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现状研究之窥视

时间:2022-07-06 07:19:32

网络语言现状研究之窥视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人类语言认知水平的不断进步,技术文明与语言文明碰撞衍生出的网络语言成了一种十分火爆的现代“文化”。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历程,把握网络语言的发展脉搏,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用语环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互联网技术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人类认知水平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能源动力,认知的建立不再受局限于时空特性。机器文明与语言文明的结合构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态势展现出极大地兴趣,各种类型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网络语言对于社会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调整好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的关系是构建和谐语言社会的重要步骤。

2研究现状

2.1针尖对麦芒,肯定与否定的碰撞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语言异军突起,形成了语言界的一股别具风格的新势力。有人主张这是突破语言瓶颈发展的灵丹妙药,认为网络语言代表了新世纪语言发展的趋势,引领着语言界时展的潮流,彰显着时代的精神,展现着当代社会的盎然生机景象,其典型代表人物有钱乃荣。支持者主张: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网络时代,人类的生活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语言是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文化面向当代世界汉语文字迅速发展的新动力,新的时代须有新的语言载体,任何语言的创新、新生都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面对不懂就应该学习而不是保守地指手画脚。认为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Logo语言,网络语言对于汉语的国际化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网络语言的推过程中借助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新的图式总是在同化、顺化之间不断地前进、发展。另有一些人则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认为网络语言是对社会语言的一种污染,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口语化、群体性会对现代语言结构性、严谨性、规范性造成严重的破坏,其典型代表有李如龙。认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网络语言的恶俗性、求异性会将现代语言引向不良发展方向。主张对待网络语言要防微杜渐,建立网络语言进行标准性、规范性框架。

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为了对网络语言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国不少语言学家纷纷投入到对网络语言研究阵营中,在这期间也结出了网络语言研究的累累硕果。早在2000年10月,易文安就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网络用语词典《网络时尚词典》,主要对网络语言第一次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不久之后,由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也相继问世,这是第一本由语言学界组织主编的与网络语言有关的词典。除此之外,与网络语言相关的文献在此期间也层出不穷,通过在CNKI平台中关键字“网络语言”的搜索就多达300余篇。在新世纪交接之初语言界形成了一股网络语言研究热潮,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的研究趋势可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包括网络音译新词的构词特点及其产生原因、网络语言的语用分析、网络语言的规范。

2.3网络语言的分类及其特征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语言学家对网络语言分类也不尽相同,杨建民把网络语言分成了七大类, 若干小类。而另一学者蒋文天则将网络语言划分为“数字型”、“翻译型”、“字母型”以及“符号型”四种,其中数字型为我们所熟知就有9494(就是就是)、886(拜拜)等,翻译型比较典型的就有fans(粉丝)、tomato(他妈的)等,字母型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MM(妹妹)、U(你)等,符号型则是一种较之前三个用的比较少的一种网络语言,代表有O、O(惊讶)、T.T(流泪)等。不同的分类标准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分类形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的体现。不同的分类标准体现出网络语言的各异形态,在二十世纪初期,网络语言就以其多样性、简洁性、创新性、形象性、大众性风靡全球,打破交流过程的年龄限制,在使用过程中老少皆宜,尤其成为广大青少年、中年人的交际宠儿;在利用网络社区交流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意创作、随意使用被所在交际群体所认可的网络语言,没有语法的限制,没有对错之分,这体现出网络语言的创新性;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网络语言的简洁性为网民时间的节省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表情()就能快速、清晰地表达出心情高兴的意思。“呵呵”、“嘿嘿”立马就能表现出网名双方所在的轻松氛围,网络语言的口语性在此过程中显现无疑。大众性、形象化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

2.4萌发到茁壮及其语用分析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us)曾说“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在网络语言的发展历程中,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但有一群忠实的用户”。在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网络语言仅仅发展了不到二十年,但对人类语言交流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发明。一方面,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革命的产生背景不同,网络语言并不是要革社会语言的命,它的产生只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调剂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网络语言风靡语言交流范畴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主要创造者是广大社会普通群众,网络语言的产生不是某种政治目的的达成,不是制度维持的工具,拥有大数据量用户是网络语言能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网络技术与人类社会语言结合催生出的网络语言拥有强大的语用群落。在网络语言群落中,“网虫”们通过新型网络语言彰显个性以吸引其他“网虫”的注意力;在张扬特性过程中,“网虫”们创造出一些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词汇与语言,网络语言因此成为网民追求个性的有利工具;藐视传统、主张标新立异是他们的不二法则,开放、兼容并包、多元化、追求新颖成为“网虫”摆脱社会语言规范、标准限制的重大突破口;利用网络语言交流进而掩饰真实身份信息是网络语言在“网虫”生活中的另一真实写照,不论男女老少,网络语言的虚拟世界中,语言的反习惯性使得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的交流过程中应运而生。

2.5何去何从造就另一舆论焦点

与产生初期相同,网络语言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将网络语言推上了又一风口浪尖,网络语言的规范性角度成为社会大众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对网络语言规范的分析类型主要包括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 网络语言规范的角度、 网络语言规范的原则和网络语言规范的方法等。

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中立态度,在语言学界,不少学者对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持不确定观点。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与现有社会语言的规范、原则相碰撞产生出新的语言模式,其产生结果能否被认可还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网络语言现处于从萌芽向茁壮发展阶段,其存在形式还未被最终确定,现在就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还为时尚早。第二种为支持态度,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可能会引发社会语言的变革,网络语言的低俗性、随意性会对汉语的纯洁造成一定的破坏。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在网络语言未成为一种主流语言之前,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第三种为否定态度;一方面,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网络语言为社会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社会语言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真实的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网络语言的发展。

问题的提出通常会导致问题解决的诞生,针对网络语言规范性的问题,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参考标准,大致可概括为语词方式、语词特点、语词的道德性等方面进行规范。

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应的原则与方法,在网络语言规范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的语言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论述。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必要性原则、 明确性原则、 高效率原则、 普遍性原则、 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的原则、 注重品位的原则、 注意引导的原则。 在网络语言的规范方法学应用过程中,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要具备动态规范观、容忍观念、 层次规范观念和尊重约定俗成规律。

3研究意义

互联网技术勾勒出的巨大虚拟空间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面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认知思维衍生出的网络语言所带来的挑战,社会语言在势如破竹的网络语言冲击下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伴随着悄无声息的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下,网络语言已成为网络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思维表达、彰显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构建和谐网络语言环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乃荣. 网络影响语言文字发展[N]. 东方早报,2012-12-04(B07).

[2] Piaget, J., & Duckworth, E. Genetic epistemology.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0,13(3), 459-480.

[3] 闪雄. 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 语文建设,2000(10).

[4] 杜韦华,王辉. 略论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及趋向[J]. 新西部,2006(12).

[5] 陈伟. 通过网络音译新词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J]. 文教资料,2007(23).

[6] 杨建民.网络语言审美透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7] 蒋文天. 网络语言的分类及其特征[A]. 江西省语言学会.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

[8] 王志涛,王立家.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9] 吴希斌. 近十年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综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0] 邓军,段慧如.论网络语言与规范问题[J].求索,2004(8).

[11] 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

[12] 吴淮南.网言评议[J].南京社会科学,2001(12).

上一篇:配伍对马钱子的减毒增效研究概述 下一篇:谈中职体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