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教师素质的紧迫性及途径

时间:2022-07-06 02:13:27

提高基层教师素质的紧迫性及途径

摘 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社会上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亦愈来愈高。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尤其是中西部的教育现状,本文简要分析提高基层教师素质的紧迫性及其途径。

关键词: 基层教师 教师素质 继续教育 教师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将日益迫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更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教师素质”即教师胜任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内在的基本条件,即教师身上的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的基本的稳定的要素,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师素质是关系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基层教师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成败,进而影响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提高基层教师的素质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分析提高基层教师素质的有关途径及方法。

一、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待遇包括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教师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没有教师教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学生学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中,教师被打成“臭老九”,十年内乱刚结束时,广大教师还心有余悸;即便在当前,仍有一些人对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持有偏见,特别是在农村。邓小平曾说:“就今天的现状来说,要特别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小学教师同大学教师一样光荣。”1988年他重申:“我们不论怎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尊师重教”的风气的形成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是要在人们的心目中达成一种尊重教师的共识。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在教师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才有可能谈得上教学方面的改革,否则只会是“纸上谈兵”。

(二)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较快,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较低,一直徘徊在2.5%左右,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21%的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即使这样低的教育经费投入在有些地方也不能得到保障,甚至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仍时有发生。根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4月,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总额2.05亿元,而且拖欠面越来越广,拖欠时间越来越长。况且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面对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和各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教育上若要留住并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提高待遇以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政府需以立法的形式使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地位的双重提高在法律上制定上得到保证,“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提高基层教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

二、综合素质培训

《教育探索》曾刊登题为《对义务教育法在西部农村地区贯彻现状的思考》的文章,作者在对两个西部地区12个县市和90个自然村(镇)进行了实际调查后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目前小学教师整体情况比较复杂,综合素质较差,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化,教学观念陈旧,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教师学历偏低,业务能力不强……”此外,据粗略统计,全国中小学教师缺编50万人。有些地方甚至为节省开支雇佣所谓的“代课老师”(未经专业培训),即使是一些专职教师,也是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差别明显,等等,这一切都为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增加了难度。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分期分批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无疑缓解了燃眉之急,但这终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在教育走向产业化、制度化的今天,更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体系,并最终使其走上职业化的轨道。正如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报告所说的:“要在逐步改革单纯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中心)主干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普通师范院校和教师任职学校在师资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各种形式加强职前,职后教育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在培训时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制订适合于本地教师的培训方案,在具体的实施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在时间上,应尽量避免与正常的教学时间冲突,可以把短期性培训(如假期培训)同长期培训(如专职进修)有机结合起来。

B.在内容上,应有的方矢,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开展专题性培训,辅导,但要把握好具体性与全面性的关系。

C.在对象上,要有层次性,有侧重(重点是青年教师)。

D.在原则上,要坚持面向全体教师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两大原则不动摇。

三、教师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教师资源是指存在教师个体身上显性的基本的稳定的要素和隐形的潜在能力,它是整个教育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教育专家经常指出:世界上有一种资源是永远也开发不尽的,即人脑;在教育资源中对教师资源的开发亦是无止境的。

(一)树立主人翁意识。我国古代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是“兴趣”,而兴趣的来源莫过于主动地参与,也就是树立主体意识。西方管理学家实验表明:职工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工作效率会降低39.6%;职工参加管理,工作效率可提高16%。这说明主题参与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在“效率”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企业纷纷推出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其实都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同样,教育教学工作也追求高效率,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只教不管”的被动局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从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思想上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校方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开发,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各科之间开展竞赛或开展优质课比赛,使教师在互相交流和竞争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双赢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的教育评论机制。教育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目前教育评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评价包括对教育活动一切方面的评价;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又称学生评价。这里指的是广义教育评价,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的误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对教学改革也是一种制约,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的评价体系,必须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对“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使教师能在一种良好的评价机制中充分发挥教学才能,实现价值。

(四)狠抓管理体制。用设岗定编,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来取代“铁饭碗”制。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何来动力?以前没有什么就业压力,一名教师自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便“高枕无忧”了,很多人都在混日子。而这样的教师思想守旧、不思进取、懒惰成性等所有的恶习都暴露出来了,这固有人性本身的原因,但关键还是制度不完善。现在竞争激烈了,人们要日夜为自己的“饭碗”而奋斗,这无疑迫使人们时刻“充电”,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带动了全体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是提高我国农村基层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振兴我国基础教育的有力保障。

四、结论

“未来社会赋予教师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必须具备心得知识技能、教学才能、职业意识、献身精神,特别是要发展那些社会期待的伦理的、智力的、情感的和人文的品质,才能在他们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在学生身上培养起同样的品质”。介于我国教育现状的复杂性,基层教师素质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时间,需要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更需要国家能从体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保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我们迈出了这坚实的第一步,基层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素质教育宏伟蓝图的实现就不再是虚幻的泡影。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3-69.

[2]马振海.素质教育论文读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吴进业.外语素质教育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17.

[5]布鲁巴克.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问题[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12-218.

[6]费图里.国际教育局关于教育目的研究的综述[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80.

[7]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论高三英语复习的策略