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论探析

时间:2022-07-06 11:05:32

建构主义教学论探析

摘 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的,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构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确立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国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论;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1―0030―02

建构主义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活动。一个时期以来,建构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引人注目: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对学习的认识是教学理论的前提,有什么样学习论就有什么样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过程。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根据自身的经历、由自己创建的,因此,每个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仰是不同且有差异的,因而也导致了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认知结构、心理结构和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知识结构。正因为如此,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教师、家长及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是把知识简单、机械地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互动过程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十分强调“意义建构”、“情境”、“协作”、“对话”等。所谓“意义建构”是利用已有的认知图式赋予新知以意义,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情境”是指学习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指的是学习方式,它要求在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检验、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建构等过程中进行合作,以便相互启发;“对话”则是指通过会话、讨论等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对话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并体现互动交流,以达到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促进对新知内容意义的全面建构。这种学习思想与当前我国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学习论是教学论的前提与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其学习论为基础,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论思想。其基本思想为:

(一)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建构主义看来,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多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用发现法、探索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它不是绝对正确的终结性答案,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其特异性。因此,掌握知识并不意味着掌握了规律,而需要把握在不同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书本知识只能说是一些信息、符号,是不具有全部意义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变成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才能获得意义。所以,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尤为重要。

(二)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包括建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相互作用原则。建构性原则指在教学中不以灌输知识为主,而应启发学生自主地建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按照学生认知建构图式进行教学设计,尤其应注意设计教学情境和认知冲突。主体性原则指教学中应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此,教师要创设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作用原则是指要将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为此,教师应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协作学习,增进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论要求摈弃教师中心,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是1982年提出的。该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变异过程的教学上。其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确定主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自我评价和深化学习等环节。它着眼于师生的对话。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于1989年提出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非常重视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为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提出了三种策略,即增加内容的复杂程度、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和首先传授最高水平的技能。为刺激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提出了六种策略,包括模仿、辅导、提供一逐渐拆除一重新组合“脚手架”、提供学生表达新获取知识的机会、反思和鼓励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促使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又提出了五种策略,即情境学习、模拟、专家实践的文化群体、内在动机、利用合作。当前,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3.抛锚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于1992年创建的l_它强调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应在实际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具体情境中评估等。这种模式中的“锚”是指一种真实的宏观背景,教师的任务就足设计锚,以便学生能够借助于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或其他学科的解题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去,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活动的参与性等。教学过程一般为:设计锚一围绕锚组织教学一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一超越具体的锚,促进学习迁移一自主进行效果评价。

4.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早于1996年提出。它强调让学生理解认知方式,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然后去探索问题,解决认知冲突。其基本策略在于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图式及相关的观念性理解。如作为范式之一的课题式教学,主张针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单元,每个课题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学科内容的学习与教学,而且还适用于职业或实际生活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的问题解决,并且还可以与情境性学习联系起来,它不仅为学生新旧经验的同化与顺应提供理想的平台,而且可以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原有的经验,从而主动地学习。所以,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建构主义的青睐,处于建构主义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四)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为此,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包括:分析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一设计信息资源一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案一设计协作学习环境一设计学习效果评价,通过以上内容与步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建构教学的效果。

三、建构主义教学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构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实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有悖于时代的需要。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此方面的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的关系,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教材、媒体都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要在实践中而不是口头上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发动学生自觉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导”字上,即引导、指导,要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师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的责任;教师要发挥“催化剂”和“助产士”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觉学习的过程中开发潜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己。

(二)确立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变更。在“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和填鸭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要将“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抛弃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法,而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的互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讨论式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其含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学习”基本一致,即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讨论或辩论,交流看法,发表不同意见,补充、修正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启发式或讲座式的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得以协调,学生能主动思考,探求未知,能最终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作用,而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种观点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角色定位和设计角度两个问题,要把自己定在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位置上,从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配合、指导学生“学”的角度来搞教学设计,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的程序或步骤、制定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创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环境,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种观点,也很值得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参考和借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江苏农村“留守少年”教育现状的调查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