有一些高校都已展开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且能有效推广的指标体系,同时也还缺乏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模型,与现实发展的结合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结合实证研究的需要,笔者试图通过对实践能力的内涵界定、特征,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份评价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调查问卷,通过在东莞地区附近高校在校教师及学生发放问卷回收,进而对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和因子分析,进而帅选出一套适合对高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的体系。本研究设计的指标要用于实证统计分析的总体比较,为便于统计分析和问卷回收及整理,采用半定量的软指标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分指标尽量采用以前文献或专著中使用的指标,并结合问卷设计分指标,然后判别各指标的含义,对重复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提高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具体的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对指标体系的设计合理与否,笔者结合实地调研及对搜集到的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指标体系那二类指标的信度分别达到0.7253,0.8589,0.8254,效度最低也有0.3840,故可认为指标设计较为合理。

三、高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

(一)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为多目标多依据的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后往往依靠评价者的定性分析和逻辑判断,缺乏定量分析依据,可操作性不强,若能在评价中借鉴主观比较所获得粗略的量化评价从而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那么就能大大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多种指标评价方法对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如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分量法、因子分析法等。由于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隐性和显叉融合的能力标识,而在构建高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指标体系中,其指标往往是客观数据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的,所以实践能力的综合分析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就是对许多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即对评价的对象全体,根据条件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非负实数评价指标,然后排序择优。它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精确性与非精确性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和评语集

由表1得到的指标体系分析,可设U为因素集,U=(实践认知能力U1,实际工作能力U2,科学研究实践能力U3),将U分为几个子集,作为第二级因素集合,即U1={U12,U12,U13},依次类推。设V为评语集.记V=(V1,V2,V3,V4,V5)={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2、确定各层级因素的权重

在权重的确定上,笔者通过征求教育界及企业、行业的专家意见,对各指标对准则层和目标层的权重进行打分以确定部分数据,然后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数值。具体分析见下节。

3、通过单个因素模糊评价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根据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综合测评的特征,通过对每个因素的判断,给出各个因素的评分等级,这样就建立起了评价因素与评语等级之间的关系,并用模糊评价变换矩阵进行描述,最后通过单个因素模糊评价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4、进行符合运算可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从对象中选出优胜对象,所以还需要将所有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最优对其进行强化,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较弱部分进行改革和调整。当然,在实践评价过程中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及外部环境的干扰,个别因素的评价和量化尚缺乏衡量的标准,有待以后更多的专家和学者有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家鹏.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J\].江苏高教,2008,(1).

\[2\]朱新秤,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3\]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性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4\]任昌玉,付明,赵丹梅.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7).

\[5\]武俊梅.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职后培养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9).

\[6\]薛文翠.财经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硕士论文,2011,(5).

\[7\]吉莉.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问题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5).

上一篇:从目的论角度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阶段及培养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