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广东跨境收支结算币种结构

时间:2022-07-06 10:34:57

探究广东跨境收支结算币种结构

[摘 要]一直以来,广东跨境收支结算币种结构虽然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以美元占据绝大比重,币种结构失衡状况明显。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美元出现信用危机、加速贬值,助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迈向国际化,为优化当前币种结构带来契机。对近年来广东跨境收支结算币种结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跨境收支结算币种构成的因素,提出优化跨境收支结算币种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跨境收支:结算币种:跨境人民币

一、广东跨境收支结算币种结构及特点

(一)币种结构分析

1.2007年1月~2010年3月广东地区跨境收支结算货币基本情况概述。(1)跨境收入结算币种。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份,广东省地区跨境收入12474亿美元,其中,以美元结算收入9817亿美元,占总结算收入的78.70%;港币结算收入2216亿美元,占总结算收入的17.76%1人民币结算收入37亿美元,占总结算收入的0.3%。(2)跨境支出结算币种。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份广东省地区跨境支出7554亿美元,其中,以美元结算支出6316亿美元,占总结算支出的83.61%;港币结算支出753亿美元,占总结算支出的9.97%;人民币结算支出12亿美元,占总结算支出的0.15%。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0年3月,以美元和港币结算收入占总结算收入的96.46%,结算支出占总结算支出的93.58%,结算收支占总结算收支的95.37,凸显了广东省以美元和港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高度垄断的特点。

2.2007年~2010年3月广东地区跨境收支各结算货币的主要发展趋势分析。(1)美元的发展趋势。2007年1月~3月到2008年1月~3月,广东省地区跨境收支美元结算占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从2008年1月~3月开始,广东省地区跨境收支以美元结算的占比开始逐步上升。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美元恐慌”。2008年1月~3月,广东省以美元结算的跨境收支共计1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此时以美元结算的占比却从2007年1月~3月的79.31%下降到了2008年同期的78.65%,下降了0.66个百分点,降幅为0.83%。(2)港币的发展趋势。2007年1月~3月,广东省地区以港币结算的跨境收支占总收支额的17.75%,此后逐年呈现了同期下降的特点,2008年同期港币收支结算占比为16.89%,同比下降4.85%;2009年同期港币收支结算占比为13.31%,同比下降21.20%;2010年同期港币收支结算占比为12.74%,同比下降4.28%。从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广东地区港币结算量累计下降28.23%,下降明显。(3)人民币的发展趋势。2007年1月~3月,广东省地区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收支共计3.83亿美元,占总收支额的0.03%,占比很低;2008年同期人民币收支结算共计41.34亿美元,占总收支额的0.28%,同比上升979.37%,虽然占比依然较小,但是同比增长较大;2009年同期人民币收支结算共计24.62亿美元,占比为0.2%,同比下降28.57%;2010年同期人民币收支结算共计99.77亿美元,占比为0.57%,同比上升185%,人民币2010年1月~3月的结算水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澳大利亚元和其他货币。

(二)交易国家和地区

1,美元的国家(地区)分布。以美元为结算币种的国别/地区分布相对平衡,香港地区的占比为36.84%、中国台湾地区的占比为19.12%、美国的占比为11.85%,这一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广东地区的贸易伙伴分布决定的:广东地区与港、澳、台地区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2.港币的国家(地区)分布。港币的结算分布91.50%集中在香港地区,呈现了高度集中的特点,这与港币的流通范围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相关的,毕竟港币不是像美元那样能够在全世界被普遍接受。

3.人民币的国家(地区)分布。人民币的分布与港币的分布较相似,94.86%分布在香港地区。还有4.04%分布在其他国家一栏,可以看出,人民币主要流通在香港和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并且香港地区占主要部分。

二、影响跨境结算币种选择的因素分析

1.从国际赁币体系方面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逐渐受到日元、欧元等新兴货币的挑战,为了维护美元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对新兴货币的围堵一直没有停止过。国际贸易中,美元仍然充当着主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国际资本的流动绝大部分还是以美元为主,为了使得国际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人们不得不使用美元。2007年开始逐步爆发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迅速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也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全球贸易往来。西欧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危机带来的努力改革世界货币体系的时机,努力加强和推动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希望本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增长。

2.从贸易因素方面分析。首先广东省地区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以香港、澳门、东南亚和西欧国家为主,主要贸易国家的通用货币决定了广东地区的结算货币的种类以及分布;其次广东地区的出口企业很多属于纺织、金融制品、渔产品等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利润微薄,产品没有竞争力,自然议价能力不强,更是不大可能要求对方以人民币等我们指定的货币进行结算。

3.从人员流动情况方面分析。广东地区在外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香港、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区,之外务工人员所获得的收益基本上都是以美元和港币形式汇入国内;另一方面美元和港币等国际热钱隐藏在该项目下流入我国也是广东地区服务贸易以美元和港币为主的另一个原因。

4.从资本项目管制方面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外债方面,可针对已有的表二的数据进一步分析。首先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广东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以港澳台投资为主,投资资本金的汇入往往是以港币和美元的形式汇入;其次证券投资方面。广东地区投资客持有港币到香港投资证券是港币占该项目主要结算货币的主要原因。

三、政策建议

1.优化币种结构。当前广东地区货币结算结构的不利影响,当前广东地区以美元和港币为主的结算货币结构不利于广东地区企业规避汇率美元和港币等货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加上广东地区很多出口企业利润微薄,又处在广东地区努力进行产业升级的特殊时代,资金投入压力大,承受汇率波动能力小。如果广东地区的出口企业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收支结算,就不存在汇率风险。所以,应该建设好人民币国际流动的制度安排,逐步建立人民币流出和流入的法律法规、外汇制度、银行安排等一系列循环安排,使人民币既能够流出,又能够流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全方位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1)建立人民币跨境资金回流机制,加快国内资本市场建设,逐步由条件放宽对国外人民币资金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限制。(2)加快人民币投资产品建设。研究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投资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对人民币国际化很重要,有了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人民币才能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3.涉汇主体熟悉掌握国际结算知识,选择有利币种结算。(1)外汇局和外汇银行应该逐步培养涉外企业利用套期保值、货币互换等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锁定涉外收益的意识;(2)涉外企业的财会部门应该密切关注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波动,选择有利用自己的货币进行结算,减少汇率损失。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困局和出路 下一篇: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