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教学改革的建构主义模式探析

时间:2022-08-26 01:02:02

面向教学改革的建构主义模式探析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为基础,教学方法单一,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突破了其中的局限,强调学习的能动性和课堂教学的社会文化互动机制,从而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现行教学模式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如下:要注重学习发生的社会文化环境;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融入PBL的教学模式和接受“哈克尼斯”讨论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模式;教学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35-02

党的十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密切关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建构主义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兴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反思,那么,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内敛思维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怎样的局限?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发散思维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又有怎样的启发?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一)以行为主义为基础

一般来说,传统教学通常遵循行为主义模式,即从教与学的行为主义模式看,教师需要通过刺激和强化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然而,如果仅让学生重复某种行为,那么在面对知识更新的特殊情况下就会出现难题。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直接讲授的方式,主张学生非合作的学习能力,教学面向的是学生整体,课程的安排紧凑,部分授课内容与现实脱节,一般采纳测验或论文的方式评判学生的表现,注重培养学生收敛性思维,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表现在:教与学的分离,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重复性以及可预测性;指导性方法不适合任何探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兴起及其优势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形成及代表人物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建构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所有的知识是由先验的基础构造的。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方兴未艾,主张如果学生没有根据现有观念进行认知,是没办法接受新的知识,因为学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这种先验知识被称为“图式”,所有的学习是通过预先存在的图式过滤的,因此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基于他们的经验所建构出来的个人理解。JeanPiaget(1896-1980)、LevVygotsky(1896-

1934)、Ernstvon Glasersfeld(1917-2010)等是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意涵

第一,强调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建构主义教学主要以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为基础,即知识需要被学习者内化,个体通过调节和同化作用从经验中建构知识。当个体把新的经验融入不可改变的现有框架中就实现了同化,但前提是:个体的经验要与世界的内在表征一致。当个体的经验与其内部表征不符,对经验的知觉会发生变化,使其适应内部表征。根据这套理论,调节是重塑心理表征的过程:使外部世界与新经验相符。调节可被理解为通过失败促进学习的机制:当期盼和现实努力不符,就会失败,所以主体通过调节这种新的经验和重塑认知模式,也就是从失败中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鉴于学习者是知识的创造者,建构主义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独立学习和思考。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同科技知识的进展相合,因为认知是一种适应性的功能,只是这种适应要求积极修正其自身特质来适应变化的环境[2]。

第二,提倡以经验为核心的旨趣。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活动学习;提倡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现实情境中的体验学习;在丰富和复杂的学习环境下探索式学习等。从指导需求看,侧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据此,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课堂训练中主动从体验中收获知识,教师要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民主环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活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该模式强调的是引导发现法,也就是老师避免最直接的指导,而是通过质询和活动来带领学生探索、讨论并用语言阐述新知识。建构主义者认为现代科学只是为我们提供解释自然事件的方法,他们并非将知识视为独立于观测者世界的客观表征,知识指涉概念结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开展下述活动:实验(学生单独实验后集中到班级讨论);项目研究(学生研究一个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实地考察(将课堂讨论的概念置于现实情境中学习);电影(提供视觉情景,从而带来另一种学习体验);课堂讨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评估方法的多样性。从评估方式看,建构主义教学采取小组成果汇报和自我报告等手段,因此,评估不囿于试卷分析,还包括对学生的观察,如任务完成过程。评估手段包括:口头讨论(基于“焦点”问题的公开讨论);KWLH图式(将已有知识、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如何学习的过程桥接起来,以此掌控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进展);思维图式(学生在活动中列出有关某个主题的概念和想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掌控学习环境或特殊学习工具,教师通过观察评估学生使用特殊素材的能力);预测试(确定学生对新主题的认知,有助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

第三,教学模型的多样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Gagnon等人设计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结构中应注意:营造学生解说的情境;区分材料和学生分组;为学生新旧知识搭建过渡平台;提出预期的问题以及给出解释性回答;鼓励学生通过与他人分享展示个人思考的过程;鼓励学生反思[2]。哥伦比亚大学McClintock等人发展了另一种设计模型,即信息化建设模式(ICON),其中包含七个阶段:观察(学生观察嵌入自然背景或模拟背景下的原始资料);解释结构(学生解释他们的意见和推理);情境(学生建构情境加以解释);认知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学掌握观察、解释和情境化方法);合作(学生在观察、解释和情境的合作);多重阐释(学生通过向其他学生和专家进行多种解释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多重表现(学生看到相同的解释有多重表现形式,从而了解知识的转移)[3]。

三、建构主义模式对现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一)注重学习发生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建构或社会文化主义鼓励学生从自身文化背景或世界观的角度探求真理。历史发展和符号系统,如语言、逻辑和数学系统,是由学习者从自身特定的文化中传承的,贯穿于其生命的始终[4]。因此,学习者需要与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知识互动,否则无法了解重要符号系统的社会意义以及符号系统的使用。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同其他孩子或外在世界互动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文化背景融入进来,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和发现知识。

(二)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Jonassen指出,老师支持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三个重要角色:示范、指导、辅助[5]。第一,示范涉及外显行为示范和内隐认知过程示范。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学习环境中活动的“行为示范”以及指导学生推理和反思的“认知示范”。第二,指导在于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情况,适时发现学生的需求,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鼓励、诊断和反馈。第三,辅助机制在于协调教学任务、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四维关系,旨在通过认知活动极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融入PBL的教学模式和接受“哈克尼斯”讨论方法

PBL(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在欧美国家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往往将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首先向小组成员抛出经过设计的问题(围绕某些现象和事件且符合学生已有的先验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课堂分组讨论回答这些问题[6]。PBL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往往采纳20世纪30年代由Edward Harkness发展的“哈克尼斯”的讨论方法,又被称之为“哈克尼斯圆桌(Harknesstable)”,就是让学生围着桌子坐成一圈,教学进程由学生自己掌控,而教师仅仅观察学生的讨论,每个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没有任何被评判的压力。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不断变换讨论的题目丰富课程的内容但不偏离主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彼此交换思想,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对现行教学改革均有借鉴。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先介绍理论和问题,最后到实践),它强调的是学习是受解决问题的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理论在于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建构主义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主题,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如生成知识耗费时间长和效率低;学生对建构主义教学适应慢;虽以现实问题为基础,但知识转化为技能困难较大等。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照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而是汲取其中有益的方法论营养,对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eck,R.H.The Three R's Plus:What Today's Schools are Tryi-ng to Do and Why[M].winon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9:3-6.

[2]Gagnon,G.W.& Collay,M.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Key questions for teaching to standards[M].California:Corwin Press,2006.

[3]Black,J.B.,McClintock,R.O.An interpretation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constructivist design.In:Wilson,B.(Ed.),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M].Englewood Cliffs,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NJ:1996:25-31.

[4]Wertsch,J.V .Vygotsky and the Social formation of the mind[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

[5]Jonassen,D.H.Construc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the we-b:Engaging students in meaningful learning[C].Thinking Schools,Learning Nation,1999.

[6]Hmelo-Silver,Cindy E.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16(3):235.

上一篇:《海国图志》中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探析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